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管理的五个误区与纠正方法

2014-01-24 16:39李召英李云龙
中国猪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况产仔数胎龄

李召英 李云龙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畜牧局,山东临沂 276400)

母猪管理的五个误区与纠正方法

李召英 李云龙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畜牧局,山东临沂 276400)

加强母猪的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母猪生产力和抗病力、增加窝产活仔数和避免繁殖障碍病发生的关键。当前,从引种、后备母猪饲养、发情、配种、断奶直至淘汰各个阶段,大多数猪场还存在很多管理误区,本文对一些常见的母猪管理误区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纠正方案,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母猪;饲养管理;繁殖力

当前,很多猪场引进种猪时,没有记录详细的档案,且于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的生产过程中,在饲养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二杂母猪无档案,配种只能猜早晚

对于选留种用的后备母猪,必须重视数据管理,通过产仔记录、断奶记录、生长发育记录等完整的档案材料来查看其祖代、父母和同胞的生产性能,以便进行正确的选配和合理的配种,保证种猪群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一般从外地引进纯种后备母猪,都会要求引种猪场提供该母猪的档案材料,但在引进外来二元杂交母猪时,几乎所有的猪场都忽视了其档案数据。

对外来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一般要求在160日龄前后开始调教和诱情,如果缺少该后备母猪的档案材料,选择适时调教、诱情就没有依据,常因调教不及时,使初情期超过250日龄;日龄不详,配种时间只能靠猜测,就会导致配种过早或过晚,影响种猪的利用效率,降低其繁殖性能,减少其使用寿命,并导致其第一、二胎次的淘汰率增高。此外,缺少档案材料还可能导致近亲交配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猪群质量。

纠正方法:在引进二元杂交后备母猪时,一定记得向引种场索要该母猪完备的档案材料,越全面越好。

2 后备母猪料不限,生长过快配种难

后备母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如任其自由采食,甚至供给仔猪料,就会使其过快发育,体脂肪过早沉积,导致其体型过肥,不利于日后正常的发情配种。

纠正方法:后备母猪必须实行适当限饲。从引种到体重达到90 kg,应该给母猪喂专用的后备母猪前期料,让其自由采食充分发育。后备母猪体重满90 kg到配种前1~2周要适当限饲以维持中等体况。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3~5头/栏小群饲养(平均每头育成母猪栏圈面积不应小于1m2),以便于限饲措施的落实。

后备母猪限饲主要是限饲能量。限饲不仅仅是减少喂料量,而且要根据后备母猪对营养的需求,额外补充生殖营养、蛋白质营养和纤维素。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限饲的情况下维持了后备母猪正常的肠道容积,对于促进其肠道发育、预防便秘、促进哺乳期采食量都有很多好处,不仅提高了母猪福利,而且在提高生产性能方面也更有优势。生产实践证明,当其体重达到125~145 kg、背膘厚17~20mm时,母猪就达到了首次配种怀孕的最佳状态。

3 怀孕母猪料量骤减,发生便秘是必然

通常,出于控制体型、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的考虑,在后备母猪怀孕后要保持低水平的饲料营养,特别要注意降低饲料的能量水平,每天供给配合饲料1.8 kg/头。但很多猪场后备母猪一旦配种,就立即减少日粮的供应量,从原来的正常水平骤降到1.5 kg/天,然后在30天内日供给量都不超过2 kg/头。母猪的食量骤减导致肠胃蠕动变慢,内容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发生便秘。而便秘可导致怀孕母猪免疫力下降,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

纠正方法:母猪没有饱感就会躁动不安,而恶劣的精神状况会降低产仔数。通过增加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多喂青粗料(青饲料、青贮料、糟渣料等)的方法可以降低饲料能值,提升饱感,有效解决母猪的便秘问题。

4 断奶优饲不提前,母猪发情必迟延

母猪断奶后,要及时进行短期优饲,确保断奶后6天内能正常发情配种。但是母猪断奶后,有些猪场由于害怕母猪不能及时收奶而引起乳房炎,减少了饲料投喂量,结果导致30%以上的母猪延迟发情,有的个体甚至断奶11天后仍不能发情,影响了母猪的年产仔数和年产窝数。

纠正方法:做好断奶母猪(特别是体况不足五成膘的、过瘦的经产母猪)的短期优饲,可以解决母猪的延迟发情问题,并可促使母猪多排卵,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具体来讲,优饲可使用能量较高的哺乳母猪料,每千克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2%(配种期可提高至13%左右),喂料量要视母猪收奶情况而定。对于收奶情况好的母猪,可马上增加饲喂量至5 kg/天;收奶情况不好的母猪喂料1 kg/天或只喂青饲料,待收奶情况改善后,再增加饲喂量至5 kg/天。此外,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E、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要注意多喂青绿饲料,每天可喂5~7 kg/头。

5 胎龄结构调得懒,7胎以后还要产

通常情况下,母猪在3~6胎龄时的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最高。但很多猪场懒得及时调整母猪群结构,导致3~6胎龄母猪比例下降,母猪总体胎龄过大,7胎龄以上母猪比比皆是,8胎龄以上的老母猪还舍不得淘汰。过多饲养无效母猪,必然会导致整个猪群平均生产性能低下,仔猪生产性能差,生长速度慢,严重影响生产成绩。

纠正方法:要持之以恒地执行好淘汰更新标准,及时调整各胎次母猪的数量,保持种猪群良好的胎龄结构,才有可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生产成绩。

具体来讲,调整母猪群胎龄结构总的原则是:高胎龄的母猪不宜留得太多;中间优秀胎龄的母猪尽量减少淘汰,一般要求3~6胎的种母猪占全群的60%;各类种母猪在达到设定使用胎次后一定要按照“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淘汰。

在体况方面,对那些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和严重子宫炎的母猪,因肢蹄病久治未愈而影响配种或分娩的母猪,发生严重传染病的母猪,发生普通疾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未恢复的母猪,先天性骨盆狭窄、经常难产的母猪以及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母猪,要坚决予以淘汰。

在配种方面,对那些超过8月龄还不发情的后备母猪,断奶后49天仍不发情的母猪,配种后连续两次返情、屡配不孕的母猪以及好斗、有伤人倾向的母猪,要坚决予以淘汰。

在种用方面,对连续两胎活产仔数窝均5头以下的青年母猪,连续两胎或累计三次产活仔数窝均6头以下的经产母猪,有效乳头少于10个、哺乳能力差、母性不良的母猪,连续两次、累计三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经产母猪以及体况极差的母猪,要坚决予以淘汰。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后备母猪的繁殖力,增加窝产仔数,改善仔猪成活率,就要做好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要对母猪情况详细记录备案,且在生产中密切关注母猪的体况、精神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饲养方案,才能有效保证猪群的繁殖力,提高种猪群的生产成绩。

S814.7

B

1673-4645(2014)05-0058-02

2014-02-07

猜你喜欢
体况产仔数胎龄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根据体况改变日粮饲喂量对妊娠期母竹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