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转型发展的策略分析

2014-02-05 09:38侯炜征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业化大学院校

侯炜征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转型发展的策略分析

侯炜征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21世纪的今天,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型期。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频频受阻。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并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型时期;对策

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下,国内各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依旧以传统的形式授课,疏于对听力和口语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以生活、科普知识等类型为主,和专业方面没有任何联系。再加上大多数大学英语授课教师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缺乏行业实践的背景与专业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了解甚少,很难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需要[1]。因此,随着转型时期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的深度发展势在必行,这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强化语言实践教学的基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综合素养,以达到成功转型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基础

第一,从价值内涵角度入手,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社会分工及职业分化的结果,也是连接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纽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条件包含与英语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其从业岗位要求也涵盖了职业规范、理论知识、实践水平、反思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所获得的主体地位及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这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及自身价值认可的过程。

第二,从本质特征方面分析,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自我发展。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理论和技能等方面进行的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有学者围绕Us⁃mawilches、Smith、McGrath、Benson等人的观点,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征总结为三个动态阶段,即自我发展阶段、相互合作阶段及持续成长阶段[2]。这种理论是对以自我发展为核心,以合作发展为平台,以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宗旨的认可,同时也为拓宽其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也有学者提到了美国英语的5C教育,包括交际、文化、关联、比较和社区五个方面,指出英语并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其教育内涵却相当丰富。

第三,从自我发展模式来看,Wallace提出教师自我发展的三种模式。一种是应用科学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来进一步指导和改进教学方法。这种模式提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凭借实践经验应对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另一种是匠才模式。通过向资深优秀教师学习和请教,积累宝贵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这种模式经验分享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意在强调外部因素对教师行为的影响。还有一种是反思模式。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反思自我,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新型理论指导有机结合,以此提升教学水平。这种模式强调反思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途径,既能积累教学经验,又可以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3]。

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新时期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国内社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具有综合素养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较大。很多学校只是一味的强调过级率,只要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就可以了,使得很多学生一进校就一鼓作气,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后就再而衰、三而竭了。可见制度化考试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很多学生为了考试才学习,考完通过了就不再学英语。

(二)改变教学形式效果不明显

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了教学革新。比如在教学模式上,一改传统的“独角戏”式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反映和反馈,加强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开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手段上也不再是一味的使用黑板、粉笔、录音机等老式的教学用具,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视听效果俱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这些改变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又产生了厌学情绪。因为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本身没有任何关联,无法为专业学习服务,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除了讲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要适当地补充一些与学生专业、工作岗位、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调查显示,由于大部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兴趣不浓,没有了兴趣也就意味着学生学习英语会陷入功利性、强迫性的恶性循环当中。由于大学英语是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所以其重要性根本无法和专业课相比。上大学英语课只是把它当成了修学分的任务来完成,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内在的动力,他们不愿意在英语学习上付出很多。即便有的同学想认真学英语,但是由于自身的基础较弱导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比如单词的记忆就是很多同学英语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而且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仅靠读读课文,做做练习是不够的,所以较小的单词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翻译、听力及写作等。其中,听力又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每当练习听力的时候,部分同学就像在听天书,完全听不懂,只能瞎蒙或放弃。同时,在口语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更是拒绝开口,即便听懂了也不肯发言,怕难为情,怕说错了被同学嘲笑,所以由于同学们不配合导致大学英语课在听说环节方面很难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四)英语教师缺少行业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为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基本上是英语语言文学,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行业实践经验,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不了解,因此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用性和职业性的需求[4]。所以,在转型时期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师要认清现状,深刻反思,不断丰富和发展个人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亟需提升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科学研究

面对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各高职院校纷纷招聘了大量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以缓解不断加重的教学压力。青年老师一进校就忙于教学,根本没有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外出进修的机会,所以对高职外语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只是依靠大学时所学知识应付教学,导致很多青年教师长时间重教轻研,自身教学水平很难进一步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青年教师在本科学习阶段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学习;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知识层面不够宽,科研能力比较弱,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

2.教学理念陈旧,需要及时更新

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全国600多所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语言的讲解者和示范者的人竟然占据90%,显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老师对此表现出保守或怀疑的态度,认为以目前所教学生的水平,大学英语没有必要改革,继续维持读课文、讲语法、译段落“三点一线”独角戏式的陈旧教学模式,这与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理念完全相悖。此外,还有学者调查发现,有部分英语教师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诸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职业为导向,素质为主线,能力为重点”等持有认可的态度,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难以付诸于实践。

