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音乐课堂(四)——钢琴演奏的基本要素第一讲

2014-01-14 03:17金爱平
乐器 2014年8期
关键词:琴键弹琴指尖

文/金爱平

我是一位老教师,从事钢琴教学50年了。现将我对演奏钢琴的基本要素和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做一个发言和大家共同交流,但愿我的发言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通俗易记,我想讲一下六个好:

一坐好 二站好

三走好 四看好

五听好 六好听

一、坐好

钢琴是坐着弹的。这要感谢老天爷关照我们,否则如此浩瀚的曲目,如此艰难的技艺,如果每天用4~8个小时站着练琴,该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既然让我们坐着弹,就首先要坐好。

坐好的要求:

正:正对中央C~G,面对钢琴,身体不要歪斜。

稳:全身放松,稳坐琴凳上。一般臀部坐在琴凳上,约占琴凳一半,大腿不要深入坐位,双脚平放在两个踏板前踩实。这样臀部和双脚构成的两个支点就能保证稳当。如弹奏高音区,右脚可以吃住力量,如果弹奏低音区,左脚可以吃住力量。小孩子腿短,千万不要悬空弹奏,一定要准备合适的凳子,踩实双脚。否则,会养成很多毛病,引起全身肌肉紧张,力量不能自然传达至指尖去。

好着力:坐正、坐稳是为了好弹琴,好用力。因此,琴凳的高矮远近就很重要。根据学生手臂长短,决定琴凳的远近。其标准姿势是手臂自然平放在琴键上,肘部呈90度或钝角。学生的上身长度(特别是腰部)决定琴凳的高矮,一定要调整好高度,身体坐正、坐直、大臂下垂,手伸向琴键,腕部持平、手掌自然弯曲后放在琴键上,稍高于琴键即可。这样,手臂力量就会自然流向指尖。

是否坐好,还有一个检查的办法:我们坐着不加外力就能够独立站起来,这样弹奏时我们的身体就自由了,既稳又灵活。

有的学生,不管琴凳的高低、远近,坐下来就弹,其结果是什么姿势都有:考级时这种现象很严重。记得在一所专业音乐院校,一次演奏会有30多人,从10岁到15岁都有,结果只有一位同学调整了座位!我们要反复提醒同学,演奏前先要调整好琴凳的位置,不要凑合、不要犯懒,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坐好就不要弹琴!

二、 站好

弹琴是通过指尖给键盘以力量,使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弹琴时指尖与琴键的关系,就是第一位的。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求指尖在琴键上站好。我们试着做好以下的动作:

第一,让手臂放松在两侧自然垂下(手心向体内)。

第二,用手腕的力量把手臂提起来,手心逐渐转向下,提至大约齐胸的高度,让手臂自然落在大腿上(不是拍腿)。可反复练习,来感受自肩、肘、腕通畅落下的感觉。这时把手伸向琴键,手腕持平,手型呈半握状,指尖有所准备地让手臂的重量落在琴键上,使钢琴发出“咚咚”的结实而圆润的声音。

注意要点:1.第三关节不能塌陷。

2.手腕自然放平,隆起和凹下都是紧张或松懈的表现。

3.手臂下落时,力量支撑在掌关节到指尖上。这个动作要反复做,做的自然、

平稳。可以在琴键上试着找音、弹儿歌,保证上上下下的位置不生疏。然后,再逐渐扩大,用其他手指弹奏,甚至有时弹双音的支撑效果更好。

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要将注意力放在手的外型上,声音第一,从圆润明亮的声音再去寻找正确的弹奏方法。

有的孩子手很软,第一关节易塌陷,站好要有一个过程,但有的也是一个心理作用问题。他认为把琴声弹出来,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弹,因此,一弹准塌。其实,你给他一支细笔请他拿,他的第一关节一定不会塌,你请他拿一根大头针,他指尖一定会很集中的用力,而且第一关节也不塌。让他把这种指尖用力的感觉转变为在琴键上站住的感觉,是很有用的。大家可以试一试,有时,也可以在琴盖上、在桌子上做站立的动作,离开琴键他就轻松一些,反而做得自然了。然后,再转移到琴键上去体会。

钢琴本来声音就是不连贯的,要表演连奏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站好上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如在《小汤普森》的使用上,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固化断奏的弹奏习惯,只要掌握前面讲的基本要领,就往前走,不少问题还要在往前走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走好

坐好和站好,都是为走好做准备的,也就是为弹奏做准备的。而初级弹奏,我称它为手指独立弹奏法或颗粒弹奏法,就是——走。

要迈步先抬腿,要弹奏先抬手指。抬指从第三关节抬起,这就是弹奏的发力点。把力量集中到指尖,很快的弹下去。不是砸、压、推,是一种手指向下甩动的力量,使手指的独立力量,通过指尖触键,发出明亮颗粒的声音。

这种力量,既有第三关节到手指运动的力量,也有由肩至掌重量的运用,但绝不包括手腕、手臂、推的动作。

单音练习,一般由3、2指开始,它们比较灵活有力,在生活中早已得到锻炼。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金老师特别留念

猜你喜欢
琴键弹琴指尖
喜欢弹琴的春风女孩儿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听雨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给你的信
会弹琴的沙丘
指尖童话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