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口号”之争中的陈伯达

2014-01-28 08:47南京大学哲学系210046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陈伯达文艺界普遍性

龚 宸 (南京大学哲学系 210046)

一、“两个口号”之争的背景

1936年,左翼文学界爆发了“两个口号”之争——“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以周扬以代表的上海文艺界地下党在统一战线的新背景下,为了在最大限度下团结文艺界人士投入抗日救国的行列,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正在此时,受中共中央之托的冯雪峰与鲁迅会面,商讨之下鲁迅、茅盾、冯雪峰、胡风等人都认为“国防口号”具有弱化阶级革命以及硬搬苏联概念的缺陷,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两年后,毛泽东指出,这场争论是一场革命阵营内部的争论,是内战到统一战线的政策转变下不可避免的有益争论,但其中存在部分共产党人不尊重鲁迅、部分文艺工作者不懂得团结群众的问题。

看似话语上的分歧却扩大为文艺界如此剧烈的斗争,这一现象说明“两个口号”之争有其复杂的深层原因。在组织上,1935年左翼作家联盟解散后,左翼知识分子之间的个人恩怨、宗派主义进一步扩大,加之胡风表达的时机、方式欠妥,使得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一方原本旨在补充的意图被误解为敌对立场。在思想上,口号的争议反映出先进知识分子虽然已经自觉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实践之中,但在如何平衡理论与实际、形式与内容、民族与阶级等原则性问题上并没有实现精确的拿捏与观念的统一。

二、陈伯达的具体观点

陈伯达在《文艺界两个口号问题应该休战》一文中,既坚持文艺界的口号必须符合统一战线的新局势,又对较为激进的提法表示理解,最终此文在形式上结束了“两个口号”之争。更为重要的是,陈伯达对这一文艺界事件的调解暗含了他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事业上的方法论原则。

在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上,陈伯达认为在拥护形式上的统一的前提下,应当鼓励内容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国防文学”是联合战线的口号,是现阶段一般作品的共同标志,即便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人们也必须尊重这一文学界的新形式。一切赞成救亡、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作家在其文学创作的范围内,应当为“国防”这一形式竭尽全力,不应创作任何妨碍“国防”的作品。但这不等价于要求一切作家非写“国防”的作品不可,否则就不允许他加入联合阵线。实际上,“国防”的形式包含非常广阔的内容,涵盖了反对压迫、要求自由、改造人民生活、反对封建迷行等。“我们并不怕没有最广泛的国防文学的题材,而是应当动员格式各样的作家,到各种复杂的民族的和社会的生活范围中,去找取那为自己的天才和习惯所适宜的题材。”1p599相反,只有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写法,才能使国防文学的实践更加具体、更加广泛。

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上,陈伯达将普遍性视作一个底线,更注重对特殊性的认可与理解。“国防”是整个中国的普遍诉求,但是个人的利益与动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就文学界而言,尽管作家们大多都站在“国防”的共同旗帜下,但是个人诉求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对于“国防文学”的态度不尽相同,所熟悉环境的特殊性也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千差万别。在“国防文学”的普遍性以内,作家具有“怎样写”“写什么”的一定自由。在国防文学的战线内否认这种自由,不但犯了宗派主义的错误,而且“把一个概念看成死的,同时把自己的作品千篇一律地化为概念式的叙述,这毋庸说是拙劣的“国防文学”,而且会压煞了许多有自己特殊才能的作家。”1p599“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虽然不是联合阵线的口号,但不可否认它是国防文学的左翼,也是国防文学的主力。

陈伯达和解“两个口号”的提议,生动地说明了他在遵循革命原则的同时最注重的是实效。首先,陈伯达比起关注争论的具体笔墨争端,更在意它的实际影响。他在文章开头提醒到不休止的争论只能使敌人从中渔利,在文末则号召双方搁置争议、认清敌人,共同投身到批判“汉奸文学”的斗争中去。

其次,和解的方式是在保守的形式中注入革命的内容。这种提议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配合抗日事业的现实需要采用“国防文学”这一更温和的形式,将有益于吸引出于各种各样原因与利益而抗日的群众,争取更多爱国者对于中共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保留“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潜在价值,将发挥鲁迅等激进文人的作用,坚持中共的阶级革命立场不动摇,壮大会大大壮大共产主义阵营的战斗力。

三、评价

诚然,这场论战主要是关于文学界的政策问题,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个人观念连贯性的假设出发,将陈伯达此时的文化观与他稍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进行一定的联想:在一定的形式权威下,内容具有根据具体的境遇不断丰富自身的权利;在普遍性的“旗帜”下,特殊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发挥将成为普遍性更好的自我论证;“如果国外的主义可以铸成某种形式,既保留革命的内容,同时又提高它对中国大众的吸引力,那么我们就理所当然地采用那种形式。”2p24

注释:

1.国防文学论战[M]..上海:新潮出版社,1936.

2.雷蒙德·F·怀利.毛主义的崛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陈伯达文艺界普遍性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西藏文艺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陈伯达传》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