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探讨

2014-01-30 21:37丁峰汤伟代
中国港湾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资质监理项目管理

丁峰,汤伟代

(广州南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

1 监理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工程监理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四项基本制度之一,属国家强制推行制度。从1988年开始经过试点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之后,1996年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监理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前工程建设市场体系发育不够成熟,市场运行规则不够健全,我国的建设监理现状距离其初衷还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业务范围基本限定在施工阶段,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同质化、服务市场分割、服务专业集中以及服务效益微利化。行业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监理定位不明确、职责界定不清,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取费标准偏低,企业管理手段落后,优秀人才短缺,行业地位较低,社会认知度不高等。导致出现了政府对监理企业不满意、业主对监理企业不满意、监理企业对市场无序竞争不满意、监理人员对收入待遇不满意的困局。

2 目前监理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建设规模加速扩大;资本市场新兴,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都将给监理行业带来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同时监理行业在企业综合实力、体制改革、经营方式、人才队伍、管理方法、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监理企业要换脑筋、改思路、找对策,在科学、系统研究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将来的位置,争取企业全局主动性的创新和变革。

3 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建设主管部门指明了监理企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大型监理企业做大做强,转变为综合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中小型企业做精做专,成为专业性的新型监理企业。

4 监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监理企业转型,既不能完全丢掉已有的业务,也不能消极地依赖现有的业务。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寻求新的机遇,探索新的出路。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目标,必须循序渐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坚持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脚踏实地的从完善资质、培养人才等基础工作抓起,下大力气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4.1 进行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监理企业为国有企业,多数仍处在副业状态或三产状态,不能作为完全独立法人自主经营;多数还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分配机制不合理,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难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监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企业的制度。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企业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首先必须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

监理企业应适时地按照公司法进行改造,改革产权形式;改革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彻底改变作为附属于母体企业的辅业地位和第三产业的定位,减少母体企业主业发展对监理纵深发展的限制和束缚,真正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只有这样,建设监理企业才能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4.2 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有两种基本类型:同心多元化和离心多元化。

1) 同心多元化

“同心多元化”指从单一行业的施工监理业务,变为多行业、多种类的监理业务,把企业在做“专”的基础上做“大”,即在稳步做实交通行业监理的基础上,逐步做大工程建设监理业务,为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打牢基础。

全力申请监理综合资质。资质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市场的通行证。交通建设监理企业要想做大,首先应加快拓展相关专业的监理资质,并争取尽快获得监理综合资质,在企业资质方面有质的提升,这样才有条件、有机会在巩固原有公路、水运交通建设主营业务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房建、市政、铁路、民航、水利等其他土木工程的监理业务。具有综合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也更具有率先发展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优势和市场。

积极开拓设备监理等市场。国务院2012年2月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将重大设备监理制度列入质量监管内容,现已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的《重大设备监理条例》,将明确国家实施重大设备监理制度。这是推动全国设备监理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优先开展设计阶段的监理服务。设计阶段是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的起点和项目开发目标具体化的第一步。把好工程设计这一关,是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的重要一环。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设计。工程投资历来都是业主最为关注的焦点,目前设计施工总承包业务不断增多,如监理还不能提供设计阶段的服务,就难以满足业主的现实需要。设计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尤其是具有设计院背景或综合性监理企业应发挥出设计专业人才上的优势,积极开拓设计监理业务,这既有利于扩大监理市场,提高监理服务的附加值,也有利于促进监理回归到高智商、高智能的技术咨询服务这一原本定位。

2) 离心多元化

“离心多元化”指从单一的监理资质,变为多元经营资质,依托监理主业,突破、发展新业务,把企业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为向工程项目管理全面进军做准备。

建设监理也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咨询。随着设计施工总承包、BOT、BT、代建、项目管理等建设模式的发展,如监理工作还继续停滞在施工阶段,监理的市场和技术能力空间必将被进一步限定和压缩,单纯依靠监理业务甚至单纯依靠某一行业监理业务,不主动向外拓展,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下去。

