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意义及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2014-01-27 17:1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敏感性阴性

王 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宁夏 银川 750021)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常见,预后差,内分泌治疗效果欠佳,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1,2〕,因此,寻找能时刻判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将为临床治疗带来重大意义。p53是近年来发现乳腺癌重要的抑癌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联系,突变率高,且在铂类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1,3〕。本文利用乳腺癌患者药物敏感性体外检测结果、临床资料、免疫组化结果及追踪调查结果分析p53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及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知情同意原则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91例,其中年龄<35岁11例,≥35岁280例;月经未闭132例,月经已闭159例;病理类型侵导型243例,浸叶型10例,其他38例;T1期肿瘤107例,T2期141例,T3~T4期43例;有淋巴结转移115例,无淋巴结转移176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前均未行放射治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认无远处转移。采集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备用。

1.2方法

1.2.1肿瘤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 采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CD-DST法)进行检测,将获取的新鲜乳腺癌组织无菌条件下剪碎用胶原蛋白酶进行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悬液离心后接种于与体内相似的细胞生长微环境的人工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凝胶中,之后进行三维立体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浓度的铂类化疗药物(顺铂),最后经细胞染色及利用图像分析评价肿瘤细胞对该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判断标准:用药物处理的肿瘤细胞克隆量(T)与空白对照组中肿瘤细胞克隆量(C)的比值来表示。T/C≤60%,判定为体外敏感; T/C>60%,判定为耐药。

1.2.2p53表达检测 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即用型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用已知的阳性组织切片做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p53表达于细胞核中,染色后呈棕色颗粒状,在400倍光镜下观察记录结果,每份切片取10个高倍镜视野采取双人双盲计数,记录切片中阳性细胞占同类观察细胞总数的百分比,p53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

1.2.3随访 采用定期门诊复查、信访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追踪随访调查,为期5年,记录患者是否复发、转移或者死亡。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分析。

2 结 果

2.1p53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91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45例,p5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5.56%(25例),高于在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30.08%(74例)(P<0.05)。另外,p53在三阳性乳腺癌中阳性20例(44.44%),在非三阳性乳腺癌中172例(69.9%)。

2.2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53表达情况与铂类化学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4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率为62.22%,其中p53表达阳性患者其对顺铂的敏感率为44.00%,低于阴性患者敏感率85.00%(P<0.05);且阳性患者耐药14例(56.00%),阴性患者31例(15.00%)。

2.3p53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 p53表达阳性患者其5年无瘤生存率为52.00%(13例),低于阴性患者的90.00%(18例)(P<0.05);p53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其局部胸壁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相近〔4例(16.00%)vs 2例(10.00%);18例(72.00%) vs 11例(5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生物学行为、免疫表型、预后及治疗反应上存在很大差别的异质性明显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一种高危类型,由于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预后差,已被临床热门关注〔4,5〕。p53基因是目前发现的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程度非常高的一种基因,其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耐药等均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可作为评价恶性肿瘤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目前p53的表达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的影响尚未有明确结果。

本研究说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53表达阳性程度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p53主要有野生型及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但是由于其半衰期短而无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而突变型p53会抑制野生型p53的活性从而转变为癌基因,促进细胞恶变、延迟恶性细胞凋亡,半衰期长可被免疫组化法检测,因此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53表达阳性程度高〔6〕;本研究采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进行体外药敏检测,野生型p53在铂类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而表达阳性患者其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程度高抑制野生型p53表达导致肿瘤细胞耐药的发生;最后通过追踪随访结果与国内外已有结果相同〔2,7〕,说明p53表达阳性是预后差的一个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p53阳性表达降低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降低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作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

4 参考文献

1苏东玮,施俊义,盛湲等.p53、P16、Ki-67对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5):894-5,913.

2尼 杰,智英辉,只向成,等.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3;41(4):317-20.

3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等.三阴性乳腺癌中的 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3;35(6):743-44.

4唐永红,唐利立.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22-4.

5王新云,尹迎春,韩红梅,等.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Ki-67、EGFR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46):68-9.

6林其声,施雄文,徐书楷,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Ki67、cox-2、p53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3-4.

7张 勤,刘 红.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4):214-7.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敏感性阴性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