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

2014-02-12 11:02杨再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旅游

杨再琼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当前,旅游业可谓是全球范围内产业规模最大且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一个新兴产业。就以我国的旅游业为例,如今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大的旅游市场,并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合理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就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客源国与第四大入境旅游的接待国。而这些数据也就说明了今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势必需要一大批的专业性且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因此,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我国一支全新的经济增长力量,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逐步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以及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四个不同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据相关数据统计,2004年我国共开设了1313所旅游类院校,其中,高校有574所,中等的职业院校则有739所,且在校学生有57万人,其中高校在校生有27万人,中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有30万人;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有1833所旅游类院校,其中,高等院校有1011所,中等职业院校有822所,且在校学生有105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有55万人,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有50万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当前的旅游院校的总数量是2004年的1.4倍,且在校生人数则是2004年的2.1倍。同时,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得知,在2011年我国平均每所旅游类院校的在校学生为572人,同2004年的每所院校平均在校生434人相比,只增长了1.3倍,而这一增长率同旅游院校数量增长率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当前的局势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从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地的院校都在不断增加旅游相关专业,而旅游专业的学生人数却增长不明显,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并不能适应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旅游院校分布不均

从当前我国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可明显看出,我国整体上一直处于由政府供给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在其主导型体制的引导下,政府中的相关部门需在教育中发挥首要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现有的旅游教育根本无法适应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相关院校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人才的需求、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当前我国的旅游教育的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如截止到2011年为止,我国的本科类旅游院校较多地分布在东部地区,有714所,而西部地区有555所,中部地区则只有464所,所占比例最少。虽然各个省份均有开设院校开设了相关的旅游专业,但其院校的分布还是多集中在发达地区,整个区域的教育资源呈现出分布不均的情况,特别是西藏、青海以及宁夏等区的旅游类院校均少于十所。

2.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且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旅游高校在其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即相关课程的设置跟不上社会的人才需求,普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课往往只占到全部课程的15%。而这一设置对于旅游管理这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加之课程的设置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教学内容也比较滞后,仅仅只是简单的知识相加,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如大多数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就是正处于培养中的旅游人才,就表示自身对于对自身专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在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的确定方面都比较盲目。同时,就目前众多的旅游院校来看,其所使用的教材还是从其他课程中照搬过来的,仅仅只是加了“旅游”两字,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学学科体系,往往还是用一些比较陈旧的教材,其中的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忽视了对当前旅游市场的分析,而且大部分的旅游教材都是面向高职或中专教育的,占了48%,较多重视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面向本科与专科教育的旅游教材则占了39%,且较多重视旅游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从整体上而言,相关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制定等都不够完善。

3.“双师型”教师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众多的旅游院校都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双师型”的教师普遍较少,往往过多地重视理论的教学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展开方法的教育与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普遍技能较差。同时,有些院校的教师虽有硕士或博士文凭,但是却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总体实践能力较差。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当前我国旅游类院校的师资队伍平均的学历层次主要为:博士16.4%,硕士21.1%,本科57.8%,专科4.7%,甚至有些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仅仅只有37.5%。这些数据都充分地说明了当前我国众多的旅游院校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建设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的。

二、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1.创新培养模式并鼓励中西部地区开办旅游类院校

21世纪,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深化以及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旅游教育需及时地更新其教学观念,积极拓宽其专业的口径,并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三者间的结构,致力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如鼓励各类旅游院校建立“双元制”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即“以职业分析为前提,以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为本位,以职业活动的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以职业资格为考试考核的标准”的一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旅游应用型人才。同时,国家也需根据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中西部旅游类院校较少的地区,更是要鼓励并引导其创办相关的旅游类院校,或是在其省市所属的大学内积极开设旅游类的专业,从而为中西部地区全面培养旅游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此外,对于旅游院校自身来说,其还需及时地调整本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使之与当地的旅游行业、所属的学科背景以及本校的师资力量与就业市场相适应,最终打造出本校自己的旅游教学特色与教学重点,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的旅游人才。

2.完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逐步从传统内涵模式走向了纵深化与外延化的发展,而且旅游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出现了较多的交叉行业与一系列的新型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如市场需要比较大的有旅游商务、宣传促销等众多专业领域。因此,面对如此形势,各旅游类院校或是开设了相关旅游专业的院校就需对本校的旅游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更新其相关的教学内容。首先,明确专业的设置定位,据目标定位开设多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且对相关专业方向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与能力的分解,逐步完善其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从而使之能够在紧密结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求;其次,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并加大旅游专业课的比重,以旅游专业课程为核心,逐渐向其他相关学科延伸,突出对学生文化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旅游人才。如相关旅游院校就可以“职业分析”为导向,根据目前相关旅行社或是与旅游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效确定“双元制”专业设置,定期地对专业的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有效提升师资力量

旅游专业的教师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直接加工者,除了要具备教师必要的基本素质以外,还需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如在德国,一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博士学位,而且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从事该专业的工作经历。而在我国,当前活跃于整个旅游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多是高校毕业的硕士生、本科生,甚至有一些是半路出家的,普遍都是一毕业后就到学校进行教学,没有在与旅游相关的岗位中的实际工作经历,那么,必然无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的旅游类院校就需根据本校的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展开特色鲜明且有层次的“校企联姻”,加强同相关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造就出由重视“管理决策实战”到重视“服务技能的操作实践”等各种层次的“双师型”的教师。同时,学校还可定期地组织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挂职或是参与实际的管理,从而进一步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其教学水平。

[1]毛峰.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9-91.

[2]马晓路.体验旅游时代下旅游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1-3.

[3]臧新颖,王慧.构建“双元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途径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134-135.

[4]魏洁文.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供求差距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10(17):88-90.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旅游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