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到后现代
——西方艺术论说》读书报告

2014-01-28 08:47刘浩然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77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塞尚西方人当代艺术

刘浩然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77000)

本书作者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论述中,力图摒弃历史的承建和异质文化间的偏见,并摆脱了单纯从风格学或社会学的角度解释艺术现象的习惯做法,着力于揭示作品的内在含义和精神意旨。在涉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论题时, 作者将中西方的冲撞和融合这一课题作为关注的焦点,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分析了正在发展剧变中的当代中国艺术在借鉴西方艺术时的种种困惑和得失。本书的作者是王瑞廷,湖北人,多年从事外国美术方面的研究并曾留学过西方,出版了许多关于西方艺术的著作,这些经历加深了其对西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认识。在书中他从艺术的天堂——巴黎谈起,一直谈到中国艺术家学习西方艺术的种种经历,再深入剖析中国学习西方的种种困惑。 从西方的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达利、杜尚、毕加索等说到中国的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作者尤为突出的论述了现代与后现代的区别以及中国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盲目性。读完这本书,笔者对整个现代艺术,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艺术有了新的认识,那么笔者就针对以下几个观点来具体展开论述。

一、西方现代艺术中的科学与理性精神

以往笔者总认为西方现代艺术有着抒情的感性意味,现在读了此书才发现原来西方的艺术中渗透着浓厚的科学精神和理性主义。作者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来讲起,他将所描绘的对象都概括归纳为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注重形式的研究,他不在乎画什么而将怎样画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目的,即“为艺术的艺术”,不被对象的外形拘泥而是科学而理性的研究其内在的本质的形式。除了塞尚还有许多西方艺术家亦是如此,例如立体派将塞尚所探索的课题的推进,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几何抽象派。一直以来笔者总是肤浅的认为抽象绘画没有秩序都是非理性的产物,读了这本书后读者才醒悟到西方的抽象艺术大都渗透着艺术家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二、中西对比与中西艺术差异面面观

这部分内容是作者阐述的中心内容,作者用大篇幅着重进行了论述,同时这也是笔者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首先,是中西方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存在差异。西方人始终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在政治方面虽然西方也曾被政治和宗教奴役过,但从文艺复兴以后,艺术就获得了自由发展,艺术与政治是平等关系;在中国政治始终居于领导地位,艺术永远是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奴隶和工具。所以在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因仕途不顺而选择了隐逸山林寄情于山水竹石,这一点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水墨画便可知。于是笔者觉得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总结的很贴切:“就是因为中国政治与艺术的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始终得不到解除,西方的超功利的纯艺术在中国才找不到其生存的土壤”。

其次,是中西方思维方式对艺术的影响存在差异。西方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理性思维,并崇尚科学与理性主义,自然而然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理性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艺术。这种理性使得艺术家突破了视觉看到的具象事物的干扰而揭示其本质内在,换言之,西方人的艺术不是简单的具体思维的产物而是高级的抽象逻辑的思维的产物;然而中国人一直是“感性主义”的代名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中庸之道”,那么经由中国人固有的“感性主义”与“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的过滤后,西方的那种理性主义品质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西方艺术会存在着困惑与阻碍,原来是因为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就如此南辕北辙。于是书中作者写道:“如果说吴冠中的艺术还存在着不纯粹性,那么,这只能归因于中国的感性主义传统的局限”。通过剖析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后,笔者对作者的这句话深感认同。

最后,是中西方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存在差异。这里讲的文化涉及到传统艺术价值,书中作者用了“天哪!”“上帝啊!”,这两个词中前者显然出于中国人之口,表示对事物产生惊讶时发出的感叹,后者则是西方人表示惊讶的习惯用语。简单的用词差距就说明了中国人将“天”当作万物的主宰,而西方人则认为“上帝”是主宰万物的神。这也源于中国人自古信奉“儒、释、道”,西方人则信仰基督教。除此之外,中西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也不同。从西方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拉斯科洞窟等史前壁画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中国人却恰恰相反,人与自然自古就有“天人合一”般的和谐统一关系,所以中国的国画里随处可见歌颂美好自然的抒情之作,西方的静物画却显得沉寂,其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蔬果和被宰杀过的鱼鸡等形象。故而西方用“Still—life”(死去的生命)来表述“静物”,这与中国佛教里“勿杀生”的观念也格格不入。

上面阐述了中西方这几个大的方面的不同,更不用说其他细枝末节方面的差距,所以中国艺术家更不能盲目的学习西方艺术,因为中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不同,就造就了各个历史阶段艺术追求的不同。由此可见为什么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艺术时会存在着种种困惑,例如作者讲述的新潮美术的盲目性,作者讲到:“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从来不曾有过西方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也没有过对本体意义上‘人性’的肯定和高扬——人道主义,因而新潮美术所张扬的非理性完全是无的放矢”。

通过读这本书,笔者的总体感受就是,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不能盲目的借鉴,这样非但不能学到其精神,反而会使自己失去创新能力。不能为形式而追求形式,而要了解你所学习的艺术家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作品的内在精神内涵,然后再去学习,这样才不会出现因盲目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塞尚西方人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左拉“贬低”塞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