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培育的两个关键问题

2014-02-05 06:56朱宁阎逸
浙江经济 2014年20期
关键词:开发性小城镇建设

朱宁 阎逸

小城镇培育的两个关键问题

朱宁 阎逸

加快培育小城镇,是浙江现阶段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内在要求、扩大内需的强劲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加快人口转移的有效途径。目前浙江小城镇建设面临与中心城市之间缺少紧密联系,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上各自为政,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城镇化发展质量低下的状况。为此,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城镇体系,并注重在规划中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解决小城镇建设的融资难问题,是浙江小城镇培育过程中的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城镇体系。一是促进小城镇融入城市群(都市区)特色发展。由于小城镇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相对大中城市较低,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应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各小城镇在城市群(都市区)中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科学引导人口合理有序迁移和适度集聚,以城市集群化发展破解“大城市病”和“小城市规模不经济”的两难困境。小城镇通过与大中城市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共享区域的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融入“四大国家战略”和参与全球竞争。位于中心城市边缘的小城镇,应大力推进以快捷便利的现代交通网络为支撑的卫星新城(组团)建设,如产业新城、旅游新城、高教新城和以机场枢纽为依托、航空产业为特色的空港新城等。相对独立的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要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拉动工业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或成为周边更高层次国际性产业集群的组成部分,或结合自身产业、资源、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成为城市群网络的功能节点。

二是以科学合理的小城镇规划带动新农村建设。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浙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与投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农民自建房几年就要推倒重建;一些地方刚完成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或学校、图书室、卫生所等公共设施配套,村庄就要被撤并要求搬迁了;农村土地被道路或其它设施硬化后,复垦难度很大。为此,要以小城镇为基础单元,结合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空间优化重构,进行统一规划。小城镇的总体规划要与村庄详细规划完全对接,在小城镇所辖的农村地域,连片推进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农房建设和土地流转。同时,村镇规划要与农村社区规划相融合,促进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助力小城镇发展。一要调整资金支持重点,服务浙江发展战略转型。要充分结合区域特色经济和比较优势,把支持重点放在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特别是对于产业聚集区周边小城镇,如长兴、嘉善等,要重点扶持发展,使之有能力承接集聚区的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在区域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间接增加小城镇资金供给。

二要积极调整原有投融资主体发展模式,防范相关风险。随着以房地产为基础的县市级融资平台将面临调整。建议对部分机构运营方向与模式进行分类调整,并建立债务管理及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加强土地与物业管理运营职能,降低投融资职能,增强造血功能。一是转售为租,如通过将工业用地出让改为建成标准厂房后出租经营;二是深度挖掘公共资源的附加价值,如道路广告收益、公园附属设施经营权等。

三要加强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推进资金供给精细化管理。一是把开发性金融服务理念植入地方发展规划和融资策划中,推动开发性金融与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保险业、担保公司等开展业务合作,推动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提高资金投放精细化水平;二是引导当地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拓宽支持小城镇建设的业务范围,如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居工程建设等,积极发展各类个人贷款业务,为农民居民化创造条件,对接开发性金融。

四要积极拓宽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领域。增加对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相关行业和产业转移,以此缓解大中城市过度承载相关功能压力,强化中小城镇造血机制。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浙江中小城镇财政拨款不足和商业性金融所涉及不到领域的补充性作用,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与财政对“三农”支持的关系,积极发展小城镇辖区内的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

猜你喜欢
开发性小城镇建设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