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陶瓷上的传播

2014-01-28 08:47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710021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瓷器时期

蒋 颖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710021)

“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归纳来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陶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陶瓷色彩和器型,内容和画面,材料和工艺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经济、人文、地理风俗的变化。陶瓷在传播演进中,与各学科不断交融,丰富自身,与文化紧密相连,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陶瓷的造型变化、绘画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来探讨我国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变化。通过研究中国陶瓷的演变来分析中国文化的发展,认识到陶瓷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的重要贡献。本课题主要从物的传播、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中国文化以陶瓷为载体,分析陶瓷造型与工艺、中国书画艺术、社会意识在陶瓷中的传播,所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时代气息,从而认识和了解陶瓷在传播中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物的传播—陶瓷器物造型在陶瓷中的传播

中国陶瓷的器型在每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与当时每个历史时期社会状态和审美趋势息息相关。随着陶瓷的传播,陶瓷器物的造型也在逐渐变化与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来看,陶器造型多以深腹罐、小口壶、碗类为主,这个时期器型比较少,形制单一,反映了当时原始时期的,制瓷工艺水平的低下。夏商周陶器成型技术得到发展,采用了轮制成型,出现了爵、觉、鬲等造型,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瓷器的器型都比较规整,主要由于生产工具的完善,瓷器改用拉坯成型为主。三国两晋时期,瓷器造型出现了羊形、狮形烛台、鸟杯、熊灯等日用器物,从器物造型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瓷器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南北朝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陶瓷造型多以莲花造型为主,器类主要有碗、盆、罐、盘口壶、瓶和高足盘等。唐代瓷器造型主要有动物和人物造型,其瓷器造型丰满圆润,体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特点。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宋朝时期,人们追求宁静淡雅之美,陶瓷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纤细高挑的梅瓶造型是最能体现出 宋代当时的审美情趣,斗笠碗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元代器型粗犷,圈足高大,陶瓷器物多以大件为主,体现了元代性格豪放的特点。明清时期,瓷器的造型已经基本稳定,并无多大的变化。每个历史时期陶瓷器型在历史舞台中的发展与演变,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制约和社会文化中心理需求的影响。无论陶瓷器型如何变化,最终体现出来的还是当时社会的时代气息。陶瓷在传播过程中,不但推动了陶瓷工艺生产水平的进步,而且通过陶瓷器物造型的传播,从器物造型的隐性特征,向全世界人们传播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态。

二、文化的传播—中国书画艺术在陶瓷中的传播

随着陶瓷的传播,中国书画艺术也在传播中得到发展,为书画艺术的发扬和继承奠定了基础。书画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主要是因为中国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变化,与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有着直接的关系。陶瓷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无形地带动了书画艺术的传播,同时也传播了每个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从出土的长沙铜官窑的陶瓷作品来看,当时唐朝采用了新的釉下彩工艺,先在陶瓷上书写,然后再施釉,为书画艺术在陶瓷器物上提供了便利。唐代草书奔放洒脱,极其富有张力,因此唐代彩绘瓷中绘画的人物、动物极为生动传神,传播了唐代的大气磅礴、热情奔放的书画艺术特征。宋代陶瓷上的书法艺术继承了唐代的书法艺术,陶瓷作品上出现了大量的诗词短句,笔韵十分生动。从出土的宋代磁州窑瓷器上的书法艺术上看,字体方正饱满、遒劲有力、端庄严整,多以颜为主,传播了当时宋人对颜体的偏爱。元代时期陶瓷上的书画艺术,表现一种洒脱平和之气。元青花瓷器是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传播了元代蒙古族书法艺术的大气洒脱的风格特征。从明代陶瓷作品上的山水画来看,其绘画风格继承了宋元时期文人的意蕴,把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了另一个新的层次。清代时期瓷器上的绘画风格多受清中期“扬州八怪”的影响。其作品追求的就是自然、真实、现实,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搬到书画作品之中,传播了清代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风气的绘画风格。

对比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瓷器在传播中的特点,分析中国书法艺术在时代更换中的变化与发展的时代特征。陶瓷作为一个时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中国书画艺术通过陶瓷的传播而传承与变化着,使书画艺术在历史的沉淀中不被埋没,在陶瓷的传播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思想的传播—社会意识在陶瓷中的传播

如果说艺术的形式与与政治气氛有关,那么中国瓷器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非常客观反映所处时代的政治气氛。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唐三彩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唐三彩色泽艳丽,器身主要施以黄、绿、白釉色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其造型风格圆润饱满。唐三彩的出现是唐代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唐之前人们偏爱素色瓷器,当时盛行单色釉瓷器。唐之后人们的审美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多彩瓷器,这与唐朝多元化的融合息息相关。从唐三彩张扬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播了唐朝当时国力的强盛,政治的开放,人们富足的社会状态。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最活跃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出现了五大官窑,八大窑系,青瓷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达到鼎盛。青瓷中“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釉色就是这个时代的传世佳作。宋人追求釉色之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古朴深沉,素雅简洁的审美风格。宋代收敛的青瓷艺术表现形式,传播了宋代当时政治的保守,文人文化素养高远,宋代重文的社会状态。元代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瓷器大多以大件为主,器型粗犷大气,元代陶瓷的粗犷传播了具有草原名族粗犷豪放独特的风格。明代的瓷器在绘画上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各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出现了斗彩、五彩瓷、填白彩等多种瓷器。明代嘉靖时期的彩釉瓷器,无论是官窑还是名窑瓷器的纹饰上,大量出现八卦图、八仙过海、十八罗汉、群仙庆寿等图案。瓷器纹饰传播了道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的社会状态。清时期以青花瓷为例,青花瓷器中康熙时期的龙纹表现的最为凶猛,龙抓表现的尖锐有力,十分威武。这个时期龙纹表现的风格特征,传播了康熙时期国力的昌盛,政治稳定的社会状态。对比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瓷器特点,分析陶瓷在传播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陶瓷作为一个时代文化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将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传播了出来。

四、结语

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每一个时代的瓷器,都是当时社会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审美风格的一个折射点。本课题以瓷器这个特殊“点” 为线索,从唐、宋、元、明、清这几个历史时期进行分析,从物的传播、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三个方面,分别来探讨中国文化在陶瓷中的传播。总结出陶瓷在历史演变过程过程中的变化,受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制约与影响。陶瓷既是我国中国文化发展下的产物,又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向全世界人们传播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顺龙.陶瓷与中国文化[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2]骆文亮.中国陶瓷文化史[M].上海:中央翻译出版社,2011.

[3]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8.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瓷器时期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 首届工笔花鸟画初级、高研班招生简章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北京毛家湾瓷器坑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