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4-02-05 09:08王春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球囊

王春娟 秦 芳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王春娟①秦 芳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N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4 h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其中痊愈13例(占65%),自动出院3例(占15%),死亡4例(占20%)。结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疗效

王春娟,女,(1963- ),大专,主管护师。宝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Baoji 721000, China.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心源性休克为临床危重急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主要采用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1]。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属于创伤性左心机械辅助循环技术,可有效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并改善心功能,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46.7±9.6)岁,其中10例患者年龄>75岁。5例患者伴有糖尿病,15例患者伴有高血压。20例患者均经血清肌钙蛋白、动态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2例患者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例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按照Kilip分级标准,20例患者均为Ⅳ级[3]。

1.2 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于直视之下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导管,即对患者进行局麻之后,经其股动脉,于降主动脉内置入反博球囊导管,患者左锁骨下动脉之下1.5 cm左右,并不影响患者双侧肾动脉血流。进行ICU床边盲插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导管时,首先进行置管深度的计算,即对患者胸骨角经脐至股动脉穿刺点的距离进行测量,置管深度为测量距离加上2 cm。患者完成置管之后进行常规床边摄片,以确认置入导管的位置。

根据患者的身高,选择适合的反博球囊导管型号,将导管与主动脉球囊反博仪进行连接。2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全部常规予以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常规予以低分子肝素,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如患者伴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对其予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如患者置入肺动脉导管,则严密监测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在IABP治疗4 h后,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率、心脏指数及平均动脉压,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IABP的停机指征包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尿量>0.5 ml/kg•h-1,患者停用升压药物,或者升压药使用剂量明显减少,患者收缩压>90 mm Hg,MAP>70 mm Hg,并且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博与反博比率上升,由2∶1转变为4∶1再转为8∶1,同时生命体征平稳>2 h。停机之后观察30 min左右,拔除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导管并进行常规压迫止血,止血之后加压包扎。在患者进行拔管之前,采用利多卡因对其进行局部麻醉,以避免产生血管迷走反射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9.0中做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经IABP治疗后的短时间之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回升,并一定程度上改善微循环组织灌注,患者升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有所减少,IABP应用时间为2~9 d;经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转归较好,痊愈13例(占65%),自动出院3例(占15%),死亡4例(占20%)。

经IABP治疗后4 h,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平均动脉压,患者术后平均心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心率,PAC监测患者的术后心脏指数明显高于术前心脏指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83,P<0.05)(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为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根据文献报道显示,临床治疗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死率达到85%左右,经应用IABP治疗,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4-5]。因此,主张尽早应用IABP治疗,以保护抢救缺血心肌,减少梗死范围,使其可最大限度进行缩小[6-9]。特别是结合紧急冠脉搭桥,或者结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均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本组研究中患者死亡4例(占20%),痊愈13例(占65%),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10]。患者术前动脉压及心率和心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由此可见,经应用IABP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其原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10-13]。当机器出现一次报警,应检查是否由于气源不足,应进行气源更换以确保机器正常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通常由患者心肌坏死范围,以及患者缺血顿抑心肌来决定[14-15]。随着患者血供得到改善、血流得到恢复以及缺血顿抑心肌逆转,患者的心功能可得到恢复,同时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可增加,如肾和脑等,患者的尿量也可增多,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采用IABP可在较短时间之内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促使患者梗死区心肌早期再灌注的恢复,有效缩减梗死面积,进而达到减少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1]杨斌,王旭,邵一兵,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4):294-298.

[2]杨立华,钟国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5):420-423.

[3]陶夏,蒋莉.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43-45.

[4]杨斌,王旭,邵一兵,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无血流现象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78-282.

[5]汪砚雨,段洪强,董平栓,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57-2259.

[6]王萍,林娟,陈如娣,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75-1776.

[7]张宇峰,王志农.瓣膜置换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2例临床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105-107.

[8]谢琼,郭莹,潘宏伟,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4):400-404.

[9]陈炜,盛博,赵磊,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46-49.

[10]宋明才,雷汉东,张稳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预防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886-3888.

[11]张治平,刘成伟,吴明祥,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心衰竭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1):81-84.

[12]陆蓉,熊恒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10例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122-123.

[13]胡丽青.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7):663-665.

[14]任崇雷,姜胜利,高长青,等.IABP在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0):46-48.

[15]吴雪萍,朱平,刘宏伟,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51-353.

Research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hock with application of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treatment/

WANG Chun-juan, QIN Fang//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4,11(9):113-115.

Objective:To study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I) patients with cardiac shock with application of intraaortic balloon against bo (IAB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Methods:To choose in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on the treatment of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shock, and col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reatment with the intraaortic balloon against bo,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index, as well as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alysis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the intraaortic balloon Po 4 h after treatment, blood flow 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obviously improved, of which 13 patients cured, automatic discharge, 3 patients died in 4 patients.Conclusion:the intraaortic balloon against bo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hoc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shock; Intraaortic balloon against bo; The curative effect

1672-8270(2014)09-0113-03

R542.22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4.09.040

2013-07-13

①宝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猜你喜欢
心源性休克球囊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