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氏画风”探微

2014-01-28 08:47乔向飞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10062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吴冠中中西水墨

乔向飞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10062)

1950年,吴冠中留法回国后,正值写实主义极盛之时,与徐悲鸿不同,吴冠中更多地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影响,如梵高、塞尚、马蒂斯等。因此,对写实主义画风并不看好,吴冠中毕业回国时的心愿就是为国人“翻译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但当他在中央美院任教时,向学生传授西方形式美和抽象美时,却被冠以宣扬“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被批判。之后的政治风波又以他丑化工农兵为由,将他遗弃于主流艺术的边缘。笔者认为,正是这不断被“贬谪”的经历,丰富了吴冠中的精神世界,在寄情山水的过程中,确认了自己风景画家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选择,一方面与传统水墨绘画中的“道法自然”的观念相契合,为情的寄托找到了载体;另一方面,基于“粪筐画家”的经历,坚定了其抽象主义的风格,确立了形式美的中心地位。

一、故园情深笔墨间

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一个偏远的农村,童年的求学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小小的渔船,渡他到宜兴县城读书,渡他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多年之后,他仍让能清清楚楚的记得,那沿路的风景,那小小的渔船、那粉墙黛瓦、那飘动的柳丝、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白帆、黒帆、棕色的帆……

他长大后,一条更大的船载他远过重洋,到达法国巴黎,在那里,他遍临西方经典接受西方新思想,也曾一度拜倒在西方绘画的脚下。然而,几年求学经历使他认识到,巴黎作为西洋人寻求欢乐的社会中心,其间活泼鲜亮的人群、灯红酒绿的狂欢并不能使自己的精神找到寄托。他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

回到祖国之后,吴冠中历经了种种磨难,不断被迫地转换题材、内容,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但都只是娱人耳目,不能够震撼心灵。最终,当他把目光聚焦在江南水乡时,情况开始变得大为不同,不论是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水墨作品,都散发着淡淡的江南风韵。吴冠的画作中频繁的出现江南的老屋、新燕、碧柳、乌篷船等,通过巧妙构思即便只是一角屋檐、一个渡口也足以让你感受到江南的魅力。

二、传统水墨的现代化

吴冠中的“吴氏画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水墨画的现代化,相对来说,对于这条道路的探索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对于传统水墨向现代化的成功探索还需从形式美入手。歌德曾说:“题材人人看得见的,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吴冠中于1979—1980年间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论断,曾在艺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时至今日,人们对此的争论也依然余音未绝。他强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的喜爱是本能的,形式是美术的本身。”关于形式美的问题,苏珊·朗格在探寻艺术中的本质问题是曾谈到:一旦作品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它的符号性质—与运动着的生命形式在逻辑上的类似性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把形式等同于作品的生命本身,是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实。形式作为表现性的符号,用它表示出的东西并不总是可见的或容易想象出来的。认同了这个观点之后,我们便能够明白形式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里,我们不妨以吴冠中的画作为例分析形式美的价值。以其的水墨画作品《忆江南》为例,这幅作品初看觉得简单,事实上包含着细致推敲过的形式美构成法则。这幅画作描绘的主题依然是江南风光,但是,我们很难找到写实型的江南民居,屋檐变成了或粗或细的线,门窗变成了大小不等的方形,水纹被几条细线所概括,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点、线、面来概括。作品的美感正是通过点、线、面之间的排练组合所构成的形式美传达出来的。关于如何处理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可以从西方现代艺术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水墨的改良依然要在中国画缘情尚意的前提下进行。

三、合中西而开新路

20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早已经不是像明清时期的那种非融合观念的技术引进。现在,国人不仅对西方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移植,并且将其纳入主流文化之列。崇洋之心大有不可遏制之势,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然而,一种思潮或一种风尚,不是人们在理性上或感性上加以抵制便能结束的,其终结必须是情理并汇的水到渠成。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更是如此。

中西融合本是个特别熟稔的概念,提倡中西融合的画家也不在少数,践行中西融合的人也不在少数,打着中西融合的旗号,来给自己的艺术作品撑腰的更不在少数。可笔者却说,吴冠中是一个独行侠,因为,在中西融合的这条路上他不辞辛苦,在强大的民族自尊心的支撑下,他不是简单的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拿来随意拼凑,而是抓住了民族艺术的灵魂,在油画中将文人画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艺术家,吴冠中对祖国的深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自然界的热爱,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他那种艺术家的直来直去,直话直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让今天的我们走在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画现代化的正确的道路上。康有为曾说:“国人岂无英绝文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新纪元者?”今天,这个问题在吴冠中的审美实践与探索中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1]吴冠中.吴冠中谈美 [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

[2](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译.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吴冠中.笔墨等于零[M].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吴冠中中西水墨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春江水暖
水墨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