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要“精益求精”

2014-02-05 06:56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4年20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城市化浙江

柳博隽

城市发展要“精益求精”

柳博隽

倡导城市空间精明增长、城市管理精细规范、城市特色精心营造的城市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运行、提升城市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俨然是全国城市化的旗舰,一直走在城市化征程的最前列。但是,无可否认,浙江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就城市自身发展而言,在“两个最严格”土地政策的约束下,原本就已稀缺的土地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城市管理运行效能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日益凸显,浙江城市发展需要转变方式。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是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并且规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要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这为浙江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浙江城市发展需要“精益求精”。主要包括:

一是精明增长。就是要倡导“紧凑发展”,反对“空间无序蔓延”,主张“土地混合使用”,推行集中、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既要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规划硬约束,控制城乡发展的无序蔓延;又要科学规划利用城市立体空间,合理布局城市功能设施,适度提高建设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促进地面、地上、地下三维空间的立体综合开发,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精细管理。即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对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调控、网格化管理、精量化定责、精准化操作,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具体可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构建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市政交通、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水平。如通过发展智能交通,实现交通诱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安全监控、应急处置的智能化,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是精心营造。即通过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大气防治”“交通治堵”,以及“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行动,全力整治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城市病”,努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同时,根据不同城市的产业特色以及功能定位,通过举办相关节庆、会展、论坛等方式,精心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城市环境,培育和打造城市的个性及创造性,促进城市的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四是精神皈依。就是把城市当成人类的精神家园,从多方面进行城市精神空间的化育。“化”就是教化、转化、涵化,“育”就是教育、培育、孕育,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在旧城改造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保护,在新城建设中突出传统元素融入和文化创新创意,让城市充满着人文光辉的照耀、人文情愫的滋润、人文底蕴的支撑,真正成为人类栖居的家园。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城市竞争上抢占制高点,可以说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胜法宝”。浙江城市发展要“精益求精”,就是倡导城市空间精明增长、城市管理精细规范、城市特色精心营造的城市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运行、提升城市品质;在全面提升城市物态质量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城市人文精神,引领和带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并在全国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继续发挥重要的导航和示范作用。

供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城市化浙江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光影视界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