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区域协同医疗工作实践与创新

2014-01-29 00:36淼刘蕙中徐才刚柴燕敏李为民
中国医院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新

■ 王 淼刘蕙中徐才刚柴燕敏李为民

华西区域协同医疗工作实践与创新

■ 王 淼①刘蕙中①徐才刚①柴燕敏①李为民①

【摘 要】华西医院通过横向协同和纵向整合,以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已相继建立了分级协同城乡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六位一体“华西-社区”对口辅导慢病防治模式、“科室-科室”华西信息专科联盟模式等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方案,为提高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以区域协同为基础的医联体建设奠定了基础。

Author’s address: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No.37, Guoxue Alley,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Sichuan Province, PRC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除硬件投入外,人才培养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同时,新医改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1-2],医疗机构之间走向资源整合,城乡一体化协同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城乡一体化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早期实践者之一,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区域协同帮扶的创新模式,积极承担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华西医院的优质资源优势,建立了以利益共赢、人才培养、信息共享和管理共通的四位一体的联系纽带,引领区域发展。

1 华西区域协同医疗的目标

与全国的总体情况类似,我国西部地区是依据行政地属关系形成的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的医疗卫生格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长期以本单位为中心形成的业务壁垒,医疗资源分布和使用不均造成了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进而形成了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巨大差距,西部地区城乡差异尤为明显[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总体医疗水平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在西部地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华西区域协同医疗的目标是通过华西远程医学网络,辐射华西优质资源,提供远程在线医学教育和远程疑难病例会诊,并以“在线为主,在位为辅”的培养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诊疗规范指导、医疗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流程优化等多方位的协作,建立有序、高效的分级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服务费用,促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

2 华西区域协同医疗的实践历程

2001年,华西医院开始建设远程双向视频网络系统;2003年成立华西远程医学中心,同年5月被确定为“四川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远程会诊中心”;2004年9月,获批“中国医师协会华西远程医学教育中心”;2007年,华西远程医学项目获得了“亚洲医院管理奖-卓越奖”,这是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在内的所有医院的唯一获奖项目。

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的“大型综合医院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正式立项,获得科技部“区域性协同医疗服务的示范工程项目”的资助,并由此拉开了“城乡一体化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大幕。该示范工程以卫生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搭建起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区域医疗服务共享的平台,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大大推动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电子病历推广应用、物联网等医疗信息化工程,为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积累了经验。

通过4年的建设,至2013年,华西医院建立的区域性协同医疗服务平台与全省58家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包括36家县级医院和22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系统、信息共享,使近39600人次的医务人员得到了临床诊疗的规范培训。在与13个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建立医院社区联盟的过程中,华西医院积极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六维度整合”的工作模式,创新了区域协同医疗模式。

2013年,华西医院联合32家三甲医院创建信息专科联盟,为已确诊的疑难病患者制定初始方案,并通过医生在线查房会诊、医院间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等方式救助患者。这标志着华西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正在逐步下移,针对疾病的专科化特征,由“医院-医院”会诊转变为“科室-科室”桌面会诊,并以此为基础,建设网络科室。

3 华西区域协同医疗的实践成果与创新

2001年至今,华西医院已建成华西远程医学网络系统和区域协同信息平台两大信息化医学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辐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10多个省区的35个地市州、180余个县市。截至2013年10月,华西远程网络医院总数已达537家,包括地市级医院70家、县区级医院307家、乡镇卫生院160家。已完成远程教学1700余次、超过3000学时,教学内容基本覆盖所有临床三级学科,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超过170万人次,为网络医院提供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咨询服务1万余例。借助华西区域协同网络,华西医院连续8年举办了13次院长管理论坛,300余位西部地区网络医院的院长及管理者参加了论坛研讨。

2013年,华西医院“城乡一体化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10余年间,华西医院通过横向协同和纵向整合,逐步将区域内医院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协作关系,相继建立了分级协同城乡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六位一体“华西-社区”对口辅导慢病防治模式、“科室-科室”华西信息专科联盟模式等以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区域协同方案,为高效快速地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1信息共享,构建城乡一体医疗服务模式

2009年以来,华西医院以“网络+联盟”的模式,在四川金堂、郫县、彭州、等市县区域,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和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实践华西区域协同的过程中,实现了华西医院与各平台联盟医院患者就诊“一卡通”和临床记录与专业知识共享,并通过信息平台应用软件系统的支撑,在华西医院与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在线与在位相结合的紧密协同工作机制与模式,实现了分级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

