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研究

2014-02-12 11:0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中国梦思想

朱 强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浙江 桐乡 314500)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实践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新时期有必要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和方式研究。

一、“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目标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通过“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等学校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可以促进德育,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可以进一步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

二、“中国梦”宣传教育研究的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云山表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人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凝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开展民族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九提“中国梦”。现实的政策依据要求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和方式的研究。

三、“中国梦”宣传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主要概括为:方向性原则、层次原则、求实性原则、激励原则、民主原则、主体原则、渗透原则、示范原则、疏导原则。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研究“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和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实事求是,正面宣传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党政、教学齐抓公管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宣传教育理念;突出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四、“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和方式的操作过程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工程;“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中国梦”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精神财富,高等学校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式要以学生需要为根本,遵循哲学的规律,运用“认知‘中国梦’——感悟‘中国梦’——实践‘中国梦’”为主线的教育模式,通过切合实际的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情”的统一。

五、“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一)营造“中国梦”的文化氛围,强化宣传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发挥宣传媒介的作用,启动一切宣传舆论工具,广造声势,抓好“中国梦”的传播,形成强有力的“中国梦”文化传播的声、讯、空全方位网络体系,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达到“中国梦”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

1.外在环境的创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首先,营造“中国梦”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中国梦”文化硬件建设。例如:展览室、宣传栏、牌板、标语、横幅等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出艺术性,抓好视觉传播可以入眼。其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大、宣传鼓动效果最明显的特点,开辟“中国梦”专题栏目,开设“中国梦”相关访谈、讲解、故事会、歌曲等,灵活多变,直接快捷,让“中国梦”入耳。最后,抓住不同高校的特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印发“中国梦”文化宣传册,根据重要阶段性的日期,举办“中国梦”相关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抓好这种载体传播,让“中国梦”入心。

2.精神环境创设:全体教师的重视与参与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是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关键。精神环境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层面的重视,组织并引导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进行“中国梦”探究活动;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挖掘现实生活,分析社会真实事件,渗透“中国梦”的精神;精神环境的创设还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要尊重学生,宽容对待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同学生进行交流,真挚的微笑、温馨的鼓励、亲切的引导都能够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教育实效

要解决“中国梦”宣传教育实效的问题,就必须克服家长式的说教方式,注重感情的投入,营造“中国梦”文化氛围,让“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首先,“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实在性,宣传教育必须联系实际,切忌华而不实,搞形式主义,教育内容要扎实,形式要创新,要采取广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积极参与、效果突出的形式进行。其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宣传教育要有计划地开展进行,要覆盖全体学生,运用创新创意的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最后,“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形式要有多样性,高校的党务、行政、教学各部门要多途径进行,活动载体要具有新颖、灵活、易操作的优势和特色,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

(三)课堂教学巧妙植入“中国梦”教育内容

“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内容可以巧妙地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刻意的、直白式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有一道菜叫毛血旺,主料是“鸭血”,配料有“毛肚、鳝鱼、豆芽”,如果把日常的课堂教学比作主料“鸭血”,那么“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内容可以比作“毛肚、鳝鱼、豆芽”,学生在吃日常教学这道大菜的同时,不自觉地就把配料摄取。这种巧妙的植入方式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需要的就是这种方式。

1.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高校课堂理论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理论与实际脱离,往往成为空洞的说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大量人文知识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生动性;另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所关心的国家现实问题。方式方法把握好的话,正常课堂教学中植入“中国梦”的教育内容,甚至不用提到“中国梦”三个字,也可以达到“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效果。

2.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最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而不仅仅是知识。认识在实践中深化,习惯在实践中养成,价值观在实践中确立。长期以来,高校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陷入“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泥潭,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内化”与“外化”,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成长、个体的满足以及自我实现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理论寓于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模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感化。

3.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专业教师尤其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思想倾向、思想追求、精神面貌、治学的态度、气质修养、对“中国梦”的执着等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做人的典范。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典型引路作用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开展十一年来,由全国老百姓选出的年度人物中一半以上是共产党员,新华网评:“共产党员是托举‘中国梦’的脊梁”。脊梁是一种力量、一种自强、一种担当。从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身上,人们感悟到当代共产党员信仰坚定、品德高尚、心系群众、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情怀和风范,触摸到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中国的脊梁。

党员都有自己的梦想,必须“个人梦”紧随“中国梦”的脚步,把“个人梦”根植于“中国梦”,树立高尚的“个人梦”,去感染影响身边的广大群众。 高等学校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要发挥党员队伍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典型宣传机制,为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塑造典型,注重发现先进典型、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舆论氛围,有助于达到宣传教育深化的效果。党员的“个人梦”应该助力于“中国梦”,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梦”前进。为此,党员更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实现梦想的能力。

(五)“中国梦”宣传教育要有效运用网络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在会议讲话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稳定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的新手段,开拓育人的新空间。

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网络与自身的学业需求结合起来。据调查显示,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63.1%的大学生连接计算机网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QQ等聊天工具,16.3%的大学生则首先打开人人网(社交网)首页,这说明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往形式。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广泛应用网络新媒体,如论坛、博客、微博、人人、飞信、QQ群、微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方式多样生动,符合大学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一阵地,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把网络新媒体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可以进一步拓展教育宣传工作的时空。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赵惜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张雪萍.论在当代大学生中践行中国梦的意义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7).

[4]刘君.关于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5]田佳佳.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前沿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3).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中国梦思想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