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指导的高职专业发展“六联”模式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发展为例

2014-02-12 11:02刘甲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服装行业青岛市服装设计

刘甲珉,乔 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指出:“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主动促进与各级服装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坚持服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积极探索基于行业指导的高职专业发展途径,建立了学院专业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专业调整联动机制、人才培养联盟机制、培养培训师资队伍联通机制、培养培训基地联建机制、技术创新与服务联合机制和技能大赛比武联赛机制等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专业发展的联动、联盟、联通、联建、联合、联赛的“六联”模式。

一、以学院与各级行业协会相互加入为核心,建立学院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的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要坚持服务需求、融合发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争取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不断提高学院与行业紧密联合,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的质量,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劳动者技术技能发展的职能。学院与各级行业协会相互加入,建立学院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的联动机制。

(一)学院加入并任职于各级服装行业协会

学院根据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加入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山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青岛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多位学院领导和专业人员在各服装行业协会中任职。并且上述服装协会都与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定期沟通的协作关系。

(二)学院聘请行业协会领导兼职院长

聘请省、市级服装行业协会领导为兼职副院长,结合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发挥其良好的社会作用,负责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及毕业生就业指导。这些专家对全省、全市服装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很全面的把握了解,同时对高校服装专业寄予很高的期望。聘请他们为学院兼职副院长,学院定期向他们汇报专业发展情况,他们定期来院指导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和改革。通过学院与服装协会的相互加入和任职,密切了关系,为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与各行业和企业合作方面提供了基础。

二、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立学院与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联盟机制

学院依靠行业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与服装行业、企业共建服装设计专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共同培养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一)紧紧依托各级服装行业协会、企业共建服装设计专业

推进产学研结合与行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及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对接。学院与各级服装行业协会密切合作,依托省、市服装行业协会,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定位是培养面向设计、生产第一线,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制作、服装贸易、服装营销、服装生产管理等具体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培养服装设计师、服装样板师、服装样衣师、服装营销员等人才。

(二)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国家、省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驻青岛各大服装企业以及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等共同研究、制订与编写,在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课程整合、课程前后顺序等方面,广泛征求服装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论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并经学院专家委员会审定。如学院邀请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等协会领导参加学院服装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论证会。

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定期研讨,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服装生产一线的优秀毕业生,聘请部分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能工巧匠等进入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各成员进行专业建设研讨,根据企业的新发展、新要求,不断修改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此举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实习实训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确保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强化对实习实训、毕业答辩、毕业设计等关键环节的评价和质量监控。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质量。

(三)依托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的资源优势,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共同推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及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模式,根据岗位群的核心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编写教材,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课程的衡量标准,不断开发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校企共建实训指导教材等。

(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并可以将工学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加入服装行业协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与服装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与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销售精英班”,根据“真维斯”金牌销售员、店长的人才需求实施联合培养,实现了双方的互惠互利。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毕业要拿到“三证一案”,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和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三、以专兼结合双师型为核心,建立学院行业企业专业培养培训师资队伍联通机制

学院通过在企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企业通过聘用学院教师为其员工进行培训,校企双方都聘用对方师资,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学生的培养和员工的培训,实现师资队伍的联通机制。

(一)按照双师素质培养专职教师

学院制定专业带头人、专职骨干教师选拔标准,进行选拔培养。学院在行业企业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每年接收学院教师赴基地培训。学院制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即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还须具备以下资格和经历:取得服装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定期参加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及专业技能;定期参加境内外专业学习或培训;定期参加国内专业学习、研修、培训、观摩;每年不定期到服装企业顶岗挂职,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并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产出。经过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后,目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全部获得高级技师资格认证,具备双师资格,一人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的荣誉称号。

(二)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

学院制定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标准。如兼职专业带头人标准为: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8年以上企业管理和服装工艺技术岗位经验的技术权威;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联系和安排教师参加顶岗实习、工艺技术研发;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技能;定期举办教师专业讲座和学生就业指导讲座;主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制定实训教学方案,主持编制实训讲义;能主持制定工学结合考核管理制度及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每学期完成工作任务折合教学工作量160学时。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累计聘请3名兼职专业带头人和4名兼职骨干教师,建立了47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9人为专业建设指导专家。其中包括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青岛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青岛丽一服装公司绮丽高级时装副总经理、青岛一华正红服装公司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等专家。

