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英语的词汇特点和翻译技巧

2014-01-25 03:4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术语词汇医学

1.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5;2.广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500;3.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000

浅析中医英语的词汇特点和翻译技巧

熊敏娟1胡文军2王彤3

1.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5;2.广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500;3.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医英语属于医学英语的范畴,是科技英语的一大分支。从词汇角度分析,中医英语具有哲学术语多、两栖词汇多等特点,同时拼音化词汇、浓厚的文学色彩语言以及通假字的使用,又赋予中医英语以独特的色彩。要想准确地翻译中医词汇,首先应当了解其特点,并遵循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原则。不管是直译、意译还是音译,最重要的是忠实,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医术语语义的关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

中医英语;词汇特点;翻译

1 引言

中医英语涉及针灸和推拿、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外科学、中草药以及中医保健等内容。它属于医学英语的范畴,是科技英语的一大分支。所以中医英语具有科技英语的基本特征,即逻辑思维清晰、语言严谨简洁,但同时它还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要想准确地翻译中医词汇,首先应当了解其特点,并遵循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原则。

2 词汇特点及翻译

2.1 哲学术语多 中医理论来源于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发展并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比如中医学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最早见于《管子.水地篇》中),后来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1]。因为中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使得大量的哲学用语进入了中医语言。例如,元气、开窍、精气、天人相应等。哲学术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了中医学本身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其语言中存在的语义模糊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翻译时运用现代医学术语来代替古老的中医用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为了准确地表达中医用语的实际内涵,在译入语中找到最可能接近的“对应语”,对一些语义比较明确清晰的用语可以采用深化译法,即译者在充分理解其表层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其深层结构的实际所指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转达到译入语中去[2]。以“天一”举例,如果译成one sky,显然没有表达其本意,因为“天一”实际上指的是与天合而为一,即顺应自然之意,而译为integr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 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原语的内涵。

2.2 大量两栖词汇的使用 许多普通英语词汇用于不同的专业中而被赋予了专业含义,这样的词汇被称作两栖词汇。医学英语存在大量的两栖词汇,中医英语作为医学英语的一部分,这个现象亦不可避免。在翻译这一类词汇时,可以先判断该词的普通含义是否符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如果不适合则需要考虑其相关专业含义。这种含义有的可在词典查到,有的则无法查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掌握和积累这方面的词汇知识,否则就会产生误译或词不达意的情况。

例1 Naive rats and frogs are said to have reacted wildly to such proposed environmental change.

译文:据说首次用来进行实验的鼠和蛙对这种拟定的环境改变均有剧烈的反映[3]。

“naive”的意思是“not having much experience of how complicated life is, so that you trust people too much and believe that good things will always happen”[4],中文常译为“天真的”,但显然这个意思用在这个句子里并不合适,因此应考虑其专业含义,naive在医学上可解释为“首次用于实验的”。

当然,两栖词汇的理解是双向的,有时其专业含义并不符合特定的上下文。

例2 The embryo doctor today does not always admit that the road to success must lead through a study of pathology.

译文:今天初出茅庐的医生,并不总是承认,研究病理学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5]。

“embryo”如果用其医学含义“胚胎”来解释,显然不符合上下文的语境,而取其“初期的的,萌芽的”普通语义再引申为“初出茅庐的”,则更贴近句子的原意。

2.3 独特的拼音化词汇 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些概念,因为其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合适的对应语,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体现原文的内涵。经过中外中医翻译工作者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只有音译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其特有内涵。比较典型的,如:阴、阳、气等。

“阴”在英语中曾有几种不同的译法,如:negative,feminine,moon,evening tides,ebb等,“阳”也曾被译为“positive”、“masculine”、“son”、“morning tides”及“wax”[6],但上述几种译法都没有正确表达“阴”、“阳”的概念。《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学说对中医的临证思维和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既可以用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用以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可以用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诊察和辨证,以及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这种中医特有的概念,几乎无法翻译,因此采用音译的方法,“阴”、“阳”直接译为“yin”、“yang”。

