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

2014-02-12 17:31戴佳言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影视剧影视

戴佳言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

戴佳言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文学名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生存状况堪忧,应该给予极大重视.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影视等相关概念,并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的生存危机、文学名著与影视剧的联姻关系、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之深层动因以及改编后文学名著的生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

新媒体;文学名著;影视化;重塑

新媒体时代下,新传播载体的出现使旧传播载体受到冲击,传统的文学样式出现颓然的局面,传统文学名著挣扎着适应全新的生存环境,事实上,新旧更替需要长期的磨合过程,文学正是在这种磨合的过渡期中尴尬的努力着.在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学名著逐渐丧失了传播的主体地位.所以,传统文学不得不找寻新的生存之路,以应对不乐观的生存环境.

1 基本概念透视

新媒体是近年来探讨极为火热的问题,新媒体迅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显性的变化,比如:新的网络交流平台——微博的兴起,让更多的网络用户拥有更加独立自主的话语权;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电视、各种移动终端走进人们的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媒体呢?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比较广泛能够接受的定义是:新媒体是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宽带局域网络、卫星、无线通信网以及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设备向受众提供各种信息、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新媒体主要依托于技术的发展革新,在具体应用领域和功能上有别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样式,以高新技术的便捷化、传播速度的迅速化、传播样式的多样化而吸引广大受众.

在我国的文化历史长廊中,文学的历史久远,并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学作品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描摹和情感的抒发,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应客观现实、表达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形式.它体裁多样,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童话故事等.它是作家沟通世界、反映世界、记录世界的重要手段.而那些文学名著则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和专业的判定、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深刻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后世文学的创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经典之作.

影视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结合,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法,通过声音、画面、蒙太奇、人物表演、故事情节等形式进行表现与传达,是一种极具感官冲击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就是将书面文字与影像艺术重组整合,以更加立体、有血有肉的面貌展现在受众面前.

2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的生存危机

2.1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学名著阅读方式的冲击

在电视的多感官刺激、网络的海量信息、智能手机的方便快捷状态下生活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拿起一本书安静的阅读.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节目,打开电脑搜索咨询讯息,在手机上任意搜索自己想看的书籍、视频,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文本阅读的方式所带有的滞后性特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步伐,文学文本拥有了全新的传播载体,即电子媒介传递,人们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或是手机上搜寻电子版内容,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获取.电子书的兴起,使读者摆脱了文本阅读的多种局限性,使阅读成为一种便捷省力的享受.这些多元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原本依托文本生存的文学样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2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读者群体的流失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映像世界,让人们应接不暇,人们沉浸在对新事物的积极探索之中而忽略了传统事物的尴尬存在.面对着快速发展的新兴传播媒介,文学名著传统读者的注意力被逐渐吸引,发生了明显迁移.人们更多地关注影视带来的影像世界,以及手机提供的接触外界的微型窗口,传统的读者受众群体逐渐偏离原来的阅读世界,大量读者流失,让文学名著置身于艰难处境当中.

2.3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地位逐渐边缘化

文学边缘化是指文学失去了它在艺术大家族中的主导地位,已由艺术的中心沦落为边缘,其主导地位被影视艺术所取代.文学地位的边缘化是伴着新兴传播媒介的兴起而逐渐严峻起来的.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更愿意沉浸在影视、网络媒介之中来消磨自己的闲暇时间.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消费时代而不断壮大的,文学不仅需要满足自身的艺术审美要求,而且需要到市场上接受检验.但是不得不承认,图像传播的兴起使得文本传播的传统形式逐渐趋于边缘.

3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与影视剧的联姻关系

新媒体的发展势头猛进,它与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全新的传播模式下,影视剧与传统文学名著的碰撞产生了极其微妙的火花.二者形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联姻”关系.

