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2014-01-27 03:58孙彬彬李志方杨维晰刘素刚樊双义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核辐射突发事件危机

孙彬彬,李志方,杨维晰,刘素刚,樊双义

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目前,根据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核突发事件、放射突发事件和核恐怖事件三种类型。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源与放射线装置广泛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大核辐射损伤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核辐射损伤事件不仅可以对暴露人员躯体上的严重损伤,长期的心理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危害,甚至产生社会恐慌,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或长期处于焦虑、苦闷、恐怖、绝望等不良情绪之中,对于个体可引起大脑神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诱发其他相关疾病。因此,核辐射应急救援面临着新的挑战,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更要重视心理危机的救援及心理健康的维护,才能有效应对突发核辐射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突发核辐射损伤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

1 核辐射突发事件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核化损伤事件屡有发生,海湾战争中的放射性污染、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危害以及日本福岛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引起全世界对核辐射的强烈关注,进一步导致人们对核的恐惧[1]。研究证明,核辐射突发事件引起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和效应是非常显著,表现为心理紊乱、紧张、压抑、焦虑、恐慌和长期慢性心理应激,在情绪、认知、行为和身体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心身反应[2]。核辐射损伤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导致正常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混乱,造成严重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要大。在此,我们主要关注的重点为心理危机反应。

2 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人所处的一种心理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3]。危机干预是指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应用较好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4]。

3 建立核辐射损伤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核能发展十分迅速,核电基地逐年增多;随着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无处不在;再有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威胁,核辐射损伤事故逐年增多[5]。我院作为国家核事故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全军核化损伤救治重点实验室和日遗化武毒伤救治中心,也是全军放射病救治中心,负责国家和军队的核辐射损伤救治任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和军队几乎所有重大核化损伤救治任务及医学保障任务,与参加单位一同,先后参与了国内发生的20余起辐射事故的救治。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危机的救援及心理健康的维护。核辐射事件心理危机状态是最为紧急的心理应激状态,应进行心理紧急救援,因事件发生迅速,需要救援单位做好充分全面的准备工作。

4 核辐射损伤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组成

4.1 组建高效、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高效、全面的危机干预队伍一般由领导协调人员、危机干预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3部分组成。领导人员是整个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统帅,负责领导整个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负责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工作以及通过媒体及时发布消息。核辐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领导人员需要在对事件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快速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制定干预方案。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心理服务、医疗、行政、后勤管理等多个部门,需要领导机构的协调来促进工作的高效率展开。干预工作结束后,领导成员需要组织参与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对此次干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危机干预技术是对危机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主体力量,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危机干预技术人员一般包括下列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团训人员、心理督导师、神经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研究人员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一般包括丰富的生活经验、镇静的心态、灵活的心理反应能力以及换位思考能力,对于不同的干预人员采取不同的标准。一个理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需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深入体验生活,从生活经验中成熟起来,并通过专业化的训练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实际干预工作之中。后勤保障人员为危机干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主要负责运输、餐饮及相关服务工作。

4.2 制定核辐射损伤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4.2.1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以积极心态应对核辐射突发事件 以往战争或核辐射事故污染面积大、人员伤亡多,并对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持久性威胁;尤其是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仅可以引起受照者的近期损伤,还可诱发远期效应,远期危害可能是癌症及对生殖的不良影响及对后代的遗传效应。核辐射损伤事件使公众产生恐惧心理是不言而喻的。核辐射损伤事件对公众产生心理影响的因素除事故本身危害因素外,社会因素也很重要。不熟悉辐射及危害的群体不能正确地估计其危害,常常通过口头传播或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如果提供给公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严重歪曲事实的信息,可以加重群体的心理损伤危害。因此,核辐射时间发生后,使公众正确了解辐射及其核损伤事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应采取切实的措施,通过媒体加强对公众核和辐射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对核和辐射损伤事件的特点、潜在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等要有基本的了解,同时,教育大家要科学、正确地认识核和辐射,以降低公众对核和辐射的恐惧心理[6]。

