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DEMATEL拓展分析

2014-01-16 03:12陈颖
关键词:入社社员黑龙江省

陈颖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DEMATEL拓展分析

陈颖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以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发展水平和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决策试验与实验评估法建立关键引致因素直接影响矩阵,研究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和路径,提出规范农机合作社内部规制、经营范围多元化、跨领域服务营销、经营规模适度控制、层次纵向管理、完善绩效评价制度等措施,以提升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进度、服务效率和运营效益。

农机合作社;DEMATEL;决策;拓展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研究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对于农机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模式特点和未来趋势的已有研究成果中,张慧妍、刘萍提出资金渠道行政化、土地规模化程度偏低、经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水平[1]。吴萍基于江苏、浙江和黑龙江三省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2]。崔奇峰根据相关定量分析,提出合同规范、合理分配机制等因素,可以显著地增加入社农户和合作社的收入[3]。在实证和定量分析方面,姜松基于全国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研究了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经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理[4]。蔡荣利用调查数据实证考查合作社内部搭便车现象[5]。在DEMATEL方法使用方面,曾于荭利用改进的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出组织文化变革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中心度,提出政策法规、宏观经济、社会制度、政治形势、微观经济等是关键因素[6]。段万春利用改进DEMATEL方法对云南社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影响因素加以辨识[7]。

基于上述文献,DEMATEL方法适于处理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目前常用于问题层次结构的划分[7]。本文借助DEMATEL方法,通过分析农机合作社各要素指标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探究各指标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并进行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以确认影响程度。

一、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近十年发展迅速,合作社数量、装备数量和服务范围均有大幅度提高,详见表1。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金投入。2003年至2005年,资金主要来源为黑龙江省财政拨款,其他资金投入则较少,主要包括村集体、农户、农机户和其他社会投资;2006年起资金投入开始加大,从2009年起,金融组织也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使农机合作社的资金投入更加充沛。

第二,机械化水平。从2003年起开始进行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和配套农具的投入,截至2010年大型农用机械设备达10 429台。服务面积从2005年的31.6万公顷发展到2011年的6 000万公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农业生产所需人数,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外出务工增收。

第三,合作社数量和规模。自2003—2012年,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由18个增至1 925个;2009年开始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012年1 00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189个,500万元投资规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9个,农机合作社在数量与规模上都有新的发展。

第四,覆盖范围。黑龙江省在2003年仅有海伦、克山、富锦、呼兰四个县(市)开展农机合作社试点,2012年全省已经大范围进行农机合作社建设并进行规模生产。农机合作社建设重点区域主要在玉米和水稻产区。其中,旱田农机合作社数量最多,达到176个;马铃薯农机合作社数量最少,仅为2个;保护性耕作和畜牧农机合作社数量相同,均为10个。可见,农机合作社的范围已经遍及全省,规模化生产程度更高,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二、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组织类型

分析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要了解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类型,通过分析农机合作社的主体形式,确定影响其建设的主客观因素及内外部环境因素。黑龙江省将政府财政扶持资金作为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的主要投资渠道,引导农民和社会组织以多种生产力要素入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农民主办、乡村领办、民企联办、场县(市)共建等四种组织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1.农民主办的合作社成员均为农民。农民用货币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入社,还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预期收益作价入社。

表1 2003—2012年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变化情况统计

2.乡村领办合作社成员由农民和乡村构成。农民带地、带资入社,村集体带资、带机动地入社,乡带资入社。

3.民企联办合作社成员由农民和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构成。具体包括农民带地、带资入社,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带资入社。

4.场县共建合作社由县级政府代表国家投资与农场投资组建股份制合作社,农民亦可带资、带地入社。各方按出资额承担责任和分配盈余。县级政府收益用于深松整地补贴和引导土地规模经营。

三、基于DEMATEL模型的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因素研究

DEMATEL(即决策试验与实验评估法)方法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利用图论与矩阵论原理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利用DEMATEL分析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各重要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直接影响关系矩阵,计算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被影响程度,并据此计算合作社资金来源、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经营范围等关键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根据因素对应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得出该因素所属种类,确定每一因素是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元素,也可以根据中心度和原因度的取值调整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模式,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更加合理。

1.农机合作社的DEMATEL模型构建及要素关系分析。构建农机合作社发展决策系统,并设为S,其机构为S={a,b,c,d},其中,各类发展相关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农机合作社发展相关要素的关系图

在图1中,有向射线上的数字表示农机合作社各类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强弱,其中:强定义为3,中定义为2,弱定义为1,无定义为0。

