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林深处的人家

2014-02-03 02:19陈同昌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坡蓝图小屋

陈同昌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到怀化市中坡国家森林公园采访。任职不久却对公园了如指掌的女主任钟凤娥侃侃而谈,向我详细介绍了公园的现状和鼓舞人心的发展蓝图。末了,她话锋一转,郑重其事地建议我采访她的前任李梦竹。

根据她的指引,我沿着一条坎坷的羊肠小道,在翻山越岭、穿过一片阴森得让人毛骨悚然的密林后,发现了一栋独立在山坡上的小屋。我带着诧异的神情走近小屋,小屋的门敞开着,显示主人在家。

“请问这是李主任的家吗?”

“我就是李梦竹。”

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一面答话一面起身迎接我,为我泡茶。我掏出介绍信,向老人说明来意。让我惊讶的是这位年迈的老人却十分健谈,针对我的提问,他略加思索,一个李梦竹两上中坡、呵护中坡三十余载如一日的故事便娓娓道来。

中坡森林公园由原怀化林科所发展演变而成。早在1975年,怀化地区林业局将所属的林科所从外地迁来城郊,选址中坡山。局领导将重新建所的任务交给以实干著称、时任局里中层领导的李梦竹。上任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谋划大事的李梦竹在纷扰繁杂的事务中,紧紧咬住山地绿化不放松。直面一座座荒山秃岭,他脚穿草鞋,手执利刃,穿行在荆棘丛中,饿了抓一把干粮充饥,渴了掬一捧泉水解渴,马不停蹄地带领员工一个一个山头查看,制订造林和封山育林规划。这些饱含李梦竹心血、浸润他汗水的规划切实可行,成了林科所(公园)造林绿化的蓝图和行动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李梦竹一路跟踪落实,将蓝图变成现实。他千方百计筹措造林资金,一个一个山头落实树苗品种,一片一片检查造林质量,一棵一棵查看幼苗成活。

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的李梦竹,坚持造林不停步。这种一往无前的行动,甚至让有的领导叫停刹车,但李梦竹却不为其而动摇。几年内,林科所高标准、高质量造林11000余亩,封山育林也成绩斐然,中坡山披上了绿装。10年后,公园面积由原来的1万余亩扩大到2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机盎然的中坡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游人面前。

李梦竹的人生追求没有止境。1992年,年逾花甲的李梦竹卸任退休。这时,已是儿孙满堂的他有自己温馨的“安乐窝”。老伴和儿女们热切地盼望他回家颐养天年。然而,就在儿女们准备上山迎接他回家团聚的时刻,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要继续留在公园垦荒造林。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与他相濡以沫,这时已是疾病缠身的妻子更是以央求的目光注视着他。然而,当她倾听到丈夫陈述的理由,看到丈夫坚定的态度后,她又一次无条件地服从了丈夫的决定。

李梦竹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承包造林的荒山上因陋就简地建了前面提到的那栋小屋。他一面垦荒植树,一面警惕地注视眼前的茫茫林海,已与妻子在这里厮守20多个春秋。

谈到这里,正好李梦竹的妻子前来为我们添水泡茶。这是一位仍然充满青春活力的女性。李梦竹见我的疑虑目光,连忙解释说他的前妻已经病故,这位是再婚妻子。说完,他神色黯然的一声长叹,潮湿的眼眶里噙着泪花,深情的怀念中显现他对亡妻的自责。让李梦竹欣慰的是他先后的两位人生伴侣虽然性格迥异,却同样理解他的理想追求,支持他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公园急需修建一条旅游大道,而当时的财政却拿不出钱资助。面对这道难题,李梦竹建议时任公园领导发动职工集资修路,他自己带头拿出积攒的退休金投资。不久,一条长达6.5公里的水泥路将游人从山麓引向顶峰。

2008年,李梦竹发现公园林木多处被盗伐,他心急如焚地找到公园领导,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批评他们工作不深人,让在场的领导、职工汗颜。末了,他与他们约定巡山检查时间。年近八旬的李梦竹跋山涉水踏遍青山,和公园职工一起,用3天时间,将公园两万多亩森林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落实补救。

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我起身告辞。而送我走出小屋的李梦竹,却兴致勃勃地为我介绍山上郁郁葱葱的杨梅林,这些当年由李梦竹亲手栽植的幼苗,如今已长成高大挺拔、硕果累累的杨梅树。李梦竹盛情邀请我来年梅红时前来品尝他的杨梅,我欣然应允。李梦竹的热情极大地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驻足环视。这时,只见苍翠的杨梅林簇拥、掩映着小屋,斜阳金色的余晖穿过枝叶的缝隙,斑斑点点地撒落在小屋顶上……

他的梦,正遨游在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中。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中坡蓝图小屋
蓝图
春天的小屋
五年蓝图
坡位对芳樟矮林生物量空间分配和精油产量的影响
毛竹林下不同坡位种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分析
杉木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山中小屋
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神奇的小屋
我们的健康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