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兰分经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2014-01-25 17:07曹丽翠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阳陵泉选穴风池

曹丽翠,王 磊,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750004)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周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颞部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畏光、畏声等,属于祖国医学“头风”、“偏头风”、“首风”“脑风”和偏头痛等范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中记载:“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说明了头痛的发病与经络密切相关。针灸对偏头痛的治疗以经络辨证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达到通经络、调气血、平阴阳的作用。在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及足厥阴肝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故根据头痛病位将前额、两侧、后头、巅顶部疼痛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并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辨证选穴。

黄银兰老师在偏头痛的治疗方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应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她认为:“偏头痛的疗效关键不仅在于治,更在于防。由于偏头痛容易受到情绪、睡眠、饮食、劳累、天气变化等多种原因而诱发,因此在治疗的早期,嘱咐患者怡情易性、劳逸结合,在饮食上避免食用巧克力、奶酪等富含酪胺酸的食物,少食熏鱼、腌菜等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少喝红酒、啤酒等,做到这些往往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针灸治疗仍是最重要的部分。”黄老师选穴少而精,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导师2年余,现将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予以简单总结。

1 病案分析

1.1 少阳经头痛

刘某某,女,47岁。主因“发作性头痛6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诉于1月前因与家人发生争执后,出现左颞部疼痛,呈血管搏动样,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食欲下降,日常活动严重受限,诉有家族史,舌红苔薄黄,脉弦。神经系统查体(-),曾查头颅 CT示(-),TCD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中度增快。诊断:偏头痛(肝阳上亢),予以针刺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太冲、内关,左右交替选穴,每次30 min,1次/日,5天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10天,疗程间休息2天。疗程结束后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治疗期间无再次发作。并于治疗后1、2月分别随访,患者诉只有1次头痛,头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按:患者中年女性,疼痛部位以颞部明显,呈血管搏动样疼痛,辨位归经为少阳经头痛,因情绪波动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致头痛,肝气不舒,横犯脾胃,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故治疗以少阳经取穴为主,结合症状辨证选穴,方以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为基础方,配合太冲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内关和胃止呕。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得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

1.2 厥阴经头痛

王某某,女,65岁,主因“发作性头痛40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诉每因乘坐公交车、失眠后头痛明显加重,疼痛以顶部闷痛为主,发作时伴眼睛干涩、眼眶胀痛、羞光流泪难以睁眼,偶有恶心干呕,无家族史,查体:BP:140/100 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神经系统查体(-),头颅MRI示(-)。诊断:偏头痛,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辨证归经为厥阴经。处方:风池、率谷、阳白、合谷、外关、阳陵泉、太冲、太溪、丘墟。每次30 min,1次/日,5天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患者经过3次治疗头痛及伴随症状已基本消失,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共治10次乃愈,治疗后1、2月分别随访,患者诉头痛无复发,夜间睡眠质量好,乘坐公车后无头闷头痛。

按:患者老年女性,疼痛部位以顶部明显,呈闷痛,辨位归经为厥阴经头痛,因患者年龄较大,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行濡养清窍,致出现头痛、头闷。肝开窍于目,肝血虚不能滋养目珠致出现眼睛干涩、眼眶胀痛、羞光流泪难以睁眼,故治疗以厥阴经取穴为主,结合症状辨证选穴,方以风池、率谷、阳白、合谷、外关、阳陵泉、丘墟等穴通络止痛,太冲、太溪滋补肝肾,使得精血上荣清窍而不痛。

1.3 阳明经头痛

张某某,女,40岁,主因“反复发作性头痛3年,加重3天”就诊,患者诉3天前因工作压力较大,出现前额部、眼眶胀痛、伴恶心,自服尼美舒利分散片0.5 g,2次/日,3天后症状未见缓解,故来我科就诊。患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神经系统查体(-)。诊断:偏头痛。由于患者疼痛剧烈,眼眶胀痛不适,取印堂、双侧耳尖放血治疗,治疗后约10 min,患者诉眼睛已无之前胀痛、眼球欲出之感,自觉头脑清利、无头痛恶心症状。为了巩固疗效,保证长远的疗效,并配合风池、率谷、合谷、阳白、太冲针刺治疗,每次 30 min,1 次/日,5天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10天,疗程间休息2天。疗程结束后患者头痛次数、天数、头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随访,无复发。

