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的影响

2014-01-24 18:43李万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血氧芬太尼受体

李万川

(四川省达县中医院麻醉科,四川 达州 635099)

浅论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的影响

李万川

(四川省达县中医院麻醉科,四川 达州 635099)

目的 探讨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入院行下肢关节镜检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在临床麻醉中采用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对照组采用后续注射,比较两组对呼吸抑制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发生10例(25%)呼吸抑制,对照组22例(55%)呼吸抑制,对比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麻醉中采用预注射瑞芬太尼的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呼吸抑制作用。

呼吸抑制;临床麻醉;瑞芬太尼;预注射;影响

在患者临床麻醉过程中,通常采用预注射方式减小后继用药产生的作用。患者受伤害性刺激会导致外周与中枢敏感化,而且在整个受伤过程中持续存在。此时若术前用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因手术引起的伤害性中枢神经刺激,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研究表明,术前采用阿片类药或局麻类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其特点是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作用时间短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1]。本文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入院行下肢关节镜检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7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8~63岁,体质量45~95 kg。所有患者术前经诊断心、肝、肺、肾等均无异常,符合手术条件,临床医师能顺利进行手术。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18~62岁;对照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9~63岁。两组患者术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无阿片类药物禁忌与过敏史,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行肢关节镜检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开放上肢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行持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采用静脉输注泵输入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预先注射瑞芬太尼方式,注射的诱导量是0.58 μg/kg,速度是0.54 μg/s,详细观察持续诱导8 min后患者呼吸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之后调整注射诱导量和速度,以0.05 μg/(kg·min)继续输入;对照组采用后续注射方式,一直以0.05 μg/(kg·min)持续输入。在患者用药期间,不再给予任意镇痛类药物和氧气吸入。对患者用药前与用药期间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进行记录。

1.3 呼吸抑制标准

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的标准是:①血氧饱和度低于94%;②呼吸频率低于每分12次;③呼吸暂停超过15 s;④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超过55 mm Hg。以上情况只要发生一种,即可判断患者发生呼吸抑制[2]。在临床用药期间,患者心率若每分低于50次,静脉给予阿托品注射;血压降低若超过基础血压30%,则静脉给予麻黄碱注射;若患者发生严重的呼吸抑制情况,需面罩辅助通气及时进行吸氧,同时采用语言刺激法。对比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呼吸抑制情况,对预注射和后续注射瑞芬太尼的影响进行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临床麻醉,研究组患者由于诱导量和诱导速度的作用,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此时发生31例呼吸抑制情况。在持续输入瑞芬太尼的过程中,原来发生呼吸抑制的患者,已有21例不发生呼吸抑制情况,而且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临床麻醉中发生10例(25%)呼吸抑制。对照组在诱导瑞芬太尼过程中,发生22例(55%)呼吸抑制。对比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目前的临床麻醉中,瑞芬太尼应用广泛,但用药期间会发生较强的呼吸抑制作用。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其药理学特性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等,具有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适用于临床注射用药,而且即使长时间输入,也能在停药后快速终止药效,不需担心术后难以恢复[3]。将0.58 μg/kg瑞芬太尼应用于健康的志愿者中,2.6 min后发生极强的呼吸抑制作用。发生呼吸抑制的原因是瑞芬太尼作用于μ受体,当脑干中的μ受体受刺激后,对呼吸频率、二氧化碳敏感性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μ受体在传导信号时,会对传导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调节,如G蛋白、配体-受体水平、效应器等,而且μ受体磷酸化时,会使受到诱导的受体发生脱敏现象,进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所以,预注射瑞芬太尼可阻断因手术引起的伤害性中枢神经刺激,有效抑制其兴奋性,减轻患者疼痛感。

研究中,研究组注射诱导量为0.58 μg/kg的瑞芬太尼后,31例发生呼吸抑制,主要是因为诱导速度过快,而且2.4 min时呼吸抑制作用最强烈,由于瑞芬太尼半衰期非常恒定,所以不管注射多久,时间都是3~5 min。详细观察持续诱导后8 min患者呼吸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即在持续输入过程中,预注射瑞芬太尼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呼吸抑制发生于μ受体信号转导过程中,从而使瑞芬太尼产生耐药性,输入时减轻患者呼吸抑制作用。对照组采用后续注射方式,22例发生呼吸抑制。该研究表明,预注射适当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减轻持续输入的呼吸抑制作用。

[1] 张雪荣.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71.

[2] 肖红霞.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2009,28(25):161.

[3] 袁超.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9):83-84.

R614

B

1671-8194(2014)19-0177-02

猜你喜欢
血氧芬太尼受体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