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扎根分析的学术创业主体与动因研究

2014-02-06 08:43王国武陈树发牛萍娟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者编码学术

姚 飞,胡 静,王国武,陈树发,牛萍娟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202)

学术创业是一个动态的创业系统,它是在创业型环境制度背景下,学者和学术组织突破资源束缚、识别并利用机会,以实现个体和组织成长的过程[1]。近几年学术创业研究数量明显增加,但关于学术创业动因的研究仍显零散。从实践上,各国政府对学术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但对学术创业的关键因素把握不够,造成学术创业活动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扎根分析的方法,试图厘清学术创业的主体与真正动因,为学术创业实践者与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1 数据来源、搜集与扎根分析

研究者近年来一直搜集国内外学术创业相关文献,英文以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cientist entrepreneurship、university spin-off、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为关键词,中文以学术创业、大学衍生创业、高校技术转移、创业型大学为关键词,分别在EBSCO 的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与Business Source Complete、Elsevier 等英文数据库和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采用理论抽样以检验、界定和详细阐述概念类属,并以理论饱和来确定样本规模[2]。通过对各文献摘要和章节标题的初步研读,最终选取与本文研究主题关系密切的文献187 篇,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样本文献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文献按年代及研究主题情况统计

学术创业是研发管理、创业管理、技术管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一个新兴的、细分的、交叉的研究领域,研究比较零散,许多研究成果隐藏在不同学科的相关文献中,通过文献资料的扎根分析,可真正搞清学术创业的主体与动因,发现理论的空白点。本文遵循较为规范的扎根理论研究的三个步骤:①文献内容编码。对所选取的与本研究主题相关187 篇文献进行编码处理,根据所研究的主题,研究组四名成员分为不同的文献整理小组对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核对以保证编码工作的可靠性。②文献内容概念化。通过对相关编码的分析,本文共提炼出大学创业、学者创业、混合学术创业、创业型大学、大学衍生创业等13 个概念。③对概念进行分析与总结,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学术创业的主体

涉及学术创业主体的文献共有167 篇,通过这些文献的扎根分析,共得到学术创业主体的编码222 个,其中大学创业78 个、学者创业19 个、混合学术创业125 个(见表2)。

学术创业活动的主体包括母体大学、学者个人和外部创业者。混合学术创业指一种由大学TTO(技术转移机构)主导、学者参与、与外部创业者合作的创业过程。目前混合学术创业研究占主导地位,较少文献区分学术创业的主体,这与美国的学术创业实践密切相关。美国公立大学普遍采用这种体制,其优点是能使各利益群体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学者的主要任务是技术突破,外部创业者负责技术商业化的具体运作,而TTO 发挥中介作用,主要承担建立创业网络的任务。相比较之前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归属联邦或州政府,这种体制对提高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学术创业绩效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实践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术创业绩效对TTO 的依赖性太强,学者参与学术创业活动的程度与积极性尚有较大提高空间。

大学创业指学术活动主体主要由大学TTO 承担的创业过程。中国大学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实施赶超西方战略,学术创业普遍采纳大学主导的体制,许多校办企业属于这种类型。在这种体制下,大学通过行政权力利用学者的科研成果创办企业,而学者的主要职责是技术发明创造。学者在创业企业中没有股权或拥有较少股权,多以打工者而非创业者身份参加商业活动。大学创业与大学知识产权的归属权紧密相关,因为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大多由政府资助,相应地,知识产权归学校或政府所有,所以大多数学术创业活动是在学校的主导下进行的,造成TTO 和中介机构的技术转移功能一直未能有效发挥,并存在产权不清、学者创业激励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大学创业或混合学术创业受到质疑,而学者创业受到关注。学者创业指学术活动主体由学者个人承担的创业过程。有研究认为把专利权分派给TTO 而非发明者会在发明者和市场之间设置一个中间人,从而影响创业成功。调查发现美国大学的许多学者为避开TTO 干扰秘密向公司授权专利信息,事实上,许多大学教授或科学家通过创建公司或准公司整合各种资源、提高研究效率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3]。因此,学者创业是学术创业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表2 学术创业主体的编码及概念化情况

2.2 学术创业的动因

涉及学术创业动因的文献共有181 篇,共获得686 个编码,由此提炼出环境、政府、大学及个人4 个维度。环境维度共有203 个编码,其中知识经济119 个、技术革命65 个、知识产权保护19 个。政府维度共有102 个编码,其中学术资本主义29个、高新产业集群73 个(见表3)。

表3 环境及政府维度的编码及概念化情况

农业经济强调纯粹的学术但并不涉及学术创业活动,工业经济需要学术创业活动,但大学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大学被讥讽为象牙塔,学者被称为教书匠。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面临创新速度的加快与竞争的加剧,大力促进学术创业活动将成为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将成为技术革命的核心力量,通过技术革命获得知识产权,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调动大学学术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学术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法治社会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石。

