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存在问题及思考

2014-01-29 07:16曹文静
治淮 2014年8期
关键词:除险水库乡镇

曹文静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存在问题及思考

曹文静

一、小水库基本情况及管护现状

目前我国有85000多座水库,其中中小型水库占了绝大多数,通过对各省病险水库的调查发现,40%的水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未除险加固的水库基本都是带病运行,有的已经变为空库、死库,旱季不蓄水,汛期老出险,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在调查中发现,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缺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整治病险水库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除险加固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自2007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投入,2008年小水库除险加固更是被列入了民生工程,自此每年都有许多小水库进入到建设阶段,虽通过这几年的集中投入,水库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1.前期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考

前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水库的基本资料收集及安全鉴定工作,为后期设计及实施阶段提供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县区以及乡镇为了抓住机遇,往往采取多申报、多争取,在申报中夸大险情、虚报效益等办法,以争取更多的水库纳入到建设中,带来许多后续问题。首先,后期的核实工作量繁重,因为工期紧,不可能对每个水库都做到面面俱到、资料完备,对水库实施的选择会出现偏差,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在安全鉴定中,基础资料多由地方村及乡镇提供,由于资料的真实性打了折扣,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情况,即使在实际勘测中能够有所纠偏,但历年来的运行情况、局部渗漏情况、历史水位的变化等在有限的勘测时间中无法真实反映。如该区的游芳冲水库就是由于前期的基础情况调查出现了重大偏差,导致了后期实施的重大变更,原游芳冲水库在该区石婆店镇,坝高18m,原涵洞为浆砌石污工涵,进口位于水位以下,出口被土体掩埋,为节约资金,避免大开挖,放水涵在设计中采用穿管灌浆方案,但在后期穿管施工中,发现原涵管内部不是平直的,中间段有重大弯曲,导致原设计方案无法实施,最后出现了重大变更。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来基础资料的缺失或失真。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建议在前期工作中,水行政主管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配合镇村管理人员进行前期摸底,对病险水库按安全、效益、乡镇、实施难易等进行分级并签字确认归档,后期申报在此范围内进行选择,按前期级别划分分批上报,避免在后期的安全鉴定中出现争议,浪费资源。

2.实施阶段中的问题及思考

(1)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水库经过安全鉴定及评估后,正式进入设计和实施阶段,在设计时,考虑到资金有限及病险水库的共性,其除险加固主要内容就是保证三大件(大坝加培、放水涵、溢洪道)的安全,由于水库为小型水库,加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设计单位为节省资源、如期完成任务,往往采取标准化设计,比如防洪标准、大坝的内外坡比、迎水坡的防护、放

水涵的结构形式及尺寸等,但标准化设计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会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由于每座水库的坝高、库容不一,其防洪标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而该区小二型水库防洪标准均统一采取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主要目的是为了审批的可控及水库的安全,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资金浪费,建议对于低坝、低库容水库尤其是坝下无人口安全的病险库适当降低防洪标准。有些高坝水库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都是群众自筹,并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虽然设计库容大,但由于来水面积小,根本蓄不到设计库容,建议适当降低坝高,就可有效地节约资金投入。其次,由于每座水库地质、成因、建设及地理位置不同,其险情虽有一定共性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前期的勘测也由于植被覆盖及库内有无蓄水等原因造成不可预见的因素增多,如库内坝脚淤积的问题、大坝局部填土不均的问题以及局部有无渗漏通道的问题,这些差异在标准化设计中有可能会产生疏漏,从而造成水库实施中的变更,严重的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2)招投标阶段及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在施工中,施工企业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工程实施招投标的目的就是追求工程建设的质优价廉,这就要求在招投标阶段中,必须让优秀和有过类似施工经验的企业中标。在2011年前裕安区的水库招标中,由于水库点多面散,再加之工期紧、任务重,没有对水库进行打捆,采取一库一标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地保证工期,但在后期施工中也发现了很多弊端。第一,管理困难,由于每年实施的水库数量多,涉及的企业多达十余家,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一次简单的施工调度会能全员到齐就很不易,会议开过抓不住重点,最终会议成果落实成了很大问题;第二,企业良莠不齐,无法确保每座水库的施工质量全部一次性达标,返工整改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给后期的管理交接带来不利影响。2012年后,在总结以上经验后,采取对水库打捆招标,3~5座水库按照乡镇和区域进行打捆,从而减少过多施工企业的参与,既能有效保障优秀企业的中标,又能节约管理成本,但需要注意:一是标段设置必须合理,水库每座都是独立存在的,分标时同标段水库的分布面不要太广,应该按照同乡镇或相邻乡镇进行捆绑,在水库的实施内容上也应按照相同或相似区分后再捆绑分标,可减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施工难度,从而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二是由于施工企业减少,每个企业的施工任务量也变得繁重,企业为节约成本,前期在班组的调度上往往会以各个水库相同的施工内容部分安排流水作业,有可能影响工期,在后期又由于工期紧,全力组织人员赶工,有的还有违规对工程进行分包现象,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监理和业主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严抓施工中质量和时间的重要节点,及时调度,严格控制,敢于处罚,适当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达到项目建设要求。

在施工中,施工企业在发现设计中的遗漏或缺陷及未知因素时,应严格按照程序上报,需变更的要遵从规范和质量要求,由业主下达后方可施工。通过近几年的水库施工,技术上施工企业由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本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在地方协调上反而牵扯了大量的精力。由于水库地处乡镇,很多外部环境因素需要乡镇去统一协调解决,比如清障及进场道路等,而水库实施的业主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在前期工作中两家签有协议和保证书,但在实施中会出现反复,尤其当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往往会由于协调不及时或者地方群众的不合理要求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有的造成水库开标后不具备开工条件,迟迟未能开工建设,或者建成后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如该区的寨洼水库,其淹没区和受益范围隶属于两个行政村,水库建成后,虽然下游灌溉效益巨大,但一直不能蓄到设计库容,原因就是淹没区的补偿问题,两村难以达成协议,镇里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这都是前期未曾预料的情况,应在以后的工作中思考和总结。

3.交付管理后的问题及思考

水库通过验收后移交乡镇及村管理,进入了安全运行期,2013年初裕安区水利局组织了小水库建设“回头看”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经过除险加固后的小水库的运行及管理情况。首先是重建轻管,在对该区已经完成除险加固建设的40多座小二型水库的检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坝都是杂草重生,近坝区群众在大坝上擅自栽培植物,放水涵闸门启闭机锈蚀,启闭不灵现象都有存在,有的距交付使用仅有三五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严重缺失,水库除险后,水利部门虽拿出部分管护资金,但由于管理资金不到位,也仅是在需水季节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其次就是责权利不分,水库本着“谁受益、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其管理经费本应该从受益户中提取,可如何提取、提取多少、怎么分配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借鉴,强行摊派早已被时代所淘汰,可按受益来分摊,由于群众的觉悟和整体素质较低等问题,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目前唯一可行的模式,就是根据每座水库的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经费,落实到人,并纳入到考评机制,进行综合评比,通过评比结果来加大奖惩力度,可有效缓解水库的管理问题,但在后期应根据每座水库的现状,结合其他水利项目,逐步探索出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水库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三、结语

水库的建设利国利民,但大面积的除险加固必然会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合理、长效及不留后患地解决问题是水利人思考的主要方向,在摸索中逐步解决,在解决中积累经验,集思广益,然后再推而广之,在水库建设中做到干一座,成一座,不留隐患,惠及子孙■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水利局 237000)

猜你喜欢
除险水库乡镇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提速
漳河有一水库群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红花岭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方案分析
出山店水库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