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阿是穴的命名

2014-02-10 18:16叶明柱冯禾昌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吴语经穴腧穴

叶明柱,冯禾昌

(1.上海长宁区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2.上海闸北区虬江老年护理医院,上海 200070)

再谈阿是穴的命名

叶明柱1,冯禾昌2

(1.上海长宁区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2.上海闸北区虬江老年护理医院,上海 200070)

认为“阿是”为吴语者,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针家郭家梁。其后李锄等指出,阿是乃吴地方言之常用问语。“阿是”即“可是”。吴语是汉语中一支重要古老的方言,晋唐之前,即有记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阿是穴的记载,则为吴语“阿是”的最早文字记载。首先将“阿是穴”作为腧穴分类之一为《针灸述要》。“阿是之法”为医者取穴之法,而“阿是穴”则系使用“阿是之法”所取得的穴位,两者有因果关系。“阿是之法”即《内经》中“以痛为腧”及“按之快然”两种取穴法,并非一种独特的取穴方法。不可随心所欲地提出诸如“反阿是穴”之类的概念。

阿是穴;命名;腧穴

2005 年笔者曾发表《阿是穴命名辨》,对阿是穴之命名予以讨论[1]。拙文发表后,又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窃以为对理解阿是穴命名的涵义等有一定帮助,故再述如下。

考最早认为“阿是”为吴语者系台湾针家郭家梁。20世纪70年代郭家梁在“经穴源流”中指出,“阿是”是医者问患者痛楚“阿是此处?”[2],虽未言明“阿是”为吴语,实则以吴语释之。文后注明“壬子九月十七日”,“壬子”即1972年。该文被收入于1975年由新亚出版社出版的《针灸谈》。1981年又被收入于众文出版社的《针灸精蕴(针灸治疗手术学)针灸谈》之中。1989年李锄在《杏苑中医文献杂志》第2期上发表《“阿是”辨释》中指出:“阿是,乃吴地方言之常用问语,至今犹然。”[3]由于该杂志为上海中医文献馆内部刊物,故知者甚少。1993年被收入李锄等编著的《针灸经论选》中。2005年又将该文更名《阿是穴考辨》,收入徐恒泽等编写的《名医针刺经验用典》。黄龙祥于《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中也指出:“‘阿是’系吴地区常用的询问语,至今仍是我家乡南京使用频率极高的问语,意为‘是不是’。”[4]

据李新魁考证,南朝后期,吴语已经渐趋稳固。而隋唐时期,“吴语以汉语一支重要方言的面目流行于东南一带,成为各方重视的一支方言”[5]。由于古时人们说话时使用方言,而书写时则用文言,故现存典籍中鲜有保留唐时吴语的内容,只有在吴歌、笔记等之中尚可找到一些零星记载[6]。然据吴语专家考证,吴语中“阿”作为疑问副词早在唐代时就已经出现。五代南唐净、筠二位禅师所撰的禅宗著作《祖堂集》,具有晚唐语言特征,其中“本净和尚”载有:“如是解时,不可断他众生善恶两根,可是菩提耶?”宋代王谠所撰的《唐语林》是一部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其卷三“方正”有“相公此行何为也?可记得河南府解头?”《北部吴语研究》认为,二书所载之“可”,即是吴语之询问语“阿”。既然唐代时吴人已将“可”说成“阿”,那么将“可是”说成“阿是”亦在情理之中。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阿是穴的记载,则应视为吴语“阿是”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阿是穴”问世后,虽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针家对其认识十分混乱,或将其归入“奇穴”中,或将所有奇穴归入“阿是穴”中。赵京生认为,自从《备急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后,其演变成经穴之外一类穴的倾向就渐渐开始了[7]。1955年叶劲秋在《针灸述要》中列有专篇对“阿是穴”进行论述,并称:“人体上究有多少穴道,这是无从计数的。因为正穴之外有奇穴,奇穴之外有阿是穴。”首先提出腧穴可分为“正穴”(即经穴)、“奇穴”和“阿是穴”[8]。1957年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科教研组编著《针灸学》明确将腧穴分成“阿是穴”、“经外奇穴”和“十四经腧穴”三类[9],“十四经腧穴”后简称为“经穴”,“阿是穴”方正式成为腧穴的分类之一。江苏省中医学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之前身。黄龙祥认为,该书是“第一次系统的针灸腧穴标准化研究”[10]。对针灸学术的影响极为深远,为当时及以后各高等中医学院(大学)教材之蓝本,直到目前最新的第7版教材《针灸学》中阿是穴依然作为腧穴分类之一。将腧穴分为三类也得到众多针家的赞同,各种中医论著、辞典等均宗此说,一些大型辞书诸如《辞海》等也在“阿是穴”条下注明其是针灸腧穴分类名。

