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对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影响

2014-02-12 11:02王迎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德育高职环境

王迎洁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都在大力提倡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也要把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当做一种长效机制来施行。而实际上虽然高职院校普遍都看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德育的实效性并不突出。究其现象背后的原因,与德育环境密不可分。德育环境是由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因素的广泛性、性质的多重性、方式的多样性决定的。德育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环境,主要表现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没有严格的界限;同时,德育环境又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在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在社会发展中,整个社会环境,无论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环境作为达到育人的目的载体,人可以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在环境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因此,本文从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出发,探讨环境对高职德育管理的影响。

一、主观环境情况

(一)学生因素

高职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他们德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到20岁之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在心理脱离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而变得相对独立的过程,相对于生理性断乳而言,这被称之为“心理断乳”。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的阶段,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将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高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有着许多值得重视的心理特征。

1.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不足。高职学生自进入高职院校,就开始不再愿意受到家长的管教,逐渐想要摆脱父母、家庭的约束。大学无论从教学模式到校园氛围都与高中截然不同,他们在大学这个小社会,可以接触到来自各地的同学,面临的情况也比之前复杂,这使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追求“本我”,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于是他们开始有强烈的自立、自强、成才的行动与渴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具备马上成才的条件,还处在成才的准备阶段。面对这种现实与期望的矛盾,他们不知所措地经常处于急躁、焦虑之中,如遇到一点不满或不平之事,心理上就会承受不了,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难以自控。

2.自卑感严重,反抗意识强烈。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他们在以前只重视应试教育的初中、高中阶段,受到的都是家长和学校的批评、斥责和不公平的待遇。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卑感,还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方面有了社交障碍。但是另一方面,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不认可等,使得高职学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相比,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前途渺茫,许多学生甚至不知来高职学校的目的,认为还不如直接外出打工,从此结束上学生涯。正是如此,高职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卑感、社交障碍和危机感。他们常用过激行为,比如顶撞老师、逃课、打架斗殴等来掩饰自己的内心的。

(二)教育因素

1.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向教学倾斜,没有设立专门的德育工作岗位,因此辅导员担任了包括德育管理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辅导员精力有限,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又多,经济待遇也不如其他教师,觉得从事德育工作根本没有前途,因此呈现恶性循环,学校无法吸引有能力的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由于学校缺乏专、兼职德育管理人,对辅导员又没有进行专业性培训,所以影响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2.教师德育培训少。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而大多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下,具有爱岗敬业精神,使命感、责任感都很强。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传授课本内容,因此忽略了学生应该如何做人的问题。这种思想在一些教师身上的确是存在的,认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辅导员、政教处、校领导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3.德育选修课程设置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法律基础知识等。这些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进行教育,重视学生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开设。大多数高职的选修课包括心理辅导、未来规划等,目前还没有涉及到学生的社会公德、网络道德、卫生教育等,因而,切断德育课程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有机联系,导致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指导。

4.德育教学手段传统。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育以及学校组织召开的各项德育活动,高职生兴趣并不大,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上大课、个别谈话、说教式管理都比较反感。他们喜欢现代化的、网络的媒体手段,也更喜欢与教师多一些交流和互动。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心理特点,部分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他们的天性是充满破坏性的,因此不严加管教就难以成人,所以采取更多的强制、控制、灌输、矫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方式,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今天教育的主题精神背道而驰。学校德育管理应该重视各管理主体和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在管理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主体性,师生之间应该有交流和互动。

二、客观环境情况

客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媒介环境,这些环境对学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考虑到高职学生并未走出校门,直接受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文化环境和媒介环境以及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对高职学生德育的影响。

1.文化环境

在科学技术革命浪潮、全球化、现代化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整体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图景。文化环境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处于同一序列,但是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是这一图景的显性因素,文化环境决定着社会环境的总体因素,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变化都将折射在文化环境之中,因此,文化环境是德育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文化观念的相互交织。现实和传统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消极观念没有伴随社会制度的建立而消失。于是在学生的思想里,既有先进思想又有消极观念,这种矛盾性就体现在一些行为上。另一方面,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多元观念相互交织。西方的各种理论、文化思潮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媒体等涌了进来,这里边既有代表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和当代思想意识,如科学精神、民主、平等观念,又有腐朽、消极思想,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自由化等。尤其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形成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这就形成了文化环境的多元对立。中职学生正处在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思想上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并且与学校传播的各种德育与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容易造成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2.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信息沟通的中介。随着其不断发展,现在媒介环境不仅生成了以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式,而且由单媒体走向多媒体,呈现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本文的调查和访谈主要以网络媒介为主,因此在分析中也着重分析网络媒介。

网络就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优势把地域性的个体联系成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网络系统,这深刻地影响了文化传播方式和形态。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受互联网的影响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与此相反,人类的认知、价值观以及道德情感等也都时刻发生着变化。现实生活中受法律、法规、道德约束而必须遵守的,网络世界却不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或不允许存在的,网络化世界里没有约束,都出现了。在现实中得不到的,网络世界可以给予,因此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匿性给高职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而学校是互联网络技术传播的密集区域,网络对高职学生来说,意味着交友、娱乐、学习等等。网络对学生学习帮助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对高职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大。在这个新事物的背后,我们还需应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道德形成条件依赖于公众舆论监督,如今网络所具有的符号、自治、开放等特点。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没有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行为和网络主体的“缺席”,而针对网络的法律约束和道德行为规范控制还有待完善,国家在这个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网络主体与他们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不协调。在这个特定的不受约束的环境中,一些学生放松了道德约束,忽视了他们自己对社会的真正作用,忽略了真实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使自己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放任,做出一些在网上散播谣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盗用他人网上资料账号、侵犯知识产权等与现实社会要求所违背的事情,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在传统德育管理中,学生信息渠道来源一般是单向的,德育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过滤掉信息中的不良因素。但互联网是一个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交流和互动平台,网上信息量相当繁多,网络信息每天都被更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新。因此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信息渠道来源多元化,这就导致德育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对网络信息监管较难,学生与网上传播的多元化信息直接接触。现如今高职生上网主要是娱乐(聊天、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在知识获取方面使用较少。这表明,他们主要是在网络上寻求心理满足感,在网络上建立网络人格。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也表示经常上各高等职业学校BBS,浏览信息。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蔓延、文化霸权主义的滋生与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使高职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良莠不齐,信息质量大幅度下降。这表明要让学生善于使用和利用网络,必须教授他们一定的方式方法,给予一定的辅导,提高学生对西方思想的渗透、庸俗内容等信息的免疫力,使他们的道德教育环境免受污染,进一步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网络对高职生的道德感染力极大,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德育工具。

3.家庭教育环境

多数高职学生步入高职学习之前大都生活在父母身边,因此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家长自身的学识品德、修养内涵、兴趣爱好等等,都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家中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知识的培养,对孩子的智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至于思想方面,他们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或目标要求不高,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家长教育孩子,或管教过严,或过分溺爱;或不讲道理,或百依百顺;或方法简单粗暴,或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因此家长训斥、打骂多,不能与孩子平等交流,而与孩子的情感少。家长为孩子操心包办一切,忽略了孩子作为主体,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没有孩子的自主意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德育与智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1]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方法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1).

[2]马银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的思考[J].西江月,2013(19).

[3]范兆兰等.青少年心理断乳发展过程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1(5).

猜你喜欢
德育高职环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环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