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评《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

2014-01-24 06:49张玉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儒商冒险企业家

张玉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0)

企业成长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评《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

张玉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0)

方虹主编的《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立足于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需要,系统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与企业家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企业家的领导力及领导艺术,探索了教育和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途径、方法,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说起企业家精神,人们谈得最多的便是创新。不同的研究者给企业家精神下了不同的定义,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内容,但都毫无疑问地把创新放在重要的地位。

在《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一书中,作者给企业家精神下了一个定义:企业家精神是指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或所属组织机构,基于一定创新意识和进取态度之上,敢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投资机会,发挥个人特性或团队合作精神,为个人或组织机构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效益最大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有至少两个要素是企业家精神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是创新进取,一个是敢于冒险。

创新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要么创新,要么灭亡。这是流行于美国商界的圣经。”(该书第87页)对企业家来说,创新不仅是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寻找,更是制度上、管理上的创新和思想的创新。该书引用了不少实例解说不同企业的成长历程都与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波司登,从一个只有8台缝纫机的小小缝纫组,成长为连续16年蝉联中国市场冠军的羽绒服品牌,正是坚持了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他们依托面料、设计、款式等创新,多次引领行业的重大变革。乔布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创造了神话一样的奇迹,其产品风靡世界,靠的就是它的“新”,这种由“简”和“美”构筑而成的新产品,离不开乔布斯追求完美、永不服输的人格精神和公司内部“独一无二”的管理模式。苹果公司的核心文化便是自信、创新、关注细节。“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属于他的企业家精神。

作者认为,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商场如战场,机遇往往翩然而至而又瞬时即逝。随着机遇降临的,有丰厚的收益,同时也有高风险。能不能抓住机遇,敢不敢接受挑战,是考验一个人勇气、智慧、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企业家的分水岭。在企业家的创新之路上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就意味着那是一个新的领域,还不够了解或不能完全掌控,随时会有难以预料的状况发生。挑战不确定性,尝试新的领域,敢于做没做过的事,真的是一种冒险。冒险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也许成功,也许失败。真正的企业家不会因为惧怕失败就放弃冒险。这里体现了企业家的两种素质: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冒险。企业家的冒险不是盲目的、冲动的。之所以敢于冒险,除了敢于挑战的勇气外,更多的是基于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足够的调研、对风险的评估分析、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基于此而作出的理性判断等等。善于冒险则进入到了实践的领域,包括科学决策、风险控制及科学管理等。冒险中的企业家,既有决策时高屋建瓴、指点江山的大将风范,又能在实施中做到脚踏实地、细致入微、随机应变。

除了创新和冒险精神,该书还系统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其他内容,比如敬业精神、合作精神、诚信、执著、学习等。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各有其特色,但这些内容共有的。它们构成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独特内涵

相比于具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和务实精神的美国企业家精神,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的欧洲企业家精神,崇尚大和精神和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企业家精神,以及颇具民族特色、注重诚信、讲求实际的犹太企业家精神,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一书在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家精神进行了系统解说。

该书对儒商精神进行了纵向的归纳探索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儒商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精神的独特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浸润其中的华夏子孙,思想行为无不打上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儒家思想,对儒商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家的核心思想如仁爱、诚信、中庸等成为儒商待人处事的准则,是儒商精神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对于儒商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而在如下几个方面尤其明显:(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商人,谋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本分。然而深受儒家义利观念影响的儒商却有自己的判断取舍,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虽然未必“舍生取义”,但见利忘义则历来为人所不齿。(2)和气生财。儒家倡导“和为贵”,凡事恪守本分,则诸事和顺。虽然同行之间是竞争关系,但也是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协作共赢才是正道。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商是深谙其中道理的。(3)注重自身修养。儒家注重经世致用,但更重视道德的完善,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儒商讲诚信,重道义,注重以德服人。晋商讲究修身正己,以传统文化修养身心,防暴躁之气,去奢靡之气,戒狂妄之气;徽商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讲究“以诚待人,人自怀服”。许多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道德上也堪称楷模。(4)社会责任感。儒家讲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自然不是每个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心里。这在儒商表现为扶贫助弱、经世济民的慈善精神,这是企业家的情怀,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在人们的印象里,在商场如战场的弥漫硝烟中,主导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是冷冰冰的经济法则,然而,融入了仁爱道义理念的儒商精神,则散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它们是现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三)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中小企业在培养企业家精神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所以书中除了对古今中外企业家精神进行论述分析外,更多关注的还是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更有数不胜数的中小企业顽强生存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往往是一体的,企业能不能很好地发展也取决于老板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老板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则与其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其命运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企业家关注产品、追求利润,但更关注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企业的品位与追求。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企业老板所不能理解的。这之间的差别就是企业家精神。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老板或许眼下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但也只能做一个巨富,而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如此看来,企业家虽然与财富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但二者绝不是同一的,企业家创造财富,但不会为财富所羁绊。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成长,离不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我国,有关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企业老板只是关注利润的获取。老板及高管们的境界、视野、胸怀和知识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那种捞一把就走、患得患失的短视思想和行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和成就品牌的。所以,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在中国是必需的、刻不容缓的。

书中介绍了世界上企业家精神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培育的内容和方法,有诸多可以借鉴之处。然而中国的国情不同,培养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方式。从形式上说,企业家精神教育有专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分。企业家的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关乎民族命运的大事情。关于专业教育,在国外国内已有诸多案例。相比而言,非学历教育似乎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企业活动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更是企业家精神产生发展的土壤。企业家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企业家精神在实践中培育和完善,可以说,企业的成长和企业家的成长、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是同一个过程,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该书把中国企业家的命运放到全球化的洪流中去讨论,把企业家精神与全球化、发展联系起来。迎接挑战,提升自我,当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 李 理)

猜你喜欢
儒商冒险企业家
清前期扬州儒商的文化投资与文化场的形成探究——以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为例
对话“疫线”企业家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第六章无奈的环球冒险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孔子文化节连接两岸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