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微课程:言语实践的现代路径

2014-02-10 13:52王树峰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图文读图摄影

王树峰

笔者近两年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发“读图”微课程:通过对摄影图片的欣赏活动,勾连社会与自然,渗透审美与哲思,指向语言文字运用,铺就言语实践的现代路径,促成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 历练内相观察的眼力——重视摄影图片资源的遴选

摄影图片资源包罗万象,良莠不齐,遴选具有语文课程价值的图片显得极为重要。遴选过程中必须兼顾课程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带给人们启迪思索,沟通情意,触发言说。

(1)生活记录:真实是“读图”课程生命力所在。我随身携带相机,捕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假期给学生布置作业,我也要求将游玩过程用相机记录。

(2)家长推荐:“招募”热心家长,在上网时留心收集有价值的摄影图片。同时给家长提供相关网络资源:如腾讯图片站、网易图片;推荐图片新闻品牌栏目:如《中国人的一天》《活着》等。

(3)教师精选:经常浏览专业的摄影网站,如蜂鸟网,poco影像专区,随时关注各大摄影赛事的评选动向,如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荷赛奖、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

2. 触发言语生命的动力——前置优化课程整合路径

为增加学生对“图片”的敏感度,继而为实施“读图”微课程蓄积经验储备,我试水在课程实施中前置渗透图片欣赏教学,实现图片资源在语文内部的有效吸纳。

(1)随阅读教学展示:教学《安塞腰鼓》时,我精选图片,分别呈现出“群体腰鼓、飞扬的流苏、蹦跳的脚步、强健的风姿”等组图,匹配课文第六段排比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特点,让学生感知画面和文本的和谐节奏感,加深对言语形式的理解。

(2)随口语交际呈现:在六年级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中,我呈现从中新网上搜集的一组照片。

师:观察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三只非常幼小的鸭子,他们的身后黑洞洞的,他们显得很无助。

师:鸭子不会说话,你怎么能感受到的?

生:这是图片中黑色的背景和黄色的鸭子的色彩对比强烈,还有大洞和小鸭的大小对比,给我的感觉。

师:你读懂了图片的语言。我们猜一猜鸭子们站着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在一番猜测之后隐约有不祥预感。教师呈现第二张照片:一个养鸭人拿着铲子铲起十几只鸭苗扔进焚化炉内。强烈的视觉冲击,触动了学生的怜悯之心,激发了言说欲望。

生:这让我想起了一年级学的《世界多美啊》,小鸭撑开蛋壳来到世上多么不容易,还没来得及说声“世界多美啊”,就要被扔到焚化炉中烧死,太残忍了……

当学生呈“一边倒”之势痛陈“凶手”残酷无情时,我适时出示第三张照片:养殖户女主人蹲坐在孵化箱旁,一脸哭丧,心痛欲绝。视觉冲击激发了沉默,我继而引导学生对“禽流感”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生:我觉得不能光指责养殖户们……禽流感带给我们的伤害太多了,不仅造成了很多禽类无谓的牺牲,也让养殖户损失惨重。我在想,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如何通过努力,来杜绝这样的伤害?

学生的发问让我很欣慰。因为这样的发问代表着他们初步学会辩证思考,学会由现象到本质,学会由问题到策略,言语和智慧在图文并茂的口语交际中共生。

(3)随习作教学介入:为指导五年级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记》,我带领全班同学赴如皋水绘园春游并用相机记录下参观过程。在指导课上,我呈现出部分照片,并让学生精选画面,最终确定两幅作为描写重点,很自然地解决了详略得当的习作难点。随后又观察了共定的需重点描写的照片,学生的习作成文显得得心应手。

3. 激荡图文互溢的张力——策略化实施“读图”微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的前置渗透让我初尝“读图”的甜头。我便专门在晨读或午习辟出十分钟,大胆实施“读图”微课程计划,且命名为“读图时光”,以欣赏摄影图片作为驱动,策略化匹配言语实践任务。

(1)由图生文型欣赏:取名定旨。“看,在镜头下定格了的动物世界是那么美妙,这只在日本长野温泉里泡澡的雪猴,眯缝着眼,吐纳着升腾的热气……”趁孩子们看得兴奋,我提议:“来给这幅图取个名字吧!”不一会儿,个性标题纷纷出炉:“惬意”“猴哥度假”“美猴出浴”“此泉只应天上有,猴国哪得几回泡”。

