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4-01-28 08:47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美的

黄 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510000)

审美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人们心灵和心灵之花精神创造活动。审美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是一种情与美的融合。就声乐艺术而言,审美是人们从事歌唱艺术创造的思维方法,因为歌唱艺术也是一种对美的表达和再创造。在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歌唱表现力和再创造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歌唱中对美的感知、体验、表现和再创造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另外,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声音概念,也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积极的审美思维状态,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遵循美的规律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进而使他们能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去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真正达到声情并茂地完美演绎声乐作品的效果。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形象美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然而声乐艺术也源于生活,也可通过意象和艺术形象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和对美的追求。无论是声乐作品创作者、演唱者还是听众都可从中体会到美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情感。音乐家在声乐的表现上追求情感和表现的完美统一,声乐作品的意境使歌词、旋律、节奏、表演等成为一种美的表现、情感的表达,声乐作品的演绎是由演唱者的表演、嗓音、艺术处理和思想内涵共同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声乐艺术中感知到审美意象,体会到其美的意境,体验到其饱含的情感、体悟到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的真善美。

(二)情感美

声乐艺术是运用气息使声带振动发声进行歌唱的,强调歌唱者在歌唱时融入自己的对声乐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和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在有我之境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表现声乐作品的美,对声乐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营造出美的意境,以情感人,引人入胜。从声乐作品上来看,每个作品都是音乐家内心深处思想境界和艺术情感的真实写照。如《烟花三月》,人们从中可以领略到清丽唯美的画面,优美诗意的歌词语言,柔美灵动的旋律,仿佛有一幅秀美婉丽、意境深邃、优美的湖光山色画卷徐徐展开,把人们的思绪带到清雅秀美的西子湖畔、二十四桥明月夜、烟花三月的扬州,使人们从视觉上和听觉上都进入如画的意境中,从而产生美感,深刻体会到“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并在这融视、听于一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诗、词、画、音乐在此得以完美融合和演绎。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艺术美感,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在唯美的意境中体会到”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烟花三月是那折不断的柳“烟花三月的秀美春色和依依惜别之情。

(三)演唱中再创造美

声乐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构思、表演、表达情感等。演唱者在声乐艺术表演中非常重视提高审美,声乐作品本身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在演唱者都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感知、体验、想象、发挥和再创造,以在演唱中淋漓尽致地演绎作品的美。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歌唱水平提高的作用

声乐艺术是情与美相结合的美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声乐艺术要求学生具有演唱技艺的同时,也讲究意境美,更讲究情感美。在声乐教学歌唱训练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影响着他们对声乐作品和演唱技巧的把握,因此,声乐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审美意识能对学生的心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其思维更为活跃、想象更为丰富,这样便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也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演唱技巧。因此,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其声乐演唱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敏锐的听觉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使学生把握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更完美地表情达意;其次,学生具备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就能用审美的眼光体验生活,并在歌唱中充分调动相关的生活体验,还能够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再造作品中的意境,深刻体味作品的情感,深情演绎作品。最后,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会促进学生歌唱技巧的突破和发展,具备良好声乐审美素质的学生能迅速提高歌唱水平。

三、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随着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也会逐渐提高,审美能力也是学生歌唱中完美表现作品的动力,也能使学生对气息、共鸣的控制、对音色的锤炼、对字正腔圆把握得更准确、到位,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要使学生的演唱富有艺术美感,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对声乐演唱中音准、节奏、音色、力度各要素以及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的准确把握。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感受美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声乐艺术美的感知、想象、理解和表达等审美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能用丰富的感情和审美能力完美呈现各种声乐艺术作品的美。

(一)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声乐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歌唱的位置、气息和音色等,导致部分学生在练声时表情木讷、呆滞,唱出的声音也由于过多地注意位置和气息等而显得生硬、缺乏活力。众所周知,声乐艺术的练声是要通过歌唱者声音的美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美。而声乐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强调歌唱技术本身,是不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的。

