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析——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2-12 11:02王万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院校

王万川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萌芽与形成期、探索与实践期、发展与成熟期和扩张与巩固期,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需要高职院校能够输送创新型技能人才,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也突出了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其中之一就是科研能力不足,这个和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而忽视自身的科研能力的发展有关。因此,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一、开展科研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首先,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高职院校发展至今,要想突破单一的技工人才培养的局限而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办学层次,也需要雄厚的科研实力作为支撑;最后,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也是未来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的现实需要。

因此,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要想真正再上一个台阶,具备后续发展的动力,必须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事业,及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由于早期认识不足,科研活动开展较晚,发展速度较慢且成果较少,因此还存在不少问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在扬州属工科类高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时间不长。以其为分析对象,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认识模糊,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虽然知道科研的重要性,但是在认识上比较模糊,没有明确在哪些领域应该完成何种类型的科研活动,目标不明确。尽管对教师也有年度科研考核,但是不同职称不同专业的教师考核未细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只设置科技处一个部门,总揽全校科研工作,未配备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专利申请和管理、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等专业管理人员,人员配备不足,无法提供足够专业的科研服务。

第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经费筹集困难。分析学校2009-2012年科研项目投入经费,只为为数不多的教育厅哲社项目配套了科研经费,而且配套比例是拨入经费的一半。作为工科院校,2009-2012年期间只有两项工程技术类市级课题立项,未投入经费开展工科类校级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科研经费投入太低,不利于调动教师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也无法为教师提供课题申报和开展课题的实际经验的积累。此外,由于科研基础薄弱,课题的申请和研究经费的筹集比本科院校困难,因此很难产出大的科研成果。

第三,缺少相应的科研激励机制。目前学校在科研奖励方面的力度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例如在专利的申请资助、专利的授权奖励方面。在职称评审方面,重视学术论文和学生管理经验的要求,轻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没有将科研成果列为必要的考核机制。

第四,科技资源不足,科技成果脱离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科技资源相比本科院校严重不足,目前学校以学生实训和教学设备为主,缺少专业的科研设备。科技服务团队和科研人才队伍有待建设。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学术论文为主,即使有一些发明专利,但是由于层次不高,缺乏市场需求,导致难以实现专利的成果转化。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创新途径

(一)以师为本,创新科研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首先要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广大教师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创造者和实现者,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要以教师为中心,围绕如何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努力形成教师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的科研氛围。要从科研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奖励管理和学术交流等整个科研环节为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服务工作。

(二)多重举措,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管理不能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管理机制,建立新型的且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科研管理机制。

1.激励机制。激励是提高管理绩效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激励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引导其朝学校的预定目标奋斗。高职院校应当参考政策激励、经济激励、目标激励、组织激励和言行激励等多种形式来制定本校的激励机制。

2.竞争机制。由于高职院校科研资源相对紧缺,因此要鼓励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人才组建科研团队,以便集合各方资源形成科研合力。要提倡团队竞争、群体竞争的新型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来保证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成效。

3.评价机制。为保证每一项科研成果和实际意义得到科学公平的评价,必须建立科学和严格的评价机制。可以聘请校内外不同学科的高级职称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评价工作小组,制定评价工作规章和流程,建立公平、准确、客观的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避免弄虚作假的科研泡沫,实现科研项目质和量的统一。

4.保障机制。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做好科研方面的保障和服务工作,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学校要从科研项目的申报前、申报、立项、中检、结项和结项后等全过程进行相关的跟踪指导,帮助和协调解决教师在科研项目方面遇到的问题,为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全过程的跟踪和保障服务。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科研管理工具

随着高职院校的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不断增加,科研项目、专利和各类获奖项目、各种科研统计和科研考核也日益增多,导致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和持久化。因此,本来人员配备就紧张的科研管理部门将会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人工操作也将明显不能满足科研管理的精细化、准确化和持久化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学习本科院校,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工具来提升自身的科研管理水平。要适时引入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研考核、年度统计和网上办公等科研业务为一体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工具打造一支高效率、专业化的科研信息化管理队伍,以适应新形势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1]孙泽文.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18-20.

[2]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57-58.

[3]徐元俊.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11,6(29):44-46.

[4]陈巧玲.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J].商业时代,2008(18):71-72.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院校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