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与基础英语课程配合探析

2014-02-12 14:05刘后青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口语

刘后青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划分,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被细分在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中分门别类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课程的区分,使得各科教学目标更为突出,教学内容更为集中,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英语专业各科都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并且各科教学目标具有极大的相关性。从教学目标来看,英语专业单科目标的实现,对于其他科目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多的帮助作用;从教学内容来看,各个单科之间的合作具有巨大的可操作空间。然而,《大纲》对于各个科目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此外,由于在现实教学中各科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因此各个科目之间应有的联系并没有被给予足够重视。

基础英语和口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两门重要课程,彼此之间关联度较大,教学目标也有部分重叠,因此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较大空间。鉴于两者的密切联系,关于这两门课程彼此的配合和互动教学,此前已经有诸多学者做出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网站上分别以“篇名”中包含“精读”+“口语”以及“基础英语”+“口语”作为检索条件,在“外国语言文学”这一学科门类下检索,共搜索到论文57篇。从中剔除与英语专业不相关的论文以及将口语或公共英语为单一研究对象的论文后,余下共有38篇论文。笔者对这38篇论文做了一番大致的阅读,发现其中有一篇是关于《英语精读》的口语化教学改革,另一篇讨论在口语课没有被开设的情况下,如何在精读和听力课堂中加强口语训练。除去这两篇外,其余文章都是关于如何在基础英语(精读)课堂中加强口语训练。但对于口语与基础英语两门课程之间彼此的配合这一视角,则未被论述。而本文正是试图对这两门课程彼此配合的必要性以及操作方法进行一番探讨。鉴于基础英语本身就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基础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是服务于自身课程目标,本文将偏重于口语课程对基础英语课程的辅助与配合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一、基础英语与口语配合必要性分析

(一)课程划分放大了彼此的差异,削弱了其共性

根据《大纲》规定,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课程被划分为基础英语、口语、听力等多个科目。这种划分主要的依据是专业技能训练目标的差异。口语、听力等课程以单项专业技能为训练目标,而基础英语课程则对这些单项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这种区分,从积极的方面说,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各种专门技能,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基础英语和口语两门课程同属基础阶段重要课程,都以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且都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目标,这些共性使得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对英语的分科学习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联系,并在这些课程之间设置了人为的障碍。而实际教学中,各科任课教师也对这种关联缺乏足够认识,且习惯于“自扫门前雪”。这样一来,这两门课程之间本应存在的联系无形之中被削弱,导致了两者的疏离,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基础英语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

基础英语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形成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教材编排和教学设计中,编者和教师倾向于将英语专业的知识全方位地安排到基础英语课程之中,因此该课程“知识庞杂,条理性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该课程文章偏长、新单词偏多的特点,又使得“课程难度偏大,课程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特点,自主选择教学重难点,教师的主观性加上同一班级任课教师改变等实际因素又会使得“部分知识重复讲授,部分内容却被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课程内部更为科学的设计,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基础英语与其他课程的积极配合。在现实中,基础英语教学内容繁多,但教学课时有限,因此,与其他课程的配合显得更为重要。

(三)口语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口语课程训练目的明确,训练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口语课程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时量较小。在基础阶段,口语课一般都是一周两个学时,学时总量偏少。二是话题缺乏深入探讨。在口语课上,虽然各种热点话题经常被用作讨论的主题,但受限于课时和学生表述能力的局限性,对话题很难进行深入的探讨。三是外教任课局限性较大。外教任课虽然气氛活跃,形式多样,但另一方面,因为对中国热点问题缺乏了解,外教难以组织密切结合学生关注热点的教学讨论。以上因素的存在,外加学生的词汇量的限制等因素,会直接降低口语课程的深度和教学效果。而通过与基础英语课程的配合,将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程配合的几个方面

(一)词汇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基础英语课的新单词向来是学习的一大难关。基础英语课程的新单词,不仅总量偏大,部分单词相对较偏,而且单词偏重于文化类,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够。这一方面导致学生掌握课内新单词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使得新词使用率偏低,降低了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口语课中对基础英语中学习到的新单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增强记忆。

对于某些与某一主题密切相关的词汇,可以采取主题讨论或者主题陈述的模式,要求学生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或者陈述,一方面检测学生对这些新词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引入课外同主题的新单词,扩大词汇量。以杨立明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9单元的Globalization's Dual Power为例,该文以全球化为主题,文章涉及经济的词组有60余个。因为数量较多,且学生不太熟悉,这些词语难以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完全掌握。但是,全球化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口语课堂正好可以利用这个话题,设置专题讨论或者主题陈述,要求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尽可能地有效使用这些词语。这样一来,既能达成口语教学的目标,也能帮助基础英语课程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故事复述与文本评析

对于学生来说,口语训练的内容不仅仅包含日常对话,也包括就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阐述。从思维锻炼的角度来说,深入探讨和阐述的能力比日常对话能力更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和口语教材的编写中,这种能力尚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们更注重语音的纠正和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思维训练比较抽象,难以捉摸,难以编写出具有正确引导能力的教材。口语课程的这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借用基础英语的话题来纠正。基础英语课程一般每个单元会涉及一个话题,而且通常会对课文进行较深入的学习,因此课文涉及的维度较为深广,具有更好的话题性。借助课文,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

为了进行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训练,口语教师可以在借助基础英语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故事复述。以上述教材的第3单元A Dill Pickle为例,该文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涉及到这两个人的过去与现状,以及他们的爱情选择等多方面的情况。要理清故事脉络,需要对故事有详细的了解,因此可以成为思维连贯性训练的良好样板。

(三)教材与教学方法

口语与基础英语两门课程,就教材而言,各有优势。相对于口语教材而言,基础英语的教材具有词汇量大,文本话题较有深度,教材语言文学性特征较突出等特点,但相对而言,教材更新慢,文本较为老旧。而口语教材一般会选择一些热点话题或者观点分歧较多的话题,话题相对较为新颖,但受限于课时,一般不会非常深入。从教材配合的角度而言,主要可以从话题的统一着手。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在基础英语和口语两门课程中有目的的选择相同或者具有较大关联度的内容,一方面利用基础英语课程进行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利用口语课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输出。

就教学方法而言,基础英语与口语各有特色。但整体而言,基础英语课程侧重知识的输入,而口语偏重于输出与表达。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基础英语教师更注重单词、文章结构、背景等方面的讲解,而口语教师会更加突出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因为基础英语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一直存在学习方法单一死板的问题”。相对而言,口语课教学形式多样,学生积极性更高。因此,基础英语课程可以积极借鉴口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被动输入的教学模式改为主动输出的模式,降低教师课堂讲解的比例,加大学生输出展示的比例,从而更好地改进基础英语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英语与口语的课程配合,虽然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的配合却并不多见,因而对于两者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虽然对两者的配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实际上,只有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强两者之间的配合,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林建强.浅谈大学《英语精读》口语化教学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4(3).

[2]刘后青.课程配合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