以“华西-金堂”模式为例。2009年,华西医院与金堂县政府、县卫生局合作,在金堂县24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县级医院中全面开展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设。2011年,金堂县24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县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全部上线运行,实现了院间医疗服务预约、统一病人索引等功能。信息化建设的完成,实现了华西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协同医疗和分级医疗。在金堂县初诊的病人持“一卡通”即可到华西医院复诊,华西医院专家在门诊也可直接调阅该病人此前的就诊记录,实现了共享个人健康及医疗记录。同时,借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在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与华西医院间展开医生“桌面-桌面”的实时病例会诊咨询。仅2012年该县级医疗机构与华西医院完成“一卡通”服务预约3160人次,桌面远程联合诊疗451例次,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完成桌面远程联合诊疗752例次,实现了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县医院的分级医疗。

3.2六位一体,建立慢病防治新模式

为了构建区域内华西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合作模式,华西医院以“携手共进,健康未来”为宗旨,建立了以慢病病种为导向,六维整合防治模式。即1个大学医院与示范区多个社区、乡镇卫生院进行虚拟矩阵式机构整合;1个大学医院专科专业团队与某个慢性疾病病种的全科专业团队进行整合;全科专病团队与专科专病团队进行团队内专病多学科人员整合;慢性疾病的诊治与公众健康教育、流调、预防、管理进行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内容整合;在线与在位的工作方式整合以及慢性疾病防治与全科教育培训整合,通过团队、内容、方式、培训的纵横交叉,构建可推广、可持续的慢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

该模式建立以来,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慢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如,由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承担的卫生部专项——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项目,执行5年来已覆盖四川475个乡镇的938万人口,使这些地区的癫痫治疗缺口由64%下降到30%,覆盖范围大幅度提高;43.3%的患者癫痫不再发作,发作者频率减小50%,防治效果大幅度提高。该项目在2011年罗马癫痫国际交流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广,荣获2011年亚洲医院管理奖金奖、教育部一等奖、中华医学奖,相关内容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体现了慢性疾病多维整合防治模式的巨大优势。

3.3平台下移,建立信息专科联盟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形成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建立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华西医院积极试点各医疗专科与基层网络医院相应专科之间的双向转诊服务,以实现“小病在基层小医院—疑难危重疾病进大医院—康复回基层小医院”的就医格局。目前华西医院已有神经外科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与西藏成办分院、耳鼻咽喉科与成都武警医院、小儿外科与四川大学校医院等合作平台。2013年,华西医院与32家三甲医院的血液科结为信息专科联盟,通过这种专科结对子的形式,华西医院作为区域内疑难复杂危急重症诊疗中心,能够筛选到病情复杂危重、需要综合诊治的病人,充分发挥华西医院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而下级医院的相应专科也因为能够保证病人的诊治过程而吸引到更多的病人,转回的病人也能保证下级医院的基本收入。对病人而言,转院由医院科室之间协商完成,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大型医院的及时诊治,康复期间转回基层医院则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

华西医院在多年区域协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级协同城乡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六位一体慢病防治模式、“科室-科室”信息专科联盟等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方案,已对医联体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在不断积极寻找适合中国西部地区的医疗协同新模式,为中国医疗资源优化利用,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2009-03-17)[2013-12-05]. http:// www.gov.cn/jrzg/2009-04/06/content_1278721.htm.

[2]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0-05-23)[2013-12-06]. http://wenku. baidu.com/view/9c9cd911f18583d0496459ae.html.

[3] 李为民.从竞争到协作:华西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的启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10.

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通信作者

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weimi003@yahoo.com

[收稿日期2013-12-10](责任编辑 郝秀兰)

【关键词】华西医院 区域协同医疗 创新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aborative medical service delivery in Huaxi region

WANG Miao, LIU Huizhong,XU Caigang, CHAI Yanmin, LI Weimin// Chinese Hospitals. -2014,18(1):9-10

【Key words】west China hospital, regional collaborative medical service delivery, innovation

【Abstract】Through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the aimed of promoting inter-regional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the West China Hospital makes an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continuously, have already set up medical service mode of hierarchica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chronic disease controlling and prevention mode based on hospital and community, medical office to medical office information mode and so on, to gather abundant experiences of how to promote inter-regional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medical association based on regional-collaboration.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