2.影响矩阵建立的直接因素。将图1中有向图内容界定为矩阵形式,从而形成直接影响矩阵Y,假如农机合作社各类影响因素是a1,a2,a3,…,an,则整个系统的直接影响矩阵可以表示为:

3.综合影响矩阵T的求法以及综合影响因素关系的考量。可以将直接影响矩阵中的Y作为初始矩阵处理,进而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分析,经过上述处理可以得到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D,具体模型如下:

经过规范化处理的直接影响矩阵仅可反映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在分析中为了考查农机合作社各类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则需要求得综合影响因素矩阵T:

在矩阵T中的元素tij表示要素i对要素j的影响程度或要素j受要素i的影响程度。当tij<1时,得到的值越大说明要素i对要素j的影响程度或者要素j受要素i的影响程度越大。模型中的符号I则表示与D同阶的单位矩阵,其中(I-D)-1表示求的是逆矩阵。矩阵T某一行的元素之和Hi表示该行对应的相关元素对其他所有元素的综合影响值,该值称为影响度。具体表现是该影响度越大,则表明该因素在整个矩阵体系中越重要。

矩阵T中的某一列元素之和Lj可以作为该列对应元素受其他各元素的综合影响值,该值称为被影响度。被影响度越大表明该元素的逻辑影响度越高,此时该因素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在矩阵中元素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和Zij称该元素的中心度。中心度对应的是因素综合考查结果,表示该元素在系统中所起作用强弱,中心度值越大表示该元素发挥的作用越大。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关键影响因素的界定

1.影响因素界定。2013年10月,笔者先后赴五常市、望奎县、绥化市北林区、克山县、依安县等地,就制约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实地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在土地、资金、人才、机具、政策等方面存在制约性因素。

土地因素。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未能充分流动并发挥作用,成为阻碍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合作社发展较好的齐齐哈尔市为例,全市157个合作社中,土地入社的占13%,租赁土地的占24%。多数合作社以为农民代耕为主,自有土地少,影响合作社的收益。全市农村合作社在多数没有提取公积金和折旧费的情况下,纯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19个,50万~100万元的有45个,50万元以下的有85个,亏损的有2个。哈尔滨市现有的98个合作社中,有91.8%的合作社以代耕代收为主,自营耕地很少。从2011年合作社的收益情况看,如果提取10%的折旧费和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后,98个合作社中有93个亏损,占合作社总数的94.9%。与此相反,土地被折资流转、按股分红的克山县河南乡仁发合作社,2011年吸纳入社土地1.5万亩,实现了由代耕为主向自营土地规模经营的转变,使该社经营效益成倍增长。社员获得土地入股和合作社盈余分红两项收益,周围农民入社的积极性高涨。2012年入社土地扩大到30 128.4亩,预计可实现盈余1 616万元。综合对比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三个地区调研合作社的效益可见:凡自营土地面积较大、流转土地较多的合作社效益较好,如依安、克山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反之,哈尔滨市所属周边地区土地较少、地价较高、流转难度大,合作社运转多数处于缓慢发展和维持状态,如五常、巴彦等地。可见,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因素。

资金因素。合作社周转资金普遍缺乏,经营和发展的保障能力不足。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投入部分平均约为295万元,这些资金多用于机具装备和场库建设上,同时很多租赁土地需要提前支付租金,贷款面临付息压力,经营者在流动资金上捉襟见肘。据测算,经营1万亩耕地,需要年租金400万~500万元,即使农民带地入社,经营规模达到1万亩也至少需要流动资金300万元。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合作社反映资金紧张运转艰难。其原因主要是受贷款抵押条件限制,难以得到银行支持。因为缺少资金,合作社普遍没有加入农业保险,也使经营者无力进行其他必要投入,影响扩大再生产。

作业效率因素。机具装备使用效率普遍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造成了一定程度浪费。哈尔滨市大部分合作社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具,占机具价值总额的近40%。其中有动力不配套问题,有整地机与播种机作业垄数不统一导致的不配套问题;有因种植结构调整导致原机具闲置而新作物机械不足问题;有因耕地连片规模不够、耕作方式不同、地域地貌状况不同、防风林带交错、电力电信线路阻碍、通村通屯路过窄等造成的机具使用不便问题;有机具质量及售后服务不到位问题。

人才因素。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型人才和技术骨干十分缺乏。哈尔滨市的农机合作社98个法人中,调研中被公认有开拓能力、熟悉业务、精通管理的13人,各方面能力一般的75人,能力比较差的10人。同时,技术力量也明显不足。合作社作不仅缺少管理人才,而且在财会、农技、驾驶、维修等方面都缺少技术骨干。