3.现代教育技能薄弱,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尽管很多高校当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普及,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有些外语教师缺少对多媒体系统知识的了解,导致实际操作有困难;或者对于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不熟悉,无法应用课程当中,致使教室多媒体设备形同虚设。还有一些教师不再书写板书,取而代之的是将教材中自带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直接投放在屏幕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看着屏幕读,这样的做法依旧无法和学生进行互动,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学生还是只会被动的接受。

(二)学校推动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力度不强

1.教学科研双重压力,教师健康面临危机

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是大班教学,课上教学任务难以布置和实施,课堂秩序无法把控,致使教学工作难度加剧,效果较差。再加上课后备课、作业批改以及科研任务等工作量的不断增多,使得大学英语教师背负巨大的压力。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疲劳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而导致工作效能低下,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存在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而且在积极寻求转型的机会以改变现状。

2.进修学习机会甚少,个人需求无法满足

3.师资队伍问题频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递增,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开始失调,出现师资匮乏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多数院校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大班授课,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5]。

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有效发展的对策

(一)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行动的指南,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深受其影响。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大胆尝试,凭借新的想法和理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课上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在的创造性,促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教师的角色才能从原来的“主演”转变成现在的“导演”,由“参与者”转化为“组织者”,让学生们充当“主角”,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重新焕发新的活力[6]。

(二)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展现,就是在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的探究分析之后,会将阅读知识应用到写作练习之中,由此能将文章的整体进行架构,拓展个人的知识学习范围。但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学生获得阅读知识通常会局限在课内知识,很多案例或范文分析都是从课文讲解开始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只在课内知识讲解,课堂上没有机会获得课外知识拓展机会,无论在词汇量还是知识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学习不能仅限于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等方面,还应关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未来就业方面的信息。英语教师如果不注重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将很难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需要,也不利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职业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因此,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仅限于本学科,还要尽可能开阔个人的眼界,多积累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推行ESP教学,它与专业和职业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依托专业知识,运用英语在职场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与公共英语教学相比,其教学模式和设计,教学目的和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英语教师自觉学习研究ESP理论,并依照所教学生的专业要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走进专业教学课堂,了解并掌握相关专业内容,将其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7]。

(三)不断提升个人教科研水平

面对较为繁重的教学压力,很多老师在完成各自科研任务时大多表现为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应该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在教学之余,有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收集所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教学一线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相关的学术分析与研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观点,由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渐渐从一个教学能手发展成为一个科研能手,最终完成个人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展现课件的试听效果,不仅要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要掌握以网络信息为主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方法,精心设计和开发资源丰富、功能强大,能够让学生进行互动合作的学习平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为了更好的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为高职英语教师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英语教师发展规划和帮扶政策,通过参与专业建设、职业培训以及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强化ESP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进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尽可能的为英语教师提供与外部沟通和学习的机会,在各类培训中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诸如,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最新的高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解职业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践行以能力为本位、任务为导向的新型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深入了解校、行、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和员工的交流机会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语。通过实践,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8]。

五、结语

在高职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通过专业化的有效发展将获取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高职英语与学生所学专业衔接起来,不仅充分突显了职业内涵,也为培养出语言功底过硬,具有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以专业化发展为契机,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了职业综合素养,还重新定位了其自身的传统角色,以求做到完美转型。

[1]刘青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结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09):29-31.

[2]高越,张玥,尹立鑫.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J].教育探索,2009(3):87.

[3]Wallace M.J.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re flective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王建华.浅谈高职院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42-43.

[5]韩继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定位与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30-31.

[6]范姣莲.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现状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5(6):17-19.

[7]程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19-21.

[8]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206-210.

(责任编辑:徐国盛)

The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HOU Wei-zheng
(Business School,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ai'an,223003,China)

Today,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has developed into a transition period in 21 century.However,due to the impact of certain factors,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has been frequently blocked.Based on the study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ransitional period;strategies

G645.1

A

1672-0105(2014)01-0024-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4.01.005

2013-11-12

侯炜征(198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专业化大学院校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