3.1 丰富影视剧的传播内涵,增强文化厚重感

影视剧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的好坏,一个经典的故事原型是打造一部优秀影视剧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影视剧市场出现了剧情雷同情况,比如:《奋斗》、《裸婚时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等电视剧中女主角偷户口本私自与男主角结婚这一剧情频频出现;《雪豹》、《利剑行动》、《黑狐》、《铁血玫瑰》等抗日剧出现主题重复情况,这样的电视作品让人们感到审美疲劳,影视剧主题内涵单一已成为我国影视界的诟病之一.针对影视剧本匮乏、质量低下这一问题,众多影视剧导演、编剧将目光投向了文学名著,文学作品的丰富性解决了影视剧主题的单一性这一问题,丰富了影视文化内容.同时,文学名著中的艺术升华与人生感悟哲学能够增强影视文化传播的文化厚重感,潜移默化地给观众带来或深或浅的影响.

3.2 拓宽传统文学名著的生存空间,挽回部分读者流失

我们在上面提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应接不暇,新事物的多样性让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文学作品,快节奏的生活更是让人们一直忙于奔波,没有时间沉浸在书香雅室中给自己的心灵做个SPA.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影视剧的繁荣,这为传统文学名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使得传统文学名著以影视剧作品的呈现样式获得重生,以更加多变的面貌辐射更多的受众群体,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到影响传播的过度,从而拓宽了文学名著的生存空间.影视剧作品所带来的感官冲击,让沉寂的文学重新回归人们眼球,挽回部分流失的读者.

4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影视化重塑之深层动因

新兴电子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予传统文学名著以极大的冲击,在全新的生存环境下,传统的文本传播样式不得不作出适应现实状况的变革.在以影像传播充斥人们感官世界的传播主体样式的感召下,名著的影视化重塑是适应全新的传播形式的必然选择.文学名著影视化再造是名著与影视的双赢:一方面传统的文学名著通过影视再造的方式实现了文本传播范围的扩大,使得文学名著找到了全新的寄托形式,实现名著在新环境下的复活;另一方面,影视看准了名著被影像社会所吞噬的有利因素,将其隐含价值重新挖掘,以达到影视再造的商业性目的.

4.1 文学名著的文化价值

文学名著饱含了其固有的文化价值属性,我们说“文学是历史”,不排除这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文学对于历史是丝毫不留情面的,它可以歌颂历史,也可以谩骂历史,对于我们而言,需要理解文学夸张、虚构下的真实,看透这份真实,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进而间接了解历史.《红楼梦》在宝黛的爱情悲剧的薄纱遮盖下,对于封建腐朽的官僚制度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直指传统的政治文化.《西游记》更是披着魔幻的外衣,对师徒四人进行人物个性化的描绘,展现人物对传统文化的挣扎与反抗.文学名著不仅是文学的绽放,更是对历史时代的真实吐露,从这一层面来说它们具有浓重的文化所指.理解好文学作品本身,也就是对历史的深入体会.四大名著文本本身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其经典文本在纸质媒介传播时代具有历史经典性,但是在如今新媒体作为载体的传播时代,对其进行影视化改编从文化层面来讲,又反应了大众需求的普遍适应性,这也是文学名著的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

4.2 文学名著的商业价值

文学名著除了具有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商业价值.作品的商业价值是作品文学地位的附庸,一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高,其价值链条就越广泛.新媒体时代具有快捷多变,追求多元价值,最大收益的特点,只有关注度高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文学名著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文本本身就带有极大的光环,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往往带有神秘的色彩和深刻的印记,导演和编剧纷纷选择将其进行影视化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博得人们的关注,无论是褒还是贬,有关注才有进一步的发展,更赤裸的说就是更有利益可图.当代影视剧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制作的费用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保证高回报率是不会轻易进行运作的.对于文学名著来说,参与者能够从中挖掘出众多的亮点、热点和卖点,这些都是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前提.比如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从选角、拍摄到最后的开播更多的是在受众的吐糟中顽强进行的,纵然这样它依然给导演、演员带来了较好的收益、金钱、名誉,因为他们翻拍的是《红楼梦》,正是站在《红楼梦》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才为该剧插上了成功的翅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文学名著蕴含的极大的商业价值.

