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情况分析

2014-01-29 13:24佟建冬张海涛张秀丽张诗文姜爽于丽萍付文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病区监测点吉林省

佟建冬 张海涛 张秀丽 张诗文 姜爽 于丽萍 付文博

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地方病, 吉林省是地砷病病情较重的省份之一。随着近几年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落实, 地砷病病区和潜在病区实施了改水工程建设, 越来越多的高深暴露人口能及时地停止饮用高砷水, 群众饮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水。为动态监控改水工程落实的进度和质量, 了解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潜在病区病情变化趋势, 评价防治效果, 科学、规范、有序地指导防治工作, 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的要求,吉林省开展了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6个项目县(市)选择了4个病区屯和5个潜在病区屯作为固定监测点。

1.2 检测内容

1.2.1 改水工程运转效果调查 各项目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已竣工病区改水的工程, 随机抽取改水工程, 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

1.2.2 病情监测

1.2.2.1 一般情况监测 调查监测屯自然情况, 已经改水的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 尚未改水的采集每户高砷暴露家庭的水样, 测定水砷浓度。

1.2.2.2 砷中毒病情和尿砷水平监测 对监测屯所有正在暴露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进行体检, 观察原有病例变化情况, 查找新发病例, 体检应答率大于90%。

1.2.2.3 死亡人口登记 调查监测村(屯)2013年1月1 日~2013年12月31日内的全部死亡人口信息。

1.3 方法 砷中毒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略),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略), 水砷浓度监测采用同上方法。

1.3.1 选点 由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所)严格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监测点

1.3.2 质量控制 为保证完成质量, 对工作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

1.3.3 验收 工作完成后由省所对市县级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2 监测结果

监测9个村(屯), 其中以改水7个, 未改水2个。在改水村(屯)监测了7个改水工程, 全为小型且正常运转, 水砷含量合格率为100%, 覆盖人口0.22万人。2个未改水村(屯)监测了10户家庭的饮用水砷含量, 达标7户, 覆盖人口19人;水砷含量超标3户, 覆盖人口8人, 最高水砷含量为0.084 mg/L。

在7个改水工程正常的村(屯)中, 检查了1083人, 检出砷中毒轻度病例47人, 检出率为4.34%, 未检出中、重度患者, 未发现新发病例和新增皮肤癌病例。检测了180例砷中毒病例及非非病例尿砷含量, 范围在0.01~0.06 mg/L。在2个未改水村(屯)中, 检查了饮用高砷水源的常住人口27人,未检出砷中毒患者。可疑病例9例。检测了60例砷中毒病例及非病例尿砷含量, 范围在0.002~0.089 mg/L, 几何均值为0.051 mg/L。

3 讨论

通过本次监测可见, 吉林省改水工作完成情况良好, 但还需进一步加强。改水工程的运行还需加强监督, 以保障改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这需要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从病情监测情况来看, 监测点患者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年龄, 以轻度为主。本次监测是由各县(市)疾控中心来完成的, 虽经反复培训, 但标准掌握还存在一定偏差。因此认真做好每次监测工作, 保证较高检查率, 做好确诊病例随访, 由其是其体征表型变化情况, 并详细记录新发病例的情况, 以便掌握本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 才能真正为科学有效的防治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病区监测点吉林省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