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萃智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法研究

2014-02-06 08:43文宗川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金融机构

文 竹,文宗川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1 引言

我国科技金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某些具体领域甚至出现了实践早于理论的现状[1-2],导致各地区科技金融体系的搭建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免资源浪费,科技金融的研究,急需新的视角与方法的补充。TRIZ[3]理论体系基于技术系统(产品)在市场中优胜劣汰的进化思想,其包含的一些工具刻画了各种产品的进化趋势,有助于各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识别,现代TRIZ 更是将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提供了新的技术识别与创新角度。以TRIZ作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沟通的桥梁,可以对金融与科技通道的打通发挥一定的功能。

我国目前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的评估,主要采用相关领域多个专家打分法来进行[4],其弊端是没有重视企业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评估主要依靠科技专家的个人经验,缺乏统一的客观依据;科技专家缺少金融投资知识,形成的报告不能与金融市场对接,导致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技术前景的识别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了其对该类企业的投资意愿。

2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物场模型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各种金融支持中,政府补贴最容易实现,但受地方财政收入以及预算的约束,政府资金补贴覆盖范围小,额度少,可持续性差,科技金融工作全面开展后难以满足众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需要金融机构及时介入。金融机构通常有较强的融资与投资能力,可采取直接投资或介绍融资渠道(中介)的方式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但在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时,面临诸多问题:①金融机构通常缺乏科技评估能力,企业的技术状况成为金融机构眼中的“黑盒子”,盒子无法打开,会被投资者视为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投资风险从而削弱投资意愿;②单个企业的融资规模小,导致每单位资金中的信用评估和后期管理费用偏高;③小微企业本身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差,信用低。以上三个问题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上存在效用不足。

采用物场分析的方法,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物场分析的管理创新方法[5]基于TRIZ 体系中的物场分析理论,将功能载体对功能对象的效用分析引入管理领域,强调组织总目标分解成的最基本子目标必然是管理主体通过某种管理手段作用于管理对象来实现,主体、对象、管理手段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主体对对象的作用又可分为三个类型:正常有效、效用不足(管理缺失或效果不明显)和有害的管理(产生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可视为工具物质S2,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对象物质S1,金融支持方式为场F,搭建其物场模型(见图1a)进行分析,该模型是效用不足的模型。

图1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物场分析

按照物场模型标准解提供的思路,可通过S1或S2 的改变来提升金融机构投资意愿,实现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效用的正常化。集合融资是破解单个企业贷款规模和自身规模小的通常做法,而科技保险、技术培训与管理创新,都属于提高企业信用程度的手段,这些都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投资意愿;政府科技贷款的利息补贴,通常流向借款企业,其实对企业来讲,融资成功的本金对企业更为重要,所以不妨将这种补贴从借款人向贷款人做适当比例的移动,实现借款人贴息向贷款人增息过渡,提高贷款人每单位资金的收益率,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贷款人的贷款意愿(见图1b)。

作为投资方,金融机构希望知道企业技术的市场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但又缺乏科技评估能力,这成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一道障碍,需要构建科技型小微企技术前景识别方法,打通科技与金融的通道,破解企业技术的“黑盒子”。

3 基于现代TRIZ 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前景识别方法

3.1 TRIZ 理论的最新演变

TRIZ 理论从诞生后,经历了若干次的演变,其理论本身处于S-曲线的成长阶段,仍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经典TRIZ 理论比较重视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了矛盾分析、物场分析、发明原理、标准解、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哲学基础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TESE),强调的是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进入20 世纪80年代,TRIZ的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对问题本身的分析,强调利用经典TRIZ 的工具,解决正确的问题,此时的主要工具包括功能模型、剪裁法、特性转移、因果链分析,这些工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技术难题的转移,从而从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实现原问题的解决;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TRIZ 进入一个新阶段,提倡对正确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强调企业技术问题的解决要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问题的解决时不宜对企业做过大的改动,不宜耗费过多的、昂贵的资源,重视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成本问题,此时提供的工具主要包括功能导向搜索、S-曲线增强工具、知识产权评估、并行进化路线;现阶段,TRIZ 开始强调创新中对MPV (Main Parameter of Value,主要价值参数)的影响。MPV 是产品或服务中对客户的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那个参数,同一产品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MPV,同一产品的MPV 也不唯一,比如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要已经大于对汽车的速度的需要,所以中国汽车的MPV 已经从过去的速度过渡为现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当今TRIZ 更注重创新过程中是否显著地提升了产品的MPV,提供的主要工具包括主要价值参数分析、创新路线图、商业影响、工程系统演变趋势、协同效应指标等(见图2)。

