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术式临床分析

2014-01-25 01:32范武利曾伟勋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心端瘘术吻合术

梁 翊 范武利 曾伟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手足外科,528231)

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术式临床分析

梁 翊 范武利 曾伟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手足外科,52823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建立长期使用血液透析通路而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端侧吻合术,B组行端端吻合术,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A组11例患者中10例1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堵塞而行2次手术,11例使用良好。B组10例患者中8例1次手术成功,2例因血管炎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4例患者常有手部发冷或无力感,重者有手部疼痛及麻木感。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端端吻合术

动静脉内瘘(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种安全、能长久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HD)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1],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血流量(>150 mL/min)[2]。现将我院2012—2014年实施的内瘘手术术式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1例,男20例、女1例,年龄46~88岁;其中2014年10例,行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内瘘术(B组);2012年11例,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A组)。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常规消毒皮肤后,在患者桡骨茎突近侧平面桡动脉与头静脉中间行一条与两血管呈L形切口,长约6 cm,先逐层解剖分离并适当暴露头静脉及桡动脉,稍加游离,两血管游离适宜长度后,于远心端结扎头静脉,近端血管夹阻断后斜行切断,断面处血管外膜适当剥离、修整;扩张近心端血管管径5~6 mm。A组用动脉夹阻断桡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流,再将桡动脉与静脉对应的侧壁作一长径5~6 mm椭圆形瘘口,与静脉端管径相当;B组用动脉夹阻断桡动脉近心端血流,远心端以1号线结扎,近端血管夹阻断后斜行切断,方向与头静脉斜行切断一致,断面处血管外膜剥离干净加以修整并适当扩张近心端血管管径,使吻合口控制在5~6 mm,与静脉端管径相当。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A组静脉断端与动脉侧瘘口行侧端吻合术;B组静脉与动脉断端切口行端端吻合术。使用7-0号无损伤缝线行水平褥式缝合关闭瘘口(配合间断缝合以防渗漏),吻合完毕后,先放松静脉夹再放松动脉夹,观察吻合口通畅度,即可见头静脉搏动和管壁出现向近心端传导振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如有少许渗血则用干纱布块压迫数分钟即可;皮肤逐层缝合,松紧适度包扎伤口。

2 结果

A组11例行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患者中,10例1次手术成功。手术中未出现桡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1例于术后12 d,因不良姿势压迫患臂时间较长引起栓塞,行2次手术,再次手术后血流量仍能达到透析要求。术后11例内瘘使用状况良好,平均使用6~10次/月,使用最长者已2年100余次,目前仍在使用中。本组病例无手背部肿胀及其他特殊并发症。

B组10例行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患者中,8例1次手术成功,2例因血管炎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4例患者有手部发冷或无力感,重者有手部疼痛及麻木感,手背有中度水肿或发绀。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专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而建立的血管通路,其中桡动脉与头静脉内瘘术为首选,但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自体静脉移植搭桥式动静脉内瘘术、人工血管搭桥式或袢式动静脉内瘘术,一般选择前4种术式,只有在自身静脉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后2种。国内文献报道多采用前2种术式。动静脉端端吻合术具有手术难度小、容易成功的优点,缺点:①瘘口的动脉远端往往有缺血、低灌注,发生率为20%,全身性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②端端吻合致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功能及老年患者的心脏负担;③术后患者常有手部发冷或无力感,重者可出现手部疼痛及麻木感,可见手背浮肿或发绀。动静脉端侧吻合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远端手部的血液供应,瘘口的动脉远端不会因低灌注而使患者产生手部

发冷、无力、疼痛及麻木感。端端吻合术导致的半手缺血病变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端侧吻合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两条动脉的完整性,从而避免了端端吻合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减少了患者的回心血量。前臂动静脉直接吻合法建立内瘘术[3]中,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所以,对于需要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我们首选端侧吻合术[4]。目前,我科绝大多数患者已使用该术式,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较高,基本淘汰废弃了端端吻合术。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4-96.

[2] 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

[3] 王世相,管德林.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合理建立和使用[J].中国血液净化,2003(8):414-415.

[4] 冉峰,刘长建,黄佃,等.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1):33.

1672-7185(2014)15-004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5.028

2014-06-09)

R6

A

猜你喜欢
心端瘘术吻合术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结肠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临床分析
血管壁剪应力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价值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成像研究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
多点定位微创膀胱造瘘术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