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发头老师

2014-02-03 02:19胡巧云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周树人毛毛虫树林

胡巧云

说起来好笑,也让人不相信,当年我的语文老师,今天却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长着一头天生的卷发,我们背地都叫他为“烫发头老师”。

那年我12岁,以村小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乡镇中学。我们的学校是完全开放式的乡镇中学,没有围栏,也没有围墙,东面是一条小河和一大片麦田,南门是一大片杨树林和一户农家的小草房,里面住着两位老人,西面是操场和村庄,北面是村庄和集市。学校也算是四通八达的好地方,每年面向全乡小学毕业生中择优招收,可想而知这里高手如云。

到校第一天,烫发头老师就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感觉很奇怪,也感到很兴奋和激动,要知道开学第一天能被老师叫上名字是一件多么让人瞧得上眼、感到荣幸的事。他把我们带到教室,领到宿舍,参观食堂,然后就开始了正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大家都比较紧张,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在班级排什么样的位置,老师好像洞察出我们的心思。这时候,老师写了《致全班同学一封信》,大概的意思是,放松心态,正常发挥,重要的是过程,努力了不后悔之类的话,让我们每个人看了都增添信心、备受鼓舞。考试过后,前十名得了喜报,上了光荣榜,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烫发头老师还会在课堂上举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情景再现、开讲故事会等活动,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活泼生动,语文课渐渐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课堂。我的语文水平能有所长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初中语文老师的引导、教诲。

在学生中流传着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特别是作文,是三怕中的顶怕,写出来也大多是流水账似的、无病呻吟的应付文章。可是我们班同学绝对不怕写作文,甚至洋洋洒洒两大篇,作文课成了我们期待的课,老师的作文评讲课,让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我们学会了欣赏美文,因为有生活,有体验,有感悟,作文太需要经历了。老师还讲:“鲁迅不是周树的人,是浙江绍兴的人,原名周树人,大文豪的故事是这样的……文豪大家的创作观点是这样的……”就是以这样有趣的语言,开始了他的讲课。

我们发现语文老师的作文绝技,就是就地取材,适时取材,什么时令取什么材,作什么文,而且每次自己先写范文。记得每到春末夏初,杨树飘花过后,树上会长一种像毛毛虫一样的花,看起来就让人起鸡皮疙瘩,男同学老是拿这个欺负女同学,我记得当时的作文就是以有关“毛毛虫样的树花”为话题的,并让同学们对拿毛毛虫吓唬同学的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以此成为我们班主任教育人又一很管用的方法。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班主任从来没开过专门的班会课,现在想想他是一个有办法的老师,从不空洞地说教。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不上课,“烫发头”基本不在校,据说他家有几亩薄田需要劳动。所以,课余时间,同学们经常跑到南面的树林里,背书、游戏,玩耍,最有趣的是夏天捉知了,钓河鱼。烧知了吃,烤鱼串吃,甚至有两个同学带了钓竿,有时中午跑到教室东面的小河里钓鱼,然后到南边的树林里烤着吃,以此为乐,吃不完的就送给住在树林里的两位老人。因为学校用水比较紧张,我们常到两位老人那里用水淘米,然后到校蒸饭,同学们都以为这事做得比较隐秘,班主任不会知道,可是到星期五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取材于此,叙述过程,畅谈看法,抒发情感,然后他也亮出自己的观点。

初一快要放暑假的时候,天气有些炎热。自习课时有的学习,有的叽叽喳喳,这时进来两个一看就痞气的人,拿一把小刀刷刷地插在桌子上,挑衅同学,我们害怕极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就在紧要关头,“烫发头老师”出现了,从桌子上把刀拔起来,说:“这个刀,很危险,不应该在教室玩。”“唰”从窗户飞出去,直立在外面的树干上,不容那两个人开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那两人打倒在地,“自己乖乖地滚,来一次打一次,派出所挂上号了吗?”那两个人灰溜溜地爬起来跑了。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两个痞子再也没来过。听说那两个小混混是街上一霸,和“烫发头老师”以前就交过手,都是手下败将,所以我们都很有安全感。

“烫发头老师”一直教我们到初三,那一届四个班当中,我们班考上高中的人数是最多的,比第二名班级多了整整十名,我们背地里给老师的外号是——“神”。只要“神”来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周树人毛毛虫树林
毛毛虫,动起来
好饿的毛毛虫
鲁迅31岁才谋得一个铁饭碗
毛毛虫和蚕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可爱的毛毛虫
刘西洁作品
雨后的树林
1918年的“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