根据2012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2012年工程监理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为1 717.3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5%。其中工程监理收入为752.9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3%;工程勘察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及其它业务收入964.3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7%;工程监理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44%。这些数据表明工程监理企业已在不断调整经营结构,从单一监理服务经营范围逐步向咨询服务多元化发展。

由于我国对从事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实行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的双重控制,企业只能从事与其拥有资质相匹配的业务。企业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等,就可以申请新的资质,并可以同时申请多个资质。申请新资质需从较低的资质开始,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再逐渐申请较高的资质。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规划,有计划地拓展工程咨询资质、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质、工程造价咨询资质、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等相关联的资质,努力开辟跨行业、跨区域的技术服务新领域,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4.3 逐步推行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是指走向建设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服务。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顺序,将施工监理业务向前、向后发展,进行价值链的延伸,向前拓展到规划咨询、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代理、设计监理等环节,向后拓展到施工技术咨询、检测评估、项目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计、运营管理等环节。建设监理企业向高层次的现代化项目管理公司转变,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也是脱离“红海”而进入“蓝海”的战略性选择。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为手段,以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为主业,具有与提供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相适应的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技术,通过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创造价值并获取利润的企业。

监理企业要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工作,应具备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资格,以及工程监理或设备监理资质,配备与开展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相适应的各类执业人员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适应工程项目大型化、项目大规模融资以及分散项目风险等多方面的需求,工程项目管理已呈现出向集成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承接此类工程项目业务的单位资质、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当前有实力单独从事真正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建设监理企业还很少。

建设监理企业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采取战略联盟、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推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整合行业内外部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具有战略竞争价值的竞争优势,从而进入高端技术咨询服务市场。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在当前的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应积极实践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的服务;瞄准市场,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代建制的试点工作,作为承接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突破口。“代建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潜力巨大、趋于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市场,这将为交通建设监理企业提供难得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4.4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我国在21世纪的国家战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谋发展。其中中交集团连年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之列,2012年位列第10位,连续5年排名中国企业之首[2]。近年中交集团分3批编译出版92本交通建设标准的英文、法文版,“中国交通建设标准”已走出国门。这为我国交通建设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大胆走出去:

①要加快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及惯例,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②发挥本土化优势,在国内的外资建设项目中率先与国外公司展开竞争,获取竞争经验,拓展市场份额;

③借帆出海,积极争取为我国政府的援外项目、企业境外投资等建设项目提供工程监理咨询服务;

④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国际监理咨询舞台上寻求可以信赖的伙伴,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共同开发业务、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充分利用国际分工,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扬长避短,加强国际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凭借优良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性价比,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4.5 坚持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代表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社会信誉,是企业特殊的无形资产。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监理市场已开始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在同等价格下,监理企业比拼的就是品牌优势。

品牌建设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系统性工程,是一项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工作。交通建设监理企业要继续深入推进“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行业新风建设活动,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业主为关注焦点,坚持以服务质量取信于业主,形成特色服务和特色管理,争创“中国交通建设优秀品牌监理企业”,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创品牌,在工程建设项目上树品牌,在发展中保品牌,不断扩大在行业、市场上的影响力,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4.6 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应树立“人力资本”的先进理念,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创建学习型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家”文化,建立“强调以人的差别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3个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优秀总监为核心的职业化监理队伍,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5 结语

当前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模式正经历着由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向更注重工程的细部构造和工程建设的精细化转变,发展重点从追求又好又快到追求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使用寿命转变,从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向现代项目管理模式转变。加快调整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业在我国还属于朝阳产业。在复杂的新形势、新局面的面前,交通建设监理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审时度势、把握方向,创新理念、创新经营、创新管理,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积蓄能量,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拓展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成功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Basic theory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M]//The national cost engine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trainingmaterials.Beijing:China Planning Press,2009.

[2] 崔云.“十二五”仍是水运建设黄金期[J].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011(12):5-6.CUIYun.The 12th Five-Year Plan is still the gold period for waterway construction[J].China Traffi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2011(12):5-6.

猜你喜欢
资质监理项目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资质/荣誉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