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 、自然与人造物世界

2014-01-28 08:47邓以旋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1756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城市化物质工业

邓以旋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611756)

人为万物之灵,自存在于地球上,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不断更新改变着这个世界。“人类”是 “人”和“类”的合称,“人”是指具体的人,“类”是指社会,人曾经是自然的一个“自在”的存在部分,人之所以为人是对“必然性”的超越,人通过具体的实践,认知并驾驭“必然性”,从而实现人本质的回归、自由,即超越“自我”又超越“自然”;人虽受制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又在不断努力的与自然相抗争。究其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25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手工劳动到170多年前工业革命的机械劳动再到50多年前后工业时代的智能劳动至今,都充分的表明了劳动对于整个人类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就目前看来人类已经基本学会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然是指狭义的自然界,它是与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人类本身其实也是自然界和历史的综合产物;广义的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此物质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人的意识也是以自然方式发生的物质世界。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物质世界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前工业社会是以传统为核心,以手工艺品为突出代表,试图与自然界竞争,以农牧业为根源来发展手工业,而轻工业的产业层次也逐步开始蓬勃发展,它的产生也刺激了农业向轻工业方向转型,英国是最早以轻工业为主的,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机器代替手工已基本完成。

工业社会是农业社会或者现代社会之后的时期,又称为现代社会,对比前工业社会以手工艺品为代表,工业社会的表现为大批量的工业产品;从时间上大约是蒸汽机出现之后到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是农业社会物质以及精神财富长期累积的精神结果,是对农业社会的超越和继承;但在工业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后工业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产物,在后工业社会里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更加密不可分,信息社会悄然来临,它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在后工业社会中经济结构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工业社会的大批量工业产品转化为小批量工业产品、非物质信息产品和服务型经济结构;正是我们现目前所处的时代。

前工业社会主要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如手工业、农畜业、矿产业,林木业等,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可归类于第一产业,受自然影响较大,人为影响因素较弱,存在很多不可抗不确定因素,人不能够很好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基本处于被动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社会的来临推动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主要为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是主要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为主的社会,工业社会是人与人造自然的博弈。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小批量生产代替了大批量生产,非物质信息产品代替了机械产品,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第一和第二产业,转而涌向第三产业;迈入服务型的后工业社会,社会生活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处于后工业社会的今天,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城市也是人造世界的代表产物,城市本身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不同于乡村生活方式的,通常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而随之伴随着的城市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的挣扎与反思。城市化带来的对自然生态以及人文历史的破坏日渐暴露,该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城市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城市化本身也是有利有弊的矛盾综合体,如若城市化是以牺牲广袤的自然绿地为代价,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长远来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化,就其规模来说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不仅关系到今天,而且关系到明天,关系到后代。城市修建了,是不能轻易拆掉的;首先,规划应该以该地区的地形为基础进行规划,在合理的基础上以减少工程土方量、控制建设成本为原则;其次,一个城市本身的气候条件对城市内工业等重要要素的布置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具体因素都应该考虑到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城市里的人文建筑或历史遗产应该最大程度的保留与修善,寻求更为合适的存在方式让这些看似与城市化格格不入的建筑能够很好的与城市和谐共处,这些历史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旦失去是难以恢复的。我们的步伐应该稳健,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化的利,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为不慎和盲目可能带来的弊端和代价。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2][美]德莱福斯.为人的设计.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宋林飞.当代西方社会学.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5]王廉.中国城市化进程.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城市化物质工业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
雕塑的城市化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