(2)图文互补型欣赏:配音配诗。在欣赏一组幽默动物照片时,组织同桌合作为图中人物配上画外音,“笑”果非凡。在欣赏自然景色的照片时,学生往往感慨无限,诗情大发。欣赏一幅草叶露珠的微距照片后,学生作诗如下:一颗颗露珠娃娃/挨挨挤挤地爬上了叶片/他们等候着第一缕阳光的照耀/多么像晶莹的透亮/那是送给青草姑娘的项链。

(3)图文两融型欣赏:联想想象。在欣赏一组彩霞照片之后,让学生展开联想,说说看到的彩云像什么,从色彩、形状、动静等角度启发联想。再适时介入肖红《呼兰河传》里写火烧云的文本片段,对比图文类同,感悟作家语言的精妙、想象的瑰丽,实现由图片阅读到经典阅读的引导推介。

(4)组合聚焦型欣赏:印象默写。为了训练学生聚焦图像、捕捉意象的能力,我跟学生玩“看图默写”的游戏。我选择获荷赛奖摄影作品组图《牢笼》,这组图记录了动物园里动物们慵懒的眼神、孤独的身影,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在1分钟内欣赏组图12张照片,然后“默写”头脑中留下的画面。在限时限量的图片默写中,学生定格画面、派生文字、提炼主题的能力得以增强。

(5)对比叠加型欣赏:观图成文。“读图”课上我组织学生介绍“我的幸福照片”,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之后,我再出示一组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照片。图片的强烈对比引起情感的跌宕,深深触动了学生。学生在习作《幸福经不起对比》中写道:“读图”课上,老师呈现的那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山区学生照片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有的照片上,穿着破烂的孩子在高声朗读课文,教室虽破,但他们的脸上流露着满足;有的照片上,瘦弱的男孩背着年幼的妹妹走在山路上,爬山虽苦,但他的眼神透出了坚韧;甚至,有的照片上,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喝着脏乎乎的玉米粥,可她却狼吞虎咽,宛如山珍海味……那些图片如同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闪现,抨击着我的心灵。突然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幸福是经不起对比的,因为同在蓝天下,却拥有不一样的童年,我的心中满是酸楚。

“读图”课程的类型化实施,让我深深体会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课程之外有课程”的开阔境界。“读图”课程实现了对图像资源的语文化“占有”:在“形象内容”的感知上逐步由浅入深,在“意蕴内涵”的领悟上由钝至敏,在“形式内容”的体验上由无到有。“读图”也成了“由物及我,由我及物,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审美过程;成了“由具象到意象,由图像到符号,由形象到主旨”的思维进程;成了由激情到诗情,由移情到定情的情感历程。

4. 聚合团队“读图”的引力——防止课程碎片化的助力策略

(1)社团策略:在班级成立摄影小社团,一批摄影迷们成为课程实施的人气保障。在社团活动中,我将摄影技法和语文手法进行艺术类比。鉴赏荷赛奖获奖作品《爸爸妈妈我想你》,作者反复拍摄留守儿童和老师的单照、合照,共12张照片,恰似一本绘本。我让学生给每张照片配写文字。写完之后引导讨论发现: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一样,都可用反复的手法来突出表现一个主题。

(2)选“秀”策略:“秀”类节目火爆荧屏,我也在班级开展“图片选秀”活动,由学生自己来推介最美照片,并陈述理由。每周选定主题,同时提供图片资源库,以小组擂台赛的形式,评选“发现之星”,相继产生月冠军、学期冠军。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索的欲望彻底被激发了。而我则收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乐趣。

(3)分享策略:“读图”微课程里聚焦过的图片我都会上传到微博上,学生整理自己的读图成果(取名、配音、诗、感受文字等)进行评论转发,实现“人人言说”的交流场域。我还将图片欣赏的成果分类结集,利用pocomaker等工具制作成电子杂志发布至QQ群空间,让学生享受“出版”的喜悦。

“读图”微课程,让我心生豁然:只要拥有课程视野,“图像时代”并非“洪水猛兽”,图文之间可以相互解码,情意之间可以相互叠加,图像与文本乃是异构同源,言语与精神需要同构共生。和学生一起分享“读图时光”,更让我享受到“时代人”的豪迈,享受到“课程人”的尊严,感受到言语实践“脉动”传递的图文“正能量”。我坚信,我和学生们的“读图时光”还将继续……

猜你喜欢
图文读图摄影
画与理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图文配
图文配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