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在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2014-02-06 07:49蒋宇宏韩瑞梅海清曾庆久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床面平板畸形

蒋宇宏,韩瑞,梅海清,曾庆久

武汉市第一医院 放射科,湖北 武汉430022

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全脊柱摄影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论是计算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还是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基本都是采用分段摄影后拼接的摄影技术,此类报道也比较多[1-2],而使用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进行全脊柱摄影的技术鲜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10月的21例疑似脊柱病变患者的全脊柱摄影图像,探讨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10月于我院检查的21例怀疑有脊柱病变的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36.1岁,15例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做校正畸形术前检查,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2例患者进行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评价。

1.2 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AXIOM Luminos dRF及配套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采用标准的脊柱前后位及侧位摄片,其方法如下:① 脊柱前后位:患者直立于摄影床的脚踏板上,背部紧靠床面,躯干伸直,双手扶稳两侧扶手,双脚稍为分开,脚尖向前,用肩托固定双侧肩部,用安全带对患者的双侧股骨上端进行固定,保持正常解剖学体位,焦片距150 cm;② 脊柱侧位:患者侧立于摄影床的脚踏板上,右侧紧贴床面,躯干伸直,双手前伸,一上一下,扶稳右侧扶手,尽量避免与脊柱重叠,股骨上端用安全带进行固定,焦片距150 cm;③ 体位摆好后,工作人员用床边控制按钮将球管降至最低,将床面慢慢升高,球管中心线正位定位于耻骨联合中点,侧位定位于左侧股骨大转子;然后用脉冲速率为3的脉冲模式进行透视,以最短的时间判断尾椎是否位于视野中,然后松开踏板,如位置稍有差异,用床面控制按钮进行微调;最后按下曝光按钮,球管自动从下至上开始摄影,当显示屏上出现颈椎环枢关节影像时,松开按钮停止曝光,完成检查;④ 将采集的图像传输至配套图像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自动拼接及相关的后处理。

2 结果

21例全脊柱摄影全部一次成功,图像清晰、自然、无运动伪影、基本无拼接痕迹、质量优良,均可满足诊断要求,见图1~3。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将数字化的透视与X片完美的结合一起,在全脊柱摄影中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快捷的优势。

图1 女,28岁,临床怀疑脊柱侧弯,使用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进行全脊柱扫描,图像拼接真实,且清晰自然,无运动伪影,质量优良,未发现脊柱侧弯畸形。

图2 女,24岁,全脊柱成像正位(右图),负片(左图),图像拼接真实,可见中胸段脊柱畸形,便于临床术前评估。

图3 男,72岁,胸腰段脊柱畸形,并TH11椎体术后改变,全脊柱摄影显示胸腰段脊柱像凸向左侧,侧位片显示脊柱生理曲度尚可,为胸腰段侧凸畸形。

3 讨论

众所周知,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畸形,表现为脊柱向侧方弯曲和旋转变形,好发于青少年,原因不明,呈进行性发展,直至脊柱发育完成为止[3]。以往只能使用分段摄影来观察每段脊柱的形态及侧弯程度,但这种分段摄影不够直观,而且不能对畸形矫正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价,临床上迫切需求站立位的全脊柱正侧位片[3-4],即采用全脊柱摄影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技术成为现实,它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整个脊柱的曲度、序列以及椎体的骨质病变,同时还能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往由于受到暗盒和胶片长度的限制,无法对全脊柱进行摄影。因此许多CR厂家都开发了长骨拼接软件,配合特制的长IP盒和滤线装置,采用一次摄影加拼接的方法得到全脊柱片。但图像质量欠佳,特别反映在侧位片上,同时由于曝光要包含人体整个躯干,就要求焦-肢距>1.8 m,这就增加了X射线机的负荷。

虽然DR的应用使得全脊柱摄影有了一定的改善[5],而且许多DR厂家为之提供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系统[6],但大都是采用分段、分次曝光摄影技术。这种技术对患者的制动要求较高,虽然机器本身的硬件能够抑制人体较大的运动,但无法抑制轻微的运动,而这种轻微的运动也会对图像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曝光条件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加减,还要放置好测量尺标记以便拼接,这无疑增加了检查时间。在图像拼接上,无论采用点拼接法还是区域配准法,对拼接技术都要求较高,还可能出现拼接移位现象[7]。而且DR在成像后会自动将照片变成相同尺寸,因此在摄影过程中,可能会误将颈椎段的照射野缩小,导致颈椎明显比胸、腰椎大,拼接图像严重不成比例[8]。

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把透视和X线摄影合二为一,检查床和球管可以任意角度投射。在全脊柱扫描中,患者背部紧靠床面,双手扶住两边把手,保持固定姿势,不易晃动。摄影时球管与平板同步运动,床面保持不动,保持了患者和床面的相对稳定,大大减少了伪影,保证了图像质量。而且扫描的照射野相对固定,不会造成颈、胸、腰的比例失调,扫描后自动拼接不会产生移位现象。平板探测器采集数据灵敏度高,而且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采用了多种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的功能,如最小脉冲速率为3 p/s的脉冲透视功能、自动透视滤波器、自动格式准直系统、自动剂量率控制功能等,可使辐射剂量<15~30 nGy/p。在实际操作中应先摆好体位,再在极短的时间内透视,确定曝光参数,从而保证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以内。

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操作方便、快捷,对患者的制动要求较低,操作及拼接技术容易掌握,拼接图像真实,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成功率高,图像质量优良,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1]侯黎升,王亦舟,阮狄克,等.数字影像拼接技术拼接脊柱全长片[J].颈腰痛杂志,2009,30(2):117-121.

[2]张新华,邱勇,张冰,等.X线超长规格全脊柱摄影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82-84.

[3]张鹏,陈东,刘国辉,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1):85-87.

[4]孔刚,戴道清,邹鲁民.多尺度X射线透视人体自动融合拼接[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7):12-15.

[5]付贝,王敏杰,汪军,等.DR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探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8,29(1):32-33.

[6]陈华平,蒋书情,杜云,等.FotoCanvas软件在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24(9):1044-1046.

[7]杨广奇,杨旭峰,吴腾芳,等.Philips DR全脊柱立位摄影技术的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9,18(6):316-318.

[8]张任华,邓波红,陈华平,等.数字化X线摄影在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5):378-379.

猜你喜欢
床面平板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基于Solidworks和Mastercam的LYN(S)-1100×500摇床的设计与加工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