图2 TRIZ 理论的最新演变

3.2 基于MPV 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识别方法

科技型小微企业受规模、资金、技术研发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其核心技术通常比较单一,也没有能力进行多领域应用,针对这个特点,从MPV角度来设计小微企业的技术识别方法。企业新技术应用时,为了尽快进入市场被客户了解,通常都会同企业现有技术系统(产品)或企业之外市场中已经存在的某些技术系统进行结合,识别企业核心技术对应的MPV 时,首先对企业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拟结合的技术系统产品进行确认,然后筛选出企业的核心技术对拟结合技术系统进行了改善的若干参数,这其中,真正有价值的改善是对客户的购买行为做出重要影响的那个参数,即MPV。同一技术系统在制造、存储、运输、销售、最终消费者等不同环节,对客户做出决策影响最重要的参数并不相同,还要识别客户所在的环节。将企业可改善的技术系统参数与该企业客户所在环节进行对比,最终筛选出该企业对应的MPV。

现代TRIZ 从MPV 角度来定义渐进式和破坏式创新,其中,稳步持续提升MPV 被认为是渐进式创新,采用不同技术实现MPV 大幅度提升或解决一个潜在(市场尚未关注或暂时没能力提升)的MPV,被认为是破坏式创新。识别了企业MPV 后,可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识别指标:①△MPV/MAXMPV,其中MAXMPV 为同类MPV 目前可达到的最大值,△MPV 为企业核心技术对MAXMPV 的提升程度,该指标可反映出科技型小微企业对市场的技术贡献程度,值越大越好;②△C/MINCMAXMPV,MINCMAXMPV为市场实现当前MAXMPV 的最小成本,△C 为企业技术提升MPV 时成本相对于MINC MAXMPV 的变化,该指标体现企业技术贡献中的成本影响,值越小越好。两个指标都可以体现出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实现同行业科技型小微企业间的技术情况对比(见图3)。

3.3 基于MPV 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技术成熟度

经典TRIZ 通过专利数量、发明等级、技术系统性能参数变化等角度来识别技术成熟度,即技术系统在S 曲线中的位置。现代TRIZ 注重技术系统的市场应用,将技术系统成熟度的判别重心放到MPV 的走势上,没有经历市场检验的技术系统,即便已产生大量专利,发明等级也下降,但尚未进入市场,则其成熟度被划分到过渡期以内。

图3 MPV 的识别

按照时间轨迹绘制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技术对应MPV 的历史走势图,形成纵坐标为MPV 的曲线,利用曲线的形态与走势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情况,来判定该系统在S 曲线中位置,可了解企业技术的成熟度(见图4)。对投资者而言,处于婴儿期和过渡期的技术系统,尚未进入市场或正在尝试进入市场,市场前景不明朗,获利能力弱,研发这一类技术系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投资意愿不强,金融支持最好以政府项目或大型企业投资为主;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技术系统,市场应用较明确,风险相对小,获利能力较大,此时金融企业参与意愿较强,投资应该以市场为主;衰退期的技术系统,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属于落后产能,金融扶持的价值不大。

图4 基于MPV 的S 曲线科研风险分布图

4 结语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群体蕴含着未来科技发展的各种可能,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有更强的创新活力,目前也是我国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支持对象。科技金融要实现金融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需要金融与科技沟通的纽带,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具有高价值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方法,TRIZ 以技术进化法则作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哲学基础是产品在市场中的优胜劣汰,金融市场中投资是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投资者对企业投资能否成功,往往也取决于企业在研产品在未来市场中的表现,这就使得具有产品进化识别工具的TRIZ 理论体系具有了沟通科技与金融的能力,TRIZ发展到目前阶段,以MPV 的提升作为创新导向,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从该角度对小微企业的科技水平进行识别,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科技项目投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投资意愿。

[1]樊星.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3):159-160.

[2]陆燕春,朋振江.我国科技金融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6):156-160.

[3]赵敏,史晓凌,段海波.TRIZ 入门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张晓原,王元,赵明鹏,邓天佐,房汉廷,朱海雄.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1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5]文竹,文宗川,长青.基于物场分析与IFR 的小微企业管理改进与创新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

猜你喜欢
科技型小微金融机构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小微企业借款人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