4.2.2 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心理危机评估 一般采用访谈或量表评估形式对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内容、事件性质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事故造成的创伤规模,当事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行为功能和认知状态,对可能受害人员进行分级,对高危人员进行筛查。人员分级一般分为五级:一级为直接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属,二级为现场目击证人或幸存者,三级为参与营救与救护人员(医师、护士、警察、志愿者),四级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居民、记者),五级为媒体间接了解了突发事件的人。

4.2.3 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危机干预方式 针对不同的人员,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可分3种类型:普及性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和个体危机干预。普及性危机干预的对象为受突发事件影响较轻的人员(五级受害人员)。干预目的是防止危机事件影响的进一步恶化,提高社会支持度。干预内容包括发布危机事件相关信息、解决危机事件导致的现实问题以及开展普及性心理教育。普及性危机干预一般可以通过授课的形式来组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象是受中等程度创伤的人员(三、四级受害人员)。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由1~2名心理咨询师辅导,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一起体验危机事件中的经历、宣泄情绪,获得互相支持,并从创伤经历中走出来。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当事人心理恢复、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个体危机干预是一种传统的危机干预模式,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主要对象是直接经历突发事件的人员和其他有严重心理危机的个体(一、二级受害者)。个体干预常用的技术有稳定化技术、放松技术、快速动眼技术等[7],通过迅速介入、倾听事实、回应受害者感受、提供社会支持等策略来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避免个体形成消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受害者获得安全感和平静感,使其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水平[8]。

4.3 做好充分的设施及仪器储备保障 因核辐射损伤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及不确定性,心理危机干预的准备工作应在平时做好,需要的设施、仪器储备应保障充分。主要包括心理危机干预的预案、心理危机干预档案资料、心理量表软件测评系统、心理团体训练方案所需器材、心理干预及治疗器材(音乐治疗仪、心理宣泄器材、生理心理自主相干仪)等。

4.4 选择好核辐射损伤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时机心理危机反应一般会持续6~8周;分为4个阶段: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成长期。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有时也被称为情绪急救。与心理咨询治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急救工作,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短期内完成。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72 h,也就是“黄金72 h”。发生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辐射人群数量、辐射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危机干预[9]。

4.5 做到重点干预,必要时进行转诊与转介 在核辐射心理危机干预中,对有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强迫性的闪回、反复体验创伤;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影响有痛苦情绪体验、主动求助专业帮助者进行重点干预。短期处理创伤性闯入画面、消除与之相联的负性情绪及诸如失眠和食欲缺乏等躯体反应、恢复心理平衡。长期预防未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全体技术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危机干预转介的流程,确保危机干预转介工作的快速有效。一是危机干预机构之间的转诊,二是与精神专科医院之间的转介,当发现疑似严重心理危机人员时,通过相关部门及时转介到与具有合作关系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1]陈兴安.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健康影响的最新权威报告[J].中国辐射卫生,2001,10(2):126.

[2]董晓菊,张建勇,高 伟,等.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52-53.

[3]Bryant RA,Mastrodomenico J,Felmingham KL,et al.Treatment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8,65(6):659-667.

[4]Everly GS,Flannery RB,Mitchell JT.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A review of literature[J].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00(5):23-40.

[5]陈惠芳,刘 英,秦 斌,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准备[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5):344-347.

[6]尹忠伟,谢怀江,杨成君,等.核辐射事件的社会心理效应及防护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07,20(3):203-205.

[7]Foa EB.Psychosocial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6,67(Suppl 2):40-45.

[8]詹姆斯,吉利兰.危机干预策略[M].高申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9]Blacklock E.Interventions Following a Critical Incident:Developing a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Team[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12(26):2-8.

猜你喜欢
核辐射突发事件危机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核辐射及其安全防护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