高中生地理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4-01-13 06:33刘旭辉
地理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板书思维能力学科

刘旭辉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高中生地理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刘旭辉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基于新课标、前人研究基础以及有关联想思维的理论,找出不足,并提出系统地培养地理联想思维的策略。从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联想思维的培养提出系统性策略,引起对联想思维培养的重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联想;联想思维;地理联想思维;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前言部分谈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课程应该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第二部分课程总体目标第二点要求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地理与生活紧密联系,地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生活的经验能够提供给地理学习感性的生活认识;而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又增强了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开放、自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发展地理思维,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对于地理科目的考查,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能力方面的考查,而隐藏在此背后的是对学生地理思维的考查。经笔者研究发现,地理联想思维在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存在问题

1.理论研究

关于地理联想思维能力的研究从检索的结果来看,有针对性地研究并不是很多,如: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朱敏2006年“地理联想思维能力培养刍议”,黔东南民族师专附中龙绍华2000年“联想与地理教学”等。研究内容从结构上来看主要还是立足于将联想思维结合地理实例进行论述,并没有提出更加系统的教学策略。

2.实践现状

从当前的中学课堂教学来看,笔者曾对教师做过访谈调查,从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教师对于地理联想思维平时都有所涉及,但是对于怎样系统地培养学生地理联想思维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从教案中教学目标的书写来看,三维教学目标中很少出现要求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目标,较为常见的还是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从课堂板书过程中来看,笔者认为可以用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的方式呈现,但是,传统的框架结构式的板书还是比较常见,虽然建立了整体联系,但是没能激发学生的局部联想。

二、概念提出

1.地理联想思维

联想是主体思想活动从一个心象到另外一个心象的延伸,进而实现两个(或两组)心象之间的联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或事物间的关系。

根据联想与思维的定义并结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性,笔者认为地理联想思维就是地理学习者从某一个地理事物出发联系到与之相关地理事物的思维过程。

2.地理联想思维与其他学科联想思维比较

联想思维在不同的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由于每个学科各具独特的学科特性,联想思维过程中的联想刺激物和联想物在每个学科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下面主要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五个学科进行概括对比,见表1。

表1 不同学科联想思维比较

联想刺激物与联想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联想刺激物与联想物。就上面五个学科联想物与联想刺激物的类型来看,每个学科都体现了其独特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的联想思维更加注重时空变化、生活观察、图像信息与地理知识的联系以及现象与原理的判断。地理联想思维是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让学生明确地理联想思维的思维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策略探究

学生地理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笔者将从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对学生培养地理联想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1.课前

(1)地理素材的收集

学习地理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感知与反思。地理联想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对所学内容的感知,这种感知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感知认识的获得需要学生自己收集地理素材,收集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有了这种感知,那么在学习具体课本内容时,学生可以很好地发挥其联想能力,把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先前的感知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农业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缺乏基本的农业知识。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有关农业的相关知识,给出具体的方向,见表2。

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对农业知识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具体内容时对于联想刺激物就会变得比较敏感从而顺其自然联想到相关地理事物,这样就可以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2)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设定

①地理教材分析。联想思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地理知识点较零碎,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整体把握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找准联想思维培养点,把经常用到的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联想思维强化。

例如: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由于这一节的内容较多,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分为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两大部分;从具体知识的应用来看,主要的知识间的联想思维见表3。

表2 农业相关知识了解

表3 地球自转主要知识间联想刺激物与联想物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要关注到具体的地理知识,找准联想思维点。

②教学目标确定。新课标的实施,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向三维目标转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很少有教师注意思维目标,对此应引起重视。

2.课中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

①课堂“五分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联想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就应该把课堂上的前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②正课。教师在正常上课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联想思维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自己身上,要让学生有所体会。多一些启发性的语言,留足学生发挥联想的空间。

(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联想思维

地理联想思维的培养,一般有感知、启发与联想、分析三个过程。

①感知。联想思维的展开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材料的前提下,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感知材料。感知的过程是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的过程。但是感知的程度如何,能否把握关键点,还需教师进一步的启发。

②启发与联想。学生在充分感知材料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启发的过程实质是寻找联想刺激点的过程,联想的过程就是学生根据刺激点联想相应地理事物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高考考点以及地理独特的学科特点,把启发与联想的思维类型概括为:因果联想、对比联想、定向联想和发散联想。

因果联想:在地理的学习中较为常见,因果联想注重思维的紧密性,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结构。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大原因,气候因子所起的作用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外力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对比联想: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比联想也是经常会用到的。笔者把经常用到的两种对比联想思维概括为:一种是地理事物间的对比联想,如:比较澳大利亚同一纬度东面和西面海水盐度大小不同的原因,西岸为寒流,对比联想到东岸为暖流;非洲赤道地区刚果河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对比联想到和其同一纬度的东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一种是地理数字间的对比,题目中或者课本中出现了一些数字,如:出生率1%,死亡率0.5%;又如:日照时数1000小时,相对湿度70%,等等。这些数字的含义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题目的作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运用对比联想的思维,联想已学的或者找到对比的数字,目的是要区分所出现的数字是大的还是小的或者这样的数值应该出现在什么样的地理时空背景下。

定向联想:在地理科目的学习中定向联想的思维也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地理事物到另一个地理事物,如何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或者是如何由一个地理事物通过联想思维建立与另一个地理事物的关系。如:7月与长江流域大旱,在这组关系中需要建立7月与长江流域大旱的关系。因此需要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这样的锻炼可以加强学生的联想思维,同时学会把知识活学活用。

发散联想:这种联想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地理基础以及开放的思维能力。从一个地理刺激点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综合性的,要提高此种能力,教师可以经常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题目,如: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一座城市的兴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等等。让学生经常性地思考,打破地理思维的局限性。

③分析。联想刺激点与联想物找准后就进入了最后一步,从整体上综合所有信息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3)优化课堂板书结构,突出“附加板书”

地理课堂上的板书结构对于学生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影响。从课堂观察来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板书形式,一种是提纲式;另一种是思维导图结构式。这两种形式的板书可以从整体上让学生把握知识和知识的结构,但是不利于也不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局部知识的注意,建议教师可以采用“附加板书”的形式展示。

例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可以把重点的知识进行附加板书,加强联想思维教育。如图1。

3.课后

(1)作业要求渗透联想思维

作业的布置在一堂课结束后是必不可少的。作业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对于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作答,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把联想思维的过程写出来,形式如由什么联想到什么,最后怎么样。学生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同时使得联想思维具体可见。

猜你喜欢
板书思维能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超学科”来啦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