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4-01-23 02:56杨凤章
种业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全蚀干热风病株

杨凤章

(卫辉市农业局,河南 卫辉 453100)

小麦在乳熟期经常出现白穗现象。近年来,小麦白穗在北方小麦产区时有发生,并呈常发态势,白穗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轻者减产20%~30%,重者造成大面积倒伏、白穗,甚至绝收,而且影响下茬作物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小麦白穗的成因

1.1 小麦纹枯病

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肥水供应不足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1.2 小麦根腐病

小麦茎基部、根及分蘖节褐变,病部组织逐渐坏死,上生黑色霉状物,最后根系腐朽。叶片染病时出现褐色斑,后黄枯而死。穗部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1.3 小麦全蚀病

发病初期初生根和次生根变褐变黑,植株矮小、稀疏,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扬花后麦芒变白,整个麦穗也逐渐变成白穗,根部腐烂,形成黑脚。在新病区或轻病区,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

1.4 小麦赤霉病

前期发病表现为苗腐、茎腐,后期发病表现为穗腐。病菌侵害穗轴或穗茎后,使上部小穗枯死,形成半个白穗,籽粒干秕。

1.5 干热风

小麦生育后期,如遇干热风连续3d以上,最高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小于30%、风速3级以上的环境,易造成小麦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到抑制,提前枯熟,引起白穗。

1.6 污水灌溉

有些地方农业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农田灌溉用水污染严重,这样的水浇麦后,小麦根系生长缓慢,根毛少,变褐色,叶发黄,抗病力弱,易发生根病,出现早死白穗。

2 小麦白穗的防治措施

2.1 小麦纹枯病

每公顷用1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25kg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0.6kg,对水750kg,均匀喷于小麦茎基部。

2.2 小麦根腐病

每公顷用20%粉锈宁乳油0.75mL或4.5%玉麦菌水剂525g,对水750kg喷雾。7~10d后再喷一次,喷药时需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2.3 小麦全蚀病

先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5%拌种,然后于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灌根防治。每公顷每次用15亿个/g荧光假单孢杆菌水分散粒剂1.5kg或力克菌0.6kg,对水900kg,对准茎基部喷施,使药液顺叶片流入根部土壤内,可有效杀死根部土壤中的病菌,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4 小麦赤霉病

小麦始花期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13kg,对水900kg喷雾,7d后再喷一次。

2.5 干热风

选择抗干热风的品种;浇好灌浆水、麦黄水,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孕穗至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2~3次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光合微肥、FA旱地龙等。

2.6 污水灌溉

用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灌溉麦田,严禁灌溉污水,加强田间管理,及早预防病害发生。

猜你喜欢
全蚀干热风病株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控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不同调理剂对干热风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基于GIS的邯郸市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