(三)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是学院考核各专业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教师企业研修是教师考评、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企业也把兼职教师授课情况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不断促进以专兼结合双师型为核心的培养培训师资队伍联通机制形成。

四、以共享资源为核心,建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的培养培训基地联建机制

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建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在学院,建立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培养培训基地校企互有机制。

为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三级跳跃式教学组织形式,即校内生产实训环节三级跳跃→围裙裙子、帽子、衬衣等简单服装的生产加工→裤子、上衣西装等服装的生产加工及研发→大衣、礼服等服装的研发与生产;校外实训环节三级跳跃—加工型企业轮岗实习→产品及技术开发型企业轮岗实习→第三学年春季学期校外顶岗实习。这种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既和课程的单元模块教学形式逐级对应,又符合服装产业发展与服装生产的普遍规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学院在服装行业协会的协调下联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效组织实践教学环节三级跳跃式实训。

(一)联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1.建设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服装CAD实训室、服装制作工艺室、服装打板室。其中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总投入99万元,拥有先进的缝纫设备和服装CAD软件及输出系统,集教学、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装产品研发、学生实习实训于一体。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为社会服务。可开设为服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服务、品牌服装设计企划案培训、品牌服装设计系列产品设计培训等项目。

2.联建服装生产车间。2008年在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服装设计专业与青岛丽一服装有限公司建成服装工艺技术中心——服装生产车间,成为学院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训基地。该车间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设备可满足现代服装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具备企业工位式生产条件,能够同时满足200个工位。完全实行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原料→加工→制作→检验→包装”的全过程生产。服装生产车间主要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并为社会提供服务。服装生产车间可开设为服装企业提供样衣制作技术服务、上衣类版型设计、服装制作工艺(西装)培训和服装结构设计(高级时装)培训等项目。车间既有服装产品生产和技能实训的功能,又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服装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具有承担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本地区服装行业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心。

校内的顶岗实习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服装生产车间里进行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一是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实现学习过程工作化;二是通过轮岗实践,实现“原料→加工→制作→检验→包装”的全过程实习,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环境的学习过程,实现工作过程学习化;三是在部分技术过硬的学生中开展小班组、工序多、难度高的“自我流水”,有效培养小批量高档时装的专业人才。

(二)联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2006年通过青岛市服装行业协会的介绍,服装设计专业建立了鑫天集团教学基地。2008年与青岛一华正红服饰有限公司,2011年与青岛绮丽高级时装等多家服装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为实现校企共同育人打开了新局面。

2.与青岛红领集团、青岛雪达服饰有限公司等青岛市著名服装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和专业实习协议,并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由其为服装设计专业提供教学与实训保障。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上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为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服装设计专业成立了实训管理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从形式和内容上将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为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全面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学院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以及相关的监控记录表格等,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

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承担学生见习参观、社会实践等功能。专业的部分课堂也搬到了企业生产车间。

5.实习就业一体化。学生实习结束后可到合作企业就业,亦可自行择业。

(三)在学院联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基地

1.联建“青岛市服装行业人才培训基地”。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第四届四次会员大会通过,决定在学院设立“青岛市服装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签发了《关于成立青岛市服装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的决定》的文件。该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在专业需求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指导。基地负责在青岛市范围内组织服装行业企业的员工、服装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竞赛、培训、技能考核,并通过青岛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36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鉴定等工作。

2.联建山东省服装培训考核基地。2007年6月,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在学院建立“山东省服装培训考核基地”。基地主要面向山东省服装设计专业在校生、山东地区服装行业企业进行服装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协会按照省劳动厅和纺织厅的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基地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服装设计专业与山东半岛尤其是青岛地区服装行业企业、其他设立服装专业的大中专院校之间广泛的联系与深入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3.联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培训中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培训中心是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成立的专业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影视动漫培训机构。设立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平面设计、影视动漫设计全日制班。学制半年/一年/三年制/四年制大专、四年制/五年制本科班等培训项目。招收爱好艺术设计的初中、中专、技校、高中应往届毕业生等学习培训。