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在训练学生歌唱基本功时,应以表现歌唱声音的艺术美为目的,发声训练中,除了强调歌唱的呼吸、位置等技巧,更应注重训练学生表现声音的活力、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无论声乐作品表达的是何种情感,或高兴、或愤怒、或喜悦或忧伤、或欢快、或沉重,都必须通过歌唱者美妙的声音表现出来。因此,尽管是发声训练,也要注重表现声音的活力、美感和情感,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各种发声训练。无论是进行Legato的连音、轻快的跳音的训练,还是进行音区统一的训练等,教师都要尽量启发学生以最佳状态、最饱满情绪声情并茂地深情演绎作品,并经常适时鼓励他们。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尽量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声乐作品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仔细聆听并感知声乐作品,分辨出音色的好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美妙的声乐作品中练习技巧、锻炼声乐感知能力,还能从中陶冶情操、感知声乐作品的美,从而对歌唱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声乐艺术的动力,最终提高歌唱水平。

(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美,使学生展开审美想象,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只重视学生对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忽视审美能力在学生演唱中的艺术功效的不良现象。要根据声乐教学的目标,当然包括审美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审美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并全面、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注意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美,声乐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通过美的体裁、美的调式、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肢体动作等充分展现给学生,注重让学生树立在学习中感知美的审美意识,并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的改编、伴奏,创作电脑音乐,为音乐编配舞蹈等,让他们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也提高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三)声乐作品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

声乐作品鉴赏包括对名家名曲、教师的歌唱示范的鉴赏,也包括学生之间歌唱的相互鉴赏及对自己歌唱表现的自我鉴赏等。对名家名作的欣赏和对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示范的欣赏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美的感知,学生之间歌唱的互相鉴赏,能使他们发现彼此歌唱的优缺点,以便在一会的声乐学习中取长补短,也能使他们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感情,还可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共同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学生歌唱的自我鉴赏有利于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他们在歌唱鉴赏中也会受到美的熏陶,时刻体验美、感受美。如鉴赏《牧歌》时,甜美的歌声表现了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和成群的牛羊,开阔辽远、风景优美;鉴赏《天山行》时,对天山的赞美又令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长城谣》和《梅娘曲》时,中华民族的苦难引人深思,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人受到鼓舞、令人振奋。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只有“声”与“情”有机融合,唱歌才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使学生学会唱歌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愉悦,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到了净化,陶治了情操,这也体现了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本质力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歌曲的生命,歌曲和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教师应在注重演唱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理解、领悟歌曲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还要尽量选取经典作品进行教学,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使学生在鉴赏和练习演唱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并抒发审美情感,声乐的妙处也就在于这样通过生动的歌唱,将审美情感抒发出来,且能激起听众情感共鸣和回应,形成互动中的心理效应。

(五)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声乐教学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美的过程,而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等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知声乐作品的美之所在,并善于透过美的表象总结美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还应启发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创造美。首先,要求学生在声乐鉴赏、练习过程中借助一定声乐素养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结合审美体验,将对声乐美的感知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以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审美经验,并学会收集整理审美经验资料。最后,声乐教学要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歌唱方面的天赋和条件以及个性心理等因材施教。

(六)歌唱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

社会实践是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的根源,技能也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实践中锻炼、巩固和发展的。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技能和审美能力也是在大量歌唱艺术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声乐艺术实践是学生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

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通过大量声乐艺术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将情感活动融入歌唱中,并在歌唱中体验美、表现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人的视知觉和听知觉的内容取决于个人本身,取决于它们知识储备以及实践中知觉的选择性。”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也可使他们从中体会声乐艺术的实践意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文心雕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要多实践方可,纸上谈兵不行。可见歌唱者的歌唱技能和审美能力是通过长期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慢慢积累形成的,歌唱者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受到社会文化、大众审美取向等的影响,在艺术实践中会逐渐形成与自身审美意识相协调的美感,逐渐提高审美能力。所以丰富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有利于歌唱者在艺术实践中深刻理解和分析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在歌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声乐教学中应重视生活体验和歌唱实践的作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在歌唱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意识,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四、结语

声乐教学既是学生掌握歌唱技巧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基础发声练习,声乐作品鉴赏,还是演唱训练,都要注重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美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声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唯有遵循此原则,才能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军涛.浅谈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0(33).

[2]尹楠.声乐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1(1).

[3]荀红梅.论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培养[J].神州,2011(1).

[4]]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美的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