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猪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4-01-24 16:39邹建
中国猪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养猪重庆市猪肉

邹建

(重庆市种畜场,重庆 401120)

重庆市生猪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邹建

(重庆市种畜场,重庆 401120)

重庆市正处在创建以生猪养殖为主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发展生猪健康养殖和利用科技支撑提升养殖效益,成为重庆市促进生猪产业转型、保证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介绍了重庆市生猪产业的基础、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该市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重庆市;生猪养殖;发展趋势;对策研究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1]。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直辖市,也是传统生猪生产和猪肉外调出口的重点基地。目前,生猪产业已成为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也是老百姓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通过健康养殖和福利化养殖技术的集成和推广,重庆市生猪产业效益大幅提升,生猪养殖企业呈现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科技推广普及面不断扩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生猪养殖新格局。

1 基础与现状

目前,重庆市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分别居于全国的第十四和十五位,人均出栏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前茅。但近年来,由于生猪养殖疫病防控风险增大、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农村劳动力缺乏、成本支出大幅上升以及养殖效益和养殖积极性降低等原因,重庆市生猪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模式正在迅速改变[2]。

目前,重庆市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万州、合川、涪陵、巴南、南川、江津、大足、永川等8个区,武隆、垫江、开县、荣昌、铜梁、綦江、梁平等7个县,养殖的主要品种有:渝荣I号猪配套系、荣昌猪、渝太I系、合川黑猪、姜家黑猪等地方品种和长白、大白、杜洛克、PIC配套系以及盆周山地猪、罗盘山猪、渠溪猪等品种;已建成荣昌猪、合川黑猪、姜家黑猪、渠溪猪、罗盘山猪等地方猪种质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形成了以市级核心场为中心、区县扩繁场为骨干、人工授精站点为基础的重庆市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成了22个优质商品肉猪基地区县和160个基地乡镇,形成了全市相对集中的生猪优势生产示范区37个;全市建成了8个国家级、13个市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加工企业800余家,年屠宰商品肉猪能力达1 200万头。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逐步降低散养模式的生猪生产比重,通过产业化经营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抵御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同时,还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化经营的组合模式,充分利用原种猪的遗传性状优势,改良重庆市性状优良的地方猪品种(荣昌猪、合川黑猪、姜家黑猪),促进该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重庆市区域优势和生猪产业实际,切实制定生猪养殖发展规划,完善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建立良繁体系;推行标准化规模生产,实行健康福利化养殖;建立疫病防控和全程监管体系,安全生产放心猪肉;打造安全猪肉品牌,进行产业化市场营销;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破解规模养殖的污染难题。

与此同时,重庆市出现了三种生猪生态养殖新模式。一是“复古式”养猪法。以传统的红薯、玉米作饲料,放养家猪的“复古”养殖法,因养殖密度低、猪只健康水平高,可减少生猪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此模式目前在涪陵、万州、綦江等地较多,产品主要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猪肉价格可称得上“天价”。二是快乐养猪法。推行欧洲养猪强国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即采用圈舍方式集中喂养,但为猪只提供活动场地、绿色饲料等“福利”,让猪在快乐中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而生产者也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猪肉产量和相对较好的肉质。此模式目前在渝东南区县推广。三是“零排放”养猪法。改造养猪基地的排污网络,实现雨污分流,将圈舍建成斜坡状,将麦麸、粗糠、木屑三种物质按比例与发酵液(耐高温芽孢菌等复合菌群)混合,将圈舍地面铺出一个软垫层,猪在垫层上排泄粪尿,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对其粪便进行发酵,使猪舍粪便零排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热量,改变圈舍温差;可促进垫料中有益菌的繁殖,且猪拱食垫料后,可降低饲养成本并缩短生长周期;软垫层使用两年后可作为有机肥销售。

2 存在问题

2.1 生猪养殖规划滞后,影响布局的科学性

2006年制定了重庆市生猪产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年下半年重庆市和各区县政府才分别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重庆市生猪规模养殖起步于2004年,2004~2007年间建设的部分规模猪场在禁养区和限养区内[3]。此外,绝大部分生猪重点养殖区县没有编制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在《畜牧法》颁布实施以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用地规划没有进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这使养殖业主在选址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发,死亡率高且养殖效益低。