由于大学在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加,促使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大力倡导学术资本主义。学术资本主义是指大学及其教师通过市场行为或类似市场行为获取外来资金并进行分配决策的经济制度。20 世纪80年代,美国实施杜拜法,鼓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到90年代后,伴随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及学者的科技创业活动空前繁荣,形成以斯坦福大学为辐射源的硅谷高科技创业集群。近年来,为解决金融危机的深层问题,美国政府将着力解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学术创业问题,加大对大学投资以支持学术创业活动。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自20 世纪90年代早期也开始实施众多政策方案促进大学知识向产业转移。在中国,政府对学术创业的支持程度随着经济改革的加深而逐步加大。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要关注农民创业问题,后转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及创业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转向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国有企业的二次创业问题;近年来开始关注学者、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创业问题。未来学者创业势必得到政府的更多关注和支持,这可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动力或长效机制。

大学维度共有211 个编码,其中创业型大学132 个、大学衍生创业79 个。个体维度的共有117个编码,其中学者个性特质65 个、学者创业动机37 个、学者角色认同28 个(见表4)。

近二十年来,大学发展趋向创业型大学,表现在科学研究强调知识资本化,在此研究范式下,建立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设施、开办创业培训项目、培养师生创建新公司逐渐成为大学日常研究事业的组成部分。许多大学通过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增加学校收入。大学衍生企业有5 种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商业化、提高科研与教学质量、提高学术创业绩效、增加大学收益。这五种功能已受到西方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们的高度认可,并把大学衍生企业看作一种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少大学衍生企业已成为具有高科技、高存活率、高经济影响企业的生力军[11]。近年来,大学衍生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2000年为5451 个,2007年为4563 个。2009年底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由高校师生自办的企业数为1344 家,其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上市公司。调查表明,在一个产学伙伴之间的信任程度低或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很有效的国家或地区,衍生企业的形成是新知识商业化的唯一选择[12]。

学者的参与对大学技术转移的过程有较大影响。生物产业的事实证明明星科学家在生物技术发明的商业化过程发挥重大作用。学者创业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学者具有高新技术创业或机会型创业的条件,其所创办的公司可为大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且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示范及导师作用[13];②与其所在机构、部门或大学的特点相比,学者的个体特征对大学产业合作的影响力更大;③不同于一般创业者,学者创业的心理机制(动机、角色认同等)较为复杂,是学者向创业者转型过程中突出问题,正成为学术创业研究领域一个有趣而富有研究价值的难题。

表4 大学与学者维度的编码及概念化情况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围绕学术创业的主体与动因,对现有文献进行扎根分析,共提出908 个编码,其中学术创业主体的编码222 个,由此将学术创业的主体分为大学创业、学者创业与混合学术创业三种类型。有关学术创业动因的编码686 个,共提出10 个概念,较为深入系统地归纳出学术创业的动因,具体情况见表5。

采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各个概念及其编码数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对研究结果做出全局性、整体性评价(见图1)。由图1 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多以混合学术创业研究为主,这与大多数研究并未区分学术创业的主体有关。其次是以大学为主体的大学衍生创业、高新产业集群等领域的研究。而以学者为创业主体的微观研究较为薄弱,需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关注。在目前中国大学体制下,多数大学TTO 的技术转移或创业的功能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创业或混合创业都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术创业的绩效。所以需要突出学者在学术创业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者主导或直接参与学术创业活动尤为关键,这是提高学术创业绩效和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选择。

表5 各研究主题的编码及概念化情况

图1 学术创业研究概念的雷达图分析

关于学术创业动因,较为复杂,以创业型大学、知识经济等领域的研究最为集中,其次为学术资本主义、高新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大学衍生企业的研究有升温趋势。此外,学者特殊的个性特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因此,从整体上看,现有文献对学术创业动因的研究可提炼出环境、政府、大学及个人4 个维度,环境、政府、大学维度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学术创业问题研究。个人维度的研究还十分欠缺,未来应着力在学者创业动机、学者角色认同等领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1]李华晶.学者、学术组织与环境:学术创业研究评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2):51-54.

[2]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26-127.

[3]Aldrich H,Martinez M.Entrepreneurship as Social Construction[A].Acs Z J,Audretsch D B.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C].Springer,New York,2010:87-197.

[4]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

[5]Zucker L G,Darby M R,Armstrong J S.Commercializing Knowledge:University Science,Knowledge Cap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Biotechnology[J].2002,48(1):138-153.

[6]Sanjay J,Gerard G,Mark M.Academics or Entrepreneurs?Investigating Role Identity Modification of University Scientists Involved in Commercialization Activity[J].Research Policy,2009,38:922-935.

[7]Etzkowitz H.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he Future:Evolution of Ivory Tower to Entrepreneurial Paradigm[J].Research Policy,2000,(29):313-330.

[8]Goldfarb B,Henrekson M.Bottom-up Versus Top-down Policies Toward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J].Research Policy,2003,32(4):639-658.

[9]姚飞,李建英,王大海.基于大学衍生企业创业的专利权制度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111-117.

[10]Shane S.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University Spinoffs and Wealth Creation[M].Massachusetts:Edw ar Elgar,2004.

[11]姚飞,王大海.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路径的双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1,(12):53-60.

[12]Kroll H,Liefner I.Spin-Off Enterprises as a Means of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in a Transforming Economy-Evidence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in China[J].Technovation,2008,28(5):298-313.

[13]姚飞.学者向创业者转型过程释意的多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138-148.

猜你喜欢
学者编码学术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