按:患者中年女性,疼痛以前额部胀痛为主,辨位归经为阳明经头痛,结合症状辨证选穴,予以印堂、耳尖放血泻热开窍法急性镇痛,配合风池、率谷、阳白、合谷、太冲疏通经络,清热止痛。

1.4 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合病头痛

李某某,男,55岁,主因“反复发作性头痛30年,加重1月”来就诊,患者诉有头痛病史多年,位置不定,每月发作约5次左右,偶伴有头昏、恶心、呕吐、眼眶胀痛。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前额部、两颞侧呈胀痛,此月发作共7次。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神经系统(-)。头颅MRI示:腔隙性脑梗塞(陈旧性),TCD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诊断:偏头痛。给予印堂、耳尖放血2次/周,针刺率谷、风池、阳白、合谷、外关、足三里、阳陵泉、昆仑、后溪、丘墟、太冲。左右交替取穴,每次30 min,1次/日,5天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10天,疗程间隔休息2天。疗程结束后患者诉治疗期间头痛无发作,治疗后1、2月随访,患者诉头痛发作只有1次,可能与休息有关,但头痛程度较前明显降低。

按:患者老年男性,根据其疼痛部位辨位归经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合病而发的头痛,因患者年龄较大,肝肾亏虚,清窍失于濡养而头痛、头昏、眼睛干涩、眼眶胀痛。故治疗以三经同时取穴为主,结合症状辨证选穴,方以率谷、风池、阳白、合谷、外关、足三里、阳陵泉、昆仑、后溪、丘墟、太冲等穴疏风通络、补益气血,使得气血充足上荣于头目,达到荣而不痛的目的。

2 体会

针灸疗法[1]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偏头痛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等方法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故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突出经络辨证,注重整体观念。经络辨证选穴[2]可以分为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及根据部位不同可以前后、上下、左右选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着明显的经络循行特点,因此在其治疗中,循经取穴原则为治疗的核心。其实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中,引经药的选用[3]与针灸辨经取穴异曲同工,如太阳经头痛选用川芎、羌活,少阳经头痛选用柴胡,阳明经头痛选用葛根等等。早在《冷庐医话·头痛》中记载: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故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每个患者头痛部位的不同,首先辨明经络,其次审清阴阳,最后确定穴位配伍。黄老师所选用的穴位均为治疗偏头痛有效的穴位,是根据历年文献中汇总分析得到的。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率谷为足少阳和足太阳的交会穴,因此以这二穴为基础方,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阳明经选用合谷、阳白、头维、内庭等穴,厥阴经选用太冲、丘墟等穴,太阳经选用昆仑、后溪等穴,少阳经选用外关、阳陵泉等穴,共同达到疏通经络、调气和血止痛的目的。经过治疗,患者的头痛症状得到缓解,使患者树立了健全的疾病观,注重后期预防,避免头痛发作。

偏头痛已不再是躯体疾病,更是一种身心疾病,随着病程的长久,许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忧郁和焦虑状态[4],甚至诱发偏头痛性卒中[5],其危害久远。而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数不胜数,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使得更多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安全、有效地传统针灸疗法来解除病痛,调理整个机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达到“阴平阳秘”状态。故黄老师精而少的选穴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董习林,李瑛,赵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穴位配伍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394 -1396

[3] 刘晓颖.偏头痛辨证施治之我见[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243-244

[4] 王思鸿,罗立波,张矿梅.等.黛力新治疗48例伴有抑郁或焦虑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5):302-303

[5] 洪冰,何金峰,徐浩.等.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3):231 -233

猜你喜欢
阳陵泉选穴风池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