2.2 良种繁育体系不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

重庆市规范的原种猪场和父母代猪场太少,其中很多猪场设施落后,条件达不到种猪选育的要求。另外猪场的种猪结构不合理,繁育不科学,导致种猪性能退化严重,种猪质量参差不齐和种猪生产滞后。

此外,重庆市生猪除市内自销外,每年至少有400万头猪需要外销至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但近年来,由于这些地方规模化养猪的兴起,以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生猪产业的迅速崛起,重庆市外销市场趋于狭窄,供需不稳定导致生猪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较差[4]。

2.3 规模养殖比例低,难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重庆市生猪生产以农户散养为主要形式,养殖专业户多,规模化养殖偏少。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政府对生猪生产的重视,全市兴建了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养殖小区。但因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波动较大,环保评审和要求日趋严格,养殖比较效益降低,养殖积极性受挫,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推广,优质商品肉猪数量占总出栏量的比重仍较低。

2.4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据统计,科技支撑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在49%左右,养猪要赚钱,根本之道在于抛弃旧的传统观念,科学养猪。了解猪的生理特性、行为特点、品种特点,了解杂交优势和最佳杂交组合,掌握猪的防病治病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但重庆市生猪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不协调,畜牧科技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科技研究与推广不协调,且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目前,重庆市规模化猪场都是其他行业投资转行兴建,猪场老板不是畜牧兽医专业出身,缺乏现代养猪意识,对养殖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够重视,现代规模生猪养猪技术人才和专门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猪场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及养殖效益不佳[5]。

2.5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效益拉动不足

重庆市生猪养殖规模小、散、乱,整个生猪产业链条不完整,生猪养殖以卖生鲜肉为主,猪肉加工量不到猪肉产量的5%,且主要以冷鲜肉初加工罐头、腌腊制品为主,没有猪肉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配套的高附加值的猪副产品开发滞后。因此,重庆市生猪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猪价和肉价,整个生猪产业缺乏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

2.6 信息化建设滞后,生猪产业缺乏统筹协调

目前,重庆市生猪生产的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部门靠确定基点调查的方式来推算全市生产数据,在此基础上参考农业部门基层逐级统计上报的数据进行调整,这些数据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生猪产业缺乏统筹协调,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农业部门管生产,商贸部门管屠宰加工和销售,物价和工商等部门管市场秩序,部分环节存在着管理脱节,商务部门认为猪肉品质是屠宰企业的行为,工商部门只管市场不管屠宰。同时生产部门缺乏市场信息来源,商务部门又缺乏生产情况的把握[6]。因此,目前基本没有整合发布生猪生产的相关预警信息,不能实现产销对接,不能做到生产和供给的平衡协调,也不能有效指导生猪生产。

2.7 疾病防控形势严峻和养殖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种猪不断引进,很多烈性传染疾病传入我国,如副猪嗜血杆菌病、口蹄疫、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给重庆市的生猪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和较大损失。尤其在种猪生产中,很多疾病呈多发趋势、混合感染,导致母猪的繁殖率下降,胎儿死亡和畸形增多,仔猪的死亡率升高。此外,集约化养殖促进了重庆市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但部分养殖场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一是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和废水未进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严重威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安全;二是部分生猪养殖企业选址不合理,养殖过程不规范,废弃物乱排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7]。据市环监站调查,2010年重庆市畜禽产粪总量为8 866万吨,粪综合利用率为75.5%,尿利用率为66.3%,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

3 发展趋势

整体上说,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时期,农民打工胜过养猪,很大一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另外,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城镇化,农民变为产业工人,传统的生猪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猪的人少了,吃肉的人多了;生产者变少了,消费者及消费量增加了。重庆市的生猪产业也正在由农户主导的传统畜牧业格局向专业农户、企业行为和政府推动的现代生猪产业转变。

