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2-12 11:02王新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职业

王新桥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将关系到我国未来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中职教育的发展,只有确定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才能对之后的高职教育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但是并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目标模式,在实际衔接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如何帮助中职学生进行升学,或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满足教学要求,达到就业的基本诉求。只有将这些问题予以解决,才能寻找最佳的中高职教育的对接方式,这对于职教的发展以及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具有非凡的意义。需要正确处理中高职教育,完成彼此之间的有效衔接,有效地培养人才,让学生既具有专业的技能,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并不简单的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之间进行简单的链接,而是构造彼此之间的兼容性,这样繁杂的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发展现状如下:

1.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脱节

只有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才能为技术和生产一线提供更加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培养阶段性目标人才。但是,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上并没有将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保持良好的衔接。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课程的教学比较薄弱。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中等职业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就业技能,但是并没有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之所以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比较注重专业而轻视基础教学,轻视理论教学但是注重实践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错误,但是并不利于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院进行学习。一旦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就会面临基础文化课程比较薄弱的情况,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所涉及的宽广知识面,不能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理论学习。而高端技术型人才需要一定的基本素养,也就是说,中高职课程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原则性的差异,教师授课内容出现重复。现如今还没有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中高职教育的脱节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导致在学习时间上的浪费,无法提升学生的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

2.管理方式和观念不科学

虽然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也算是高等教育,但是两者在培养层次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并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社会培养更加实用型的人才。但是,有些观点却认为学生之所以上高职院校就是因为没有考上普通高等学校,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而且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忽视,也没有注重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而导致学生的德育质量普遍下降。此外,还出现了纪律散漫,无心从事自己专业学习等情况。学生在上职业技术院校之后,并没有很强的继续学习的冲动,对于继续深造的认同感较差,这类学生会认为就业比升学更好。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其中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认同。这样既无法促进高职教育的进行,也为其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外,中高职教育在职业规划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无法从企业的角度培养人才,不能够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发展之中,这都是中高职教育在管理方式和观念不科学方面所导致的问题。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研究

根据中高职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教育专业予以重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帮助中高职院校完善衔接对策,在培养人才上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1.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衔接

为了顺利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只有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才能让衔接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上表现出一致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差别。例如,中职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与技能型的人才,但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设定为高层次与高技能人才,需要比中职教育具有更加广泛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综合性和创新能力高职学院比中职院校要求更高,此外还包含对于技能的认知和理解、管理技能等方面,但是两者在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十分相近。中高等职业院校要想进行合理的衔接,需要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进行努力,让其符合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与我国当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相匹配。我国的就业模式起步与国外不同,不能照搬别国的教育模式来制定相关专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规范操作;其次,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而考虑就业岗位;最后,可以根据职场分析和调查,对职业方位进行分析,对地方的企业进行依靠,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研究出适合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业设置目录。

2.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的落脚点和核心问题就是课程衔接,能否从本质上将两者进行承接,将关系到能否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能否达到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中高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会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整体办学效益也有所降低。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需要予以改正:第一,现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来讲还属于学科中心型模式。虽然最近几年对职业教育投入了较大的课程改革力度,也开发了相关的能力为中心的模块教程,例如阶段、群集式模块课程等,但是传统的课程结构并没有因此而发生转变,而是突出了学科之间的彼此穿插,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没有表现出发展的潜力。虽然能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框架。对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发展比较落后,课程改革也比较滞后。高职教育很大程度上对于本科课程是一种依托关系,它的课程结构也与本科十分相近,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改革。第二,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和社会政府并没有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没有对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在市场压力下,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专业的设定和修改比较频繁,让课程的发展无法与专业发展相适应。课程建设落后会降低课程发展的效益,对于高职课程的研发也具有很大的难度,无法与中等职业教育进行相互衔接。第三,中高职教育对于不同的生源并没有注重素质上的差异,而是同等对待,这样就忽视了个体性的差异。需要对课程的复杂性进行考量,不同类型的学生上不同的课程,这样能够让基础素质得到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还有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要将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规划设置,建立更加健全的过渡教育机制,这样才能让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更加便捷。我国中高职教育发展处于起步期,很多院校还都是正在建立,并没有成熟的体制可以进行借鉴,也没有额外的精力进行课程开发。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防止出现中高职教育断档的问题。

3.招生制度的衔接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高职招生考试而进入高职学习,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其中能够保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就是有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难题就是高职在招生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和中职具有一致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扭转这种局面:第一,对中职教育进行严格规范。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需要有规范的中职教育,对基础知识教育进行加强,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对文化教材的内容进行统一,可以实现中职文化课的统一考试制度。第二,要突出相关的职业技术考评,将中高职教育之中的共性进行考核,包括知识、技能等要素,而不是仅仅对某一具体的职业岗位进行考核。高职招生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在强调职业考核的基础上注重专业技能,让文化课的比重提升上去。第三,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不能让中职教育也成为应试教育,而是采取多种形式,借鉴国外优秀的模式,改革招生计划。对于条件优异的考生,可以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取消年龄上的限制,从而消除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

中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之后还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全和完善职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衔接,这能够促进两个不同层面的共同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有更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那么也能够更加健全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之后应对职场的专业素养。只有中高职教育进行良好的衔接,才能让学生获得技能的方式变得更加全面,有更多的渠道获取自己的职业技能素养。如果中高职教育之间出现了断层,那么很难发现其中的原因,所以需要将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有效保证衔接不出现问题。

[1]董绿英.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姜涛,白日东.高职“3+2”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5).

[3]张协奎,文焱,邬思怡.完善广西中高职教育“立交桥”衔接的政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4]刘波,冯冰.办好高职教育必须注意同中职教育的区别与联系[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