4.联办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2008年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企业合作,成功申请了青岛市继续教育高级服装生产管理培训班和服装工业打板与推板培训班,为青岛市培养高技能服装专业人才提供了服务平台。举办国家级和省级“服装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资研修班。

五、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建立学院与行业企业专业技术研发与服务联合机制

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行业企业联合,通过整合实训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

(一)联合建立“青岛市服装行业调研中心”

2009年学院与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联合建立了“青岛市服装行业调研中心”,为积极促进青岛市服装行业发展,促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装行业信息资讯,培养高素质服装专业技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联合服务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

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是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组织,已经连续举办73届。十三年来,有来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全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举办过140余场设计作品发布会,200多个知名品牌凭借“时装周”的平台得以推广。该项目活动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服装设计专业借此平台开展实训教学,承担时装发布会的服装助理工作等。服装设计专业组织学生参与此项活动,历练了学生的技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专业和行业的耦合度。

(三)联合成立专家工作室

学院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专家工作室,培养专业带头人,在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同时提高专业的建设水准和社会知名度。学院成立“山东省首席技师服装设计工作室”,为青岛市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教师们先后为青岛一华正红时装有限公司设计、研发时装,为企业实现盈利;参与青岛鑫天集团的西装的研发工作;与重地集团、青岛纺织联合总公司合作进行纺织品的研发;带领学生为“晓阳春茶”工贸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茶艺表演服装等几十项设计研发工作。

(四)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

经过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搭桥,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持有“快速裁剪尺”“服装原型打板尺”两项国家级技术专利的服装企业技术工程师苏孟峰。利用兼职专业带头人这两项技术专利,服装设计专业为山东省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掌握服装快速裁剪人员。服装设计专业专兼职教师一起钻研、开发,对于“快速裁剪尺”“服装原型打板尺”进行了改进,并对配套教材中的款式进一步补充删减,重新申报国家级技术专利,为推进东西部之间甚至全国的服装行业的共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六、以提高技能为核心,建立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与员工技能比武相结合联赛机制

校企联合开展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学生与员工共同参加,形成学生技能大赛与员工技能比武相结合的联赛机制。

(一)承办“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杯”山东省服装裁剪(打板)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

2008年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承办“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杯”山东省服装裁剪(打板)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此次比赛是省一级大赛,由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山东省轻工纺织工会委员会、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主办,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本次大赛包括学院在内的全省24所院校(其中教师42人、学生240人)、青岛即发集团等14家企业单位(企业人员43人)的325名选手,是历次大赛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派出4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36名学生参赛。最后教师企业组6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10名选手获得“山东省服装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并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二)举办2013青岛市首届服装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首届青岛市服装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根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3年青岛市区域(专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实施意见》,由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主办,由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承办的全市范围的职业技能大赛。本次大赛经过各服装行业、企业、大中专服装学院的选拔推荐,共有69人报名参赛,其中职业组34人,学生组35人。选手参加了制版、理论知识、制作三个环节的比赛。比赛设立职业组和学生组一、二、三等奖各一名,最佳制版工艺和最佳制作工艺单项奖各一名,优秀组织奖一个。大赛结合地区服装行业发展实际,使技能大赛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青岛市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学院通过参加历年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和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学院师生屡获佳绩,并产生了一批“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服装行业技术能手”“青岛市技能大赛技术状元”“青岛市技术工人先锋”“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等行业的技术拔尖人才。

(三)每年举办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演

每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演期间,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服装行业协会领导、周边各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服装企业的领导都出席活动。毕业作品展演是学院“品牌办学”目标的成果展示,也是服装专业与行业企业加强交流合作的平台。学院师生能通过展演活动将自己的优秀设计作品在企业的帮助下变成产品和商品。

多年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服装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组织的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中华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最佳工艺奖、2008年山东省服装裁剪(打板)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学生组第一名、首届青岛市服装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前三名等奖项60余项,获“中华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最佳工艺奖”、“青岛市十佳服装设计师”、“山东省服装行业技术能手”、“银帆奖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等殊荣。

猜你喜欢
服装行业青岛市服装设计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