3.1 安全肉产品需求增长明显

作为老百姓肉制品的主要来源,猪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素,特别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在猪肉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应有尽有。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0 kg/年左右,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则超过40 kg/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肉制品消费量大大增加,但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与中国台湾地区人均70 kg/年的消费量相比仍有差距。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食品安全,追求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放心肉”的需求增长明显。

3.2 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不断出台

2014年,政府为稳定市场物价水平,调控居高不下的通胀率,相继出台了许多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财政部出台了包括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等10项扶持政策。农业部继续支持生猪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增加供种能力;制定并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生产性状优良的种猪;开展生猪标准化、健康福利化养殖和适度规模养殖。

3.3 调整生猪产业结构,力推规模化养殖企业

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经营规模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统一标准化养殖,猪群生长育肥快、出栏周期短、料肉比高、投入产出效益好、栏舍利用率高[8]。因此,适时调整生猪生产的产业结构,提供物美价廉的放心猪肉,已经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按照生猪养殖新要求,建立标准的生猪原种场、父母代场和各类生猪扩繁场,同时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通过养殖企业综合运用场舍、经营管理、畜牧兽医等科学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的经营养殖效果。使生猪产业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约、由专业化生产到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9]。

3.4 适应市场变化,开展生猪全产业链经营

生猪产业包含育种、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生猪产业必须走产业化集团经营的道路。市场经济要求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只有建立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形成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由大公司独立开展养猪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独自享有养猪利润并承担风险,才能真正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10]。

3.5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以及消费者的新需求,猪肉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猪养殖向健康福利化养殖转变,消费者需要真正生态养殖、安全放心的猪肉。因此,现代生猪养殖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育种上不再单一追求瘦肉率、生长速度等指标,将肉色、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也纳入育种计划;二是在生产上有效控制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强制执行禁用药物与停药期等规定;三是在运输与屠宰过程中尽量减少猪的应激。

4 发展对策研究

一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生猪遗传育种研究。重点开展猪肉品质性状活体评定技术、精液安全检测、多功能育种软件的研制及数据通信接口规范的制定研究,针对生猪遗传性状和品种改良,深入开展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猪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技术、信息系统应用于遗传资源管理与监测、优势性状分析、优势基因和标记的筛选鉴定等研究。

二是应用健康养殖新技术,开展生猪营养与饲料研究。主要应用替代抗生素的植物提取物或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富集技术、新一代有机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研制与高效生产技术、养猪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西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猪的抗应激调控技术,不断开展饲料原料检测技术、猪肉品质营养调控技术、猪饲料高效配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猪场的标准化饲养管理、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猪正常血相指标研究、饲料有毒有害物质基础数据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三是加强疫病防控,保证生猪食品安全。针对现在生猪产业的特点,进行猪流行疫病的普查、特定地区病原库的建立、猪源性共患感染因子研究,加强重要传染性疫病监测,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开展猪病净化技术、免疫功能提高技术及对猪群易感病原的生物防御技术研究。

四是发展健康养殖技术,改善养猪环境与动物福利。根据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严格实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管理;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协调,积极参与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审批,强化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的布局性污染。重点开发环境自动控制技术与装备、猪舍局部降温技术与装备、高湿地区猪舍除湿技术与装备,同时集中科研力量,开展生猪环境应激转移与管理技术、猪群体重及健康监测技术、沼渣沼液营养成分与重金属浓度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11]。

[1] 周胜利.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一线生猪饲养农户的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2] 陈海英.重庆几种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132-135.

[3] 胡占云.重庆市生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合调查报告[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4.

[4] 邵娟,孙世民,霍文国.当前我国猪肉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5(5):24-26.

[5] 陈思然,谢永成.重庆合川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市场,2004(8):61-65.

[6] 陈德.重庆市重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6.

[7] 彭里,王定勇.重庆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288-292.

[8] 王洪戈.世界养猪生产的巨大差异与机遇[J].中国牧业通讯, 2004(19):68-70.

[9] 李玉浸.集约化农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84-201.

[10] 孙世民,卢凤君,叶剑.优质猪肉供应链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条件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4): 285-287.

[11] 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F326.33(2719)

A

1673-4645(2014)05-0031-04

2014-03-06

猜你喜欢
养猪重庆市猪肉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养猪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