4.3 文学名著母本的稳定性

文本作为经典的纸质传播载体,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稳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有需求时很方便就能够找到它,也正是因为稳定性这一特点使得文本的影视化重塑成为一种可能.影视剧是一个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包罗万象,但是在当今视觉影像占据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受众需求的多样性也让编剧们应接不暇,剧本完全依靠原创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编剧们常常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担心剧本题材是否能满足观众需要,是否会名利双收.基于此,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都把目光锁定在经典的文学著作上,文学作品的高度稳定性给编剧带来了“二次创作”的源泉,能够被影视化改造的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这样编剧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直接的改编和艺术加工,将现成的文学语言转换成所需的影视对话语言,并将语言音乐化、图像化,通过拍摄技巧的运用达到影视剧所追求的表达.文学名著母本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剧本创作的速度,同时,这种高效的影视化的改编能够适应新媒介带给我们的时效性的变化.近年来由文学作品改编成为影视剧的作品很多,比如王全安导演改编的陈忠实先生的同名小说《白鹿原》;李安导演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导演改编的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的电影《一九四二》等等,它们都重新回到依赖文学的浪潮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更广阔的解读.

4.4 文学名著当代传播的适应性

新媒体时代文学名著的生存现状是不乐观的,面对着新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读者受众群体的流失以及文学地位边缘化等严酷现状,我们不得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现存的问题.文学作品的影视化重塑不仅实现了文学名著在新环境下的重生,同时这也是其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满足受众期待的必然要求.视觉影像时代已经到来,电影、电视这样极具视觉、听觉效应的全新的传播形式,正以它们不可抵挡之势逐渐取代传统的文字传播.文学名著从开始的文字传播到电影、电视剧的传播,这种媒介的变迁实际上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带给我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换言之,人类拥有了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社会活动.媒介是承接讯息的载体,媒介的发展决定了讯息传播的质量和厚度,所以从根源来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面对着新的媒体环境,文学名著选择新的传播形式是极其明智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文学作品应该不断变换传播样式,以适应传播环境的变迁和受众品味的改变.

5 新媒体时代文学名著影视化改编后的生存状态

文学名著不同于现如今爆红的网络小说,单从内容质量上来说,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文化积淀的思想结晶,是有内涵、有价值的经典读本.正是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属性,使得一般受众不容易接受,不易体味作者的弦外之音,不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因为这些原因普通受众很难静下心来仔细地去阅读,但经过影视化解读后的文学作品则会以更加通俗的形式和平易的姿态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使得受众的接受范围逐渐扩大,让逐渐消沉的文学名著重新回归到观众的视线下,为这些经典文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影视化改编能够刺激阅读,并逐渐弥补读者流失的情况,让文学作品更加华丽地回归大众,绽放光彩.很多经过影视化改造后的作品,重新以电视剧本为依托,将作品重新包装发行,获得二次销售的机会.现在我们在书店里看到的畅销书榜单,排名靠前的绝大部分都是近期在荧幕上热播剧目的文学原著,在影视剧开头部分写道“本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这句话是很有实际效用的.

6 总结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更加高效快捷的时代,如何扬长避短,将文本与影视完美结合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文学名著的影视化再造应当遵循原著的基本意旨.改编是一种适应影视传播方式的对于原著的二次创作,但是这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曲解,应明确影视剧改编对于受众的感知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它的改编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二,避免陷入仅向金钱看齐的误区.文学名著的影视再造是为了扩大在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群体,实现其当代传播的可能性,从而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影视的改编不仅是利益的趋动,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良性过渡.

[1]马晓虹,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的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61.

[2]金芝.论名著改编[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3(1):24.

[3] http://www.qstheory.cn/wh/whsy/201212/t20121207_198887.htm

[4]斯蒂芬·小约翰.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Film and TV Remodeling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Classics in New Media Age

DAI Jia-yan
(College of Litera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00,China)

In new media age traditional literary classics has faced a great shock,should be given great atten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new media,film and television,and discusses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remodeling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classics from some aspects of new media era survival crisis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classics,alliance between literary classics and film and television,deep motiv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remodeling of literary classics as well as survival state after adaptation etc.

new media;literary classics;film and television;remodeling

G22

A

1008-7974(2014)03-0128-04

2014-03-25

戴佳言(1991-),女,吉林白山人,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章永林)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影视剧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Back to the Classics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