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设计中的创新灵感

2014-01-28 08:47成都职业技术学院6004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6003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本义经验

雷 敏 蒋 涅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6004;.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6003)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首先是实用,其次是美观,不管是实用多一点,还是美观多一点,都因环境的异同而有差别。实用需要创新突显它的价值,美观需要创新增添它的韵味。不管是设计的形式,还是内容,或许只为兴致趣味都少不了它的成分,所以说有价值的艺术设计关键在于“创新”。

何谓创新?先从字源上讲,“创”字有两个源头:其一、金文中的写法是和,是在刀刃上加两点表指事,特指锋利的刀刃。是由(士,古代战斧)和(丮,操持或操作)两部分组成,本义是说用斧头砍伐,制作工具或修造房屋等。其二、“创”字篆书写法为“”,是由(仓,粮食器具)和(刀)构成,本义是修造粮仓。第一个 字,后世没有使用,不过两条源头殊途同归,都有创造、制造的意义。再看“新”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有(佚五八〇)和(前五点四),是由(辛,▼形铁钎工具)、(木,指木桩)和(斧)构成,从刀斧砍伐木桩。其后金文(望簋)和篆书(说文解字)都延续甲骨之义。目前,共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用铁钎、斧头劈碎柴禾,与“薪”字同源;其二、认为是砍伐后的木桩,发出新的嫩芽,故“新”泛指新的生命。在商周时,一般不会挖掘树根作为柴禾,砍伐后的木桩完全有生出新生命的可能。如果我们赞成后者,创新有了新的意义,“新”不是凭空而产生,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慧根等基础上。如同它的字源一样,原有没被砍伐的树根是它的养分,新的嫩芽就是创新。

创新的字源意义告诉了我们可以依赖知识与经验,借助先天赋予我们的认知力和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从有生出有来。还有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从有中生出有,但不同的是借助于先天,过程也不相同,主要是对先天的慧根进行开发与利用,达到创新的目的,却不情愿说创新,更准确地说是回归。第一条路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对自然的模仿,好似英国的经验主义,知识(后天的)就是力量。诚如设计怪杰卢吉•科拉尼所说:“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种种真实。”第二条路是如同法国的唯理派,对先验知识的模仿,学习只是回忆,先验的才是真知。尽管康德要调和两者的矛盾,不过两者都是创新的源泉,只是因人选择而有差别。可现代人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设计者大多受过包豪斯功能主义的影响,慧性(悟性)的开发相对较少,创新的主要能力就倚重于知识和经验。

先讨论知识、经验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在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深入解剖知识和认知才能摸清创新的真面目。瞧瞧传统文化对“知识”的理解:“知”的篆书写法“”,左边为(矢,指箭,表战争),右边为(口,传授或交流),本义是说相互交流和传授战争或射箭的经验,《说文解字》中说:“知者,词也(强调其措词)。”识(識)与戠同源,“戠”的金文写法是,由(言,交流或谋划)和(戈,武器)组成,本义也指交流或传授战争经验,其后在前面加一个(言),强调了经验的恒久性和传播性,故《说文解字》上说:“识者,常也。”在佛家文化中,特别强调“识”,列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认为“识”是认识外界事物和自我认识的工具,故称为“内识”,因外境而起作用,才说有“知”,那么“知”和“识”的内涵就非常大。不过,在传统的儒家思想里,知识是包括经验的。可王阳明对“知(德性)”的理解,却包括了今天人们的知识、认知(理解力)、觉知(觉悟,即悟性),远远超过了经验的范畴。其实,认知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加困难,加之大学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大多停留在传道授业之中,而忽视了交相问难的自我思辨。

亚里士多德从形式上把知识分为三类:理论思辨知识(theoretike)、实践知识(praktike)、创制知识(poietike)。在古希腊文化中,知识内涵中含有求真的意义,也是西方人一贯的传统。与我们对知识理解有别,因此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来对知识的不信任,这种定势思维会给我们的创新带来不小的影响。其实创制知识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它已经有了创新的意义,但对创新又有规范。

袁隆平先生曾说,创新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实践一起升发了的产物。知识和经验只是创新基础,它本身并不能产生出新东西,但它是灵感生存的背景,知识面越宽,产生创新灵感的机会就越多。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知识好似一面静止的蛛网,苍蝇、蚊子之类的小昆虫如同灵感,蛛网越稠密、面积越大,粘上昆虫的机会就越多。就好比知识一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获取灵感就越容易。如果没有敏锐的捕捉力,灵感就会从眼前溜走,就好比迟钝的蜘蛛逮不住它的食物。

不管什么样的知识形式都有其来源,考察它形成的过程就能找到创新的基点。克罗齐对知识来源进行分类:“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对于一位设计者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创新。法国心理学家的里波曾说,创造的想象有三种:其一,理智的;其二,情感的;其三,潜意识的。绝大多数设计师在创意初期都是理智的,对概念进行分析演绎,即分想作用(dissociation),其后进行综合归纳,即联想作用(association)。

往往一幅设计作品绝不是想一样东西就能完成,而是分想作用后再次组合,我们把它称为联想作用,即进行综合归纳。所有的归纳绝不是简单的组合、叠加,而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逐步排除后最终所得的合题。如恩格斯所说:“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是’,或者宣布事物不复存在,或者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其实,辩证法的否定与肯定是统一的。举例说,有人提出光是波的,否定了光是粒子的;又有人提出光是粒子的,否定了光是波的,但最后合题是光既是波又是粒子的,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设计的联想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我们把想到几个意象进行组合、否定,再组合再否定,一个完整的设计就出炉了。比如张武等人设计的奥运会标志,有印、京、奔跑等元素,就是一个合题,也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的。

有人还是纳闷,认为这些办法依然不能让他找到创新灵感。我想应该换一种方法试试,先抛开所学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闭上双眼,放松自己,但不可睡着,这时大脑里的思绪如天上的浮云,漫无边际地飘荡。他自己会觉得很奇怪,为何会这样?其实人的潜意识也有创意的能力,由于长期用大脑思索,意识控制,把它挤进了黑暗的角落,不被自己发现罢了。

人类有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探索宇宙的规律,发明是遵循宇宙的规律,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发现以求真为先,发明以实用为重。发明是利用人类的发现成果为人服务,固然需要创新;发现只是尊重事实,不需要创新。可在道家、佛家、瑜伽等的慧性开启,还是儒家默识观照,或许几千年前的象法,都能让灵感如流星般的闪烁。不过,一个急于回家的人,根本没有闲暇观看路边的零星碎花。回归的人不屑,急功近利的人不知,因此很少有人懂得用它来创新。

参考文献:

[1][意]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

[2]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87.

[3]金岳霖.知识论(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3:229.

[4]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15.

猜你喜欢
本义经验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