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蠡玉37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4-01-22 22:49孙玉华
种业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穗位导刊株数

孙玉华

(宁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宁陵 476700)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蠡玉37农艺性状的影响

孙玉华

(宁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宁陵 476700)

对玉米新品种蠡玉37进行了耐密性试验,调查了农艺性状。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蠡玉37的生育时期、株型没有变化,株高和穗位变化不大,但穗位表现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蠡玉37株型清秀紧凑,结实性、耐密性较好,在4个密度处理水平下,产量以7.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为最高。

玉米;品种;蠡玉37;种植密度;农艺性状

玉米的耐密性是许多性状的综合体现,培育和选择耐密植品种是玉米高产育种、栽培发展的趋势。对玉米新品种蠡玉37进行了密度试验研究,为蠡玉37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和试验设置

参试玉米品种为蠡玉37,试验于2012在宁陵县石桥乡后周楼村进行。试验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处理A:5.7万株/hm2,处理B:6.3万株/hm2,处理C:6.75万株/hm2,处理D:7.05万株/hm2。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设置为7行区,行长8m,行距60cm。每小区收获中间3行计产,收获脱粒后晾干、测产。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由于前期低温,导致小麦收获推迟,造成玉米播种相应滞后,播种时间较往年偏晚10d左右,播种时间为6月22日。麦收后地块进行旋耕,浇灌底墒水后人工点播进行播种。玉米生育期内宁陵县整体天气情况接近常年,降水适中。试验地土地平整,肥力中等。根据试验要求,统一田间管理措施:底肥每公顷施“撒可富”牌复合肥(N∶P∶K=15∶15∶15)300kg,大喇叭口期每公顷追尿素225kg。

1.3 调查指标及方法

株型:吐丝后目测。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平均值。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第一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株高和穗位调查一次重复。倒伏率:植株倾斜度大于45℃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空秆率:收获时调查不结果穗和单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双穗率:收获时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率。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和双穗率调查三次重复。果穗性状:一般以计产样本穗由大至小排列,从中取代表性的10穗测量。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平均值。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平均值。秃尖: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平均值。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籽粒产量:将计产样本的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籽粒干重,按标准水分(14%)折算,即为小区产量,再由小区产量折成单产(亩)。小区缺株数超过10%作报废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蠡玉37生育时期

由表1可知,不同的密度处理对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先后没有影响,吐丝、抽雄的时间没有变化,分别为8月11日和8月12日,成熟期也相同,均为10月12日。不同密度处理下株型表现一致,均为紧凑型株型。

2.2 不同处理蠡玉37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不同密度处理下,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差异不大,其中处理D较其他三个处理株高偏高,为263cm。不同密度处理下,穗位表现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以处理A最小,为110cm,以处理D最大,为116cm。空秆率为零,表明蠡玉37具有较强的耐密性。倒伏率和倒折率均为零,表明蠡玉37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

2.3 不同处理蠡玉37主要果穗性状

由表3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均不同,其中穗长以处理A为最大,达到了17.1cm,处理C最小,为16.1cm。穗粗以处理B为最大,达到了5.2cm,处理C和处理D较小。就穗行数来讲,总体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处理A和处理B相等,二者和处理C相差不大,处理D最小,为14.2行。处理B千粒重最大,为413.2g。出籽率方面,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相差不大,其中处理A稍大,为81.1%,处理B和处理C均为81.0%。

2.4 不同处理蠡玉37产量表现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以处理D产量最高(结果见表4),但是同其他三个密度处理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四个密度处理中,以处理D即7.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密度试验,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蠡玉37的吐丝和抽雄时期、株型没有变化。株高变化不大,穗位表现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不同密度处理对蠡玉37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和出籽率影响不同,处理B千粒重最大,出籽率以处理A稍高。该品种株型清秀紧凑,结实性、耐密性较好,不同密度下,没有出现空棵,也无双穗现象。在4个密度处理水平下,以处理D即7.05万株/hm2的产量为最高。

[1] 梁书荣,赵会杰,李洪岐,等.密度、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07):1927-1931.

[2] 王振华,张新,唐保军,等.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J]. 种业导刊,2005(05):16-17.

[3] 刘魏魏,赵会杰,李红旗,等.密度、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1(08):75-78.

[4]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 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 种业导刊,2009(08):21.

[5] 杨红旗,孙福海,汪秀峰,等.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发展目标与对策[J]. 种业导刊,2009(09):15-16.

[6] 刘光华,刘天柱,张长青.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9(12):29-33.

[7] 蔡雪魁.玉米品比试验初报[J].种业导刊,2009(05):31.

[8] 王启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72-73.

S513.1

B

1003-4749(2014)04-0009-03

2014-03-18

孙玉华(1965-),男,河南宁陵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穗位导刊株数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房地产导刊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房地产导刊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房地产导刊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房地产导刊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