基于以上整理,最终将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划分为4大类,共计20个相关因素。

(1)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员(农户)数量(C1)、土地规模(C2)、社员对合作社的认识(C3)和机械价格(C4)。(2)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社员在农机合作社收入水平(C5)、社员受教育水平(C6)、社会保障情况(C7)、合作社资本总量(C8)和非生产性优势(C9)。(3)生产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使用价格(C10)、机械利用率(C11)、土地收益率(C12)和农机配套程度(C13)。(4)管理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C14)、非政府非社内的资金支持(C15)、合作社服务专业化水平(C16)、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与培训(C17)、合作社内部管理(C18)、合作社的盈余返利(C19)和相关配套产业情况(C20)。

2.直接影响矩阵的建立。

(1)上述20个因素间直接影响矩阵主要是根据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省农机局和东北农业大学专家打分的结果确定,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对比分析判断而逐次建立。该矩阵表示的是20个不同因素间相互影响的量化比例关系。如果某因素Ci对因素Cj的影响程度变大,则对应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3;如果影响程度情况为中,相应的元素则为2;如果影响程度小,对应元素为1;若没有影响关系,对应元素为0。

(3)确定因素间的全影响矩阵。按照式(3)计算全影响矩阵T。

(4)确定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按照式(4)、(5)计算影响度Hi(i=1,2,3,…,n)和被影响度Lj(j=1,2,3,…,n),具体结果详见表2。

(5)确定因素的中心度,按照式(6)计算中心度Zij,具体结果详见表2。

3.关键因素的确定。通过对直接影响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综合影响矩阵,进而得到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通过对影响度的对比分析(见表2),其中因素C14、C18、C2、C16、C19、C8的影响度分别为1.2855、0.9679、0.7846、0.6898、0.6261、0.5744,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五个因素是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可以利用被影响度数据,分析得到因素C1、C5、C19、C2、C8、C12对应的被影响度(见表2),分别为1.5702、0.8881、0.7813、0.6434、0.5865、0.5336,这6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逻辑影响程度比较高,对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各个因素的中心度比较,可以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序依次为:因素C1、C2、C5、C8、C14、C16、C18、C19对应的中心值分别为1.8290、1.4280、1.0950、1.1609、1.4218、1.1675、1.1176、1.4075,这些因素大于或近似最大中心度与最小中心度的平均值0.9273,如果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和中心度,可以确定农机合作社的社员数量、土地规模、社员在农机合作社的收入水平、合作社资本总量、政府的政策支持、合作社服务专业化水平、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合作社的盈余返利这8个因素,是影响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通过运用DEMATEL模型进行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因素分析表明,管理因素对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程度影响程度最大,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位居其次,生产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小。

表2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统计表

五、政策建议

1.规范农机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严格按照农机合作社章程规范合作社管理,规范社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等基本制度。在民主制度中,要尽量避免“形式化”,积极发挥各组织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农机合作社社员大会的作用。社员大会和社员代表大会作为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应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决定农机合作社的经营方针和各项重大决策。社员大会的选举和表决应实行一人一票制。实行合作社的透明化经营,公开合作社发展事项,使社员充分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和经营方向,保证合作社盈余公开透明,接受社员和农户监督。

2.拓宽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章程中的相关规定,积极为社员和农户提供因地制宜的、与当地生产经营状况相适应的、配套的农用机械设备;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和手段,推广和普及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品种;为成员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活动;为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所需农用机械维修、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业务。

3.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节约生产资料的投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资本总量和经济实力。积极发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配套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机合作社的规模。

4.实行分层次管理并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分析各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根据社员数量、土地面积、农机具使用效率、社员收入情况等建立绩效评级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合作社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分级管理体系。政府在对农用机械实行补贴制度后,还要调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生产结构安排生产,合理配置农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1]张慧妍,刘萍.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

[2]吴萍,曹光乔.我国农机合作社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基于对江苏、浙江和黑龙江三省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J].农业经济,2011(9).

[3]崔奇峰,周宁.农机合作社带动的土地托管实践与启示——以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3).

[4]姜松,王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中国经验证据实证[J].财贸研究.2013(4).

[5]蔡荣,王学渊.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农业经济问题,2013(4).

[6]曾于荭,段万春.基于改进DEMATEL方法的组织文化变革顺利进行影响因素研究[J].前沿,2012(18).

[7]段万春,林江珠,孙永河.基于改进DEMATEL方法的云南社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影响因素辨识[J].经济问题探索,2010(8).

F321.42

A

1672-3805(2014)04-0029-06

2014-02-15

陈颖(1978-),女,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入社社员黑龙江省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