细究《备急千金要方》原文,不难发现其所载“阿是之法”为医者取穴之法,而“阿是穴”则系使用“阿是之法”所取得的穴位,是医者施术的具体部位,两者有因果关系。溯本求源,“阿是之法”即《内经》中“以痛为腧”及按之“快然”两种取穴法,并非一种独特的取穴方法[11-12]。只是孙思邈以吴地医者问语将之命名为“阿是之法”,故没有必要对“阿是法”多加讨论,更没有必要将“阿是法”和“阿是穴”混为一谈。有人认为:阿是穴的“本质是一种取穴法”,这是对针灸施术全过程认识的不全面,医者针刺艾灸的部位当然是腧穴,怎么可能是取穴法?“阿是穴”既是用“阿是之法”所获得的穴位,同时也是“经穴”、“奇穴”之外的一类腧穴之总称。不可因为“阿是穴”可写进处方,而“经穴”、“奇穴”不能写入处方,便认为“阿是穴”不可作为腧穴的分类名。同样也不可随心所欲地提出诸如“反阿是穴”之类的概念,以免造成理论上的不必要混乱。

临床上许多疾患在体表之反应不是有气色上的变化,便是有形态上的变化。阿是穴原指患者“快”(舒适)或“痛”处,后来针家在实践中又不断探索,予以补充。其除了表现为疼痛、快感外,尚有淫痒、酸懒、麻木、压重、红肿、水肿、冷热感、皮肤异常点、小血管、皮下结节等等。“阿是穴”,《玉龙经》称为“不定穴”,《医学纲目》又称为“天应穴”。作为“经穴”、“奇穴”之外一类腧穴归类名,平心而论,“天应穴”之内涵远较“阿是穴”为丰富。只是“阿是穴”作为腧穴之分类名已有50余年,约定成俗,更改也难。

[1]叶明柱,冯禾昌.阿是穴命名辨[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 (4):34.

[2]郭家梁.针灸精蕴(针灸治疗手术学)针灸谈[M].台北: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1:77-78.

[3]李锄.“阿是”辨释[J].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89,3(2):15-17.

[4]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640-641.

[5]李新魁.吴语的形成和发展[J].学术研究,1987,26(5):122-127.

[6]顾颉刚.吴语、吴歌小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603.

[7]赵京生.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9.

[8]叶劲秋.针灸述要[M].上海:上海中医书局,1955:21.

[9]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科教研组.针灸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87-88.

[10]黄龙祥,黄幼民.针灸腧穴通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11]冯禾昌.略论《内经》的定穴、取穴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7(4):5-8.

[12]魏连海,王卫,孟向文,等.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和组方规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2):59-60.

Re-discussing nomenclature of Ashi point

YE Ming-zhu1,FENG He-chang2

(1.Jiangs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Changning District,Shanghai 200050,China;2.Qiujiang Geriatric Nursing Hospital in Zhabei District,Shanghai 200070,China)

This article argued that the earliest acupuncture scholar thought“Ashi”as the Wu dialect was GUO Jia-liang in Taiwan in the 70s of the last century.Thenceforth,LI Chu et al.pointed out:“Ashi”is the common question language of Wu dialect.“Ashi”meaned“whether or not”.Wu dial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cient Chinese dialect,there were records of it before Jin and Tang Dynasty.Record about“Ashi”in“Qian Jin Fang”of SUN Si-miao was the earliest text of the Wu dialect.“Summar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lassified“Ashi point”as one of the acupoints earliestly.“Ashi method”was the principle of acupoint selection,while“Ashi point”just used this method,both of them had a causal relationship.“Ashi method”was the methods of“the pressure pain point was selected as needled point”and“pressure the pain point comfortably”recorded in the“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which was not a unique method of acupoint selection.We can no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such as“anti Ashi point”arbitrarily.

Ashi point;nomenclature;acupoint

R224.2

A

1673-9043(2014)01-0011-02

10.11656/j.issn.1673-9043.2014.01.04

2013-10-12)

叶明柱(1947-),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及临床。

猜你喜欢
吴语经穴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老板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