再比如“气”,过去常见的译法是“energy”,其实“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如元末明初道士邓宇认为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如此广泛的含义使得“气”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Paul U. Unschuld在《难经》一书中指出,“On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concept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tortions has resulted from attempts to employ a concept of ‘energy’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notion of human physiology and illness etiology. Historically, though, even the core Chinese concept of ch′i bears no resemblance to the western concept of‘energy’”[7](就具体的概念而言,最常见的错误是试图用‘能量’来解释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医的“气”与西方概念的“能量”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可见,如果把“气”单纯译为“energy”,不仅释义不准确,而且灵活性也较差。所以它逐渐被音译的“qi”所取代。

2.4 浓厚的文学色彩语言 中医的经典著作大多是以古文的形式写成的,其语言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色彩,因而文学创作上常见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仍然在典籍中得以大量地体现。如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the heart is just like a king organ),把“心”这个器官比喻成“君主”,强调其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再比如中医的“提壶揭盖”(lifting the lid to pour off water in the pot),这是一种治疗方法,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达到通利小便的目的。此处借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这个术语非常形象生动,有着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8]。还有一些形容疗效迅速时常用的“未及旋踵,病已霍然”和“手到病除”等夸张用语,无不体现了语言的文学化。

对于如何翻译这类文学化的语言,李照国在《中医英语翻译技巧》一书中指出,“既然中医毕竟是一门医学科学,而不是文学或哲学,因此中医翻译首先要向读者传达的就应当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知识……所以,译者不必为放弃原文修辞手段而惋惜不已……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那些文学化过浓的用语,恐怕还是得‘意’忘‘形’的好”[2]。

2.5 特有的通假字 所谓“通假”,指的是“汉字的通用和假借”。“通用”就是“某些写法不同而读音相同的汉字彼此可以换用”,而“假借”即为“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9]。对于中医典籍中使用得很普遍的通假字,除了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外,还必须借助于字典、校勘、训诂学知识以及一些文字学常识,才能避免穿凿字形、妄说字义、错解经旨,也才能在翻译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释义。

例 Overeating the fat meat and fine grain can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abscesses.

译文: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

在这个句子中,“高”,通“膏”;“梁”,通“粱”。“膏粱”就是肥肉和精米。但对于“丁”字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李照国认为,“丁”为“疔”(疔疮furuncle and sore)之假借,而兰凤利则把“丁”看作是似为“且”(与疽同)之讹字。“丁”“且”古文形近致误,并用《扁鹊心书》卷上引“丁”作“疽”的例子,“膏粱之害,所以能生大疽,是因厚味郁为内热,发于肌肉,毒深则为痈为疽。”认为其书虽伪,此点却甚可取。所以“无论从文理还是医理来看,膏粱之变所生均应为‘痈疽’,而非‘疔疮’”[10]。

3 结语

由于中医其理论深奥晦涩,即使译者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和翻译学知识,如果没有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便很难正确理解其义,就更谈不上在译入语中准确表达其内涵了。同时,有些术语本身的释义至今还存在分歧,这也是造成中医翻译混乱状况的其中一个原因。对于词汇的翻译而言,不管是直译、意译还是音译,最重要的是忠实,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医术语语义的关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中医词汇英译的规范化,将中医理论比较完整、正确地传播到西方。

[1]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

[3]王重稼.医学英语实用语法和翻译技巧[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62.

[4]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Z].England: Harlow,2004.

[5]杨天权,邵念贤.英语医学名著汉译技巧精华[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25.

[6]张梦井,杜耀文.汉英科技翻译指南[M].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1996:397.

[7]Unschuld P. Nan-Ching[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8]蒋学军.中医典籍中的文化图式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1):35.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J].中国翻译,2004(4).

CharacteristicsofTCMEnglishanditsTranslation

XIONG Min-juan1,HU Wen-jun2,WANG Tong3

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315,China;2.Institute for Drug and Instrument Control of Guangzhou Military Area, Guangzhou 510500 China;3.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rad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English from the lexical prospect and uses examples to discuss the related translation skills.

TCM English;lexical characteristics;translation

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度“科研启动计划”青年科技人员培育项目(No.PY2013S011)。

熊敏娟(1973-),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医药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胡文军(1973-),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现任广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任、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品监督检验工作。

R31

A

1007-8517(2014)11-0031-02

2014.04.15)

猜你喜欢
术语词汇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医学的进步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医学、生命科学类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