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文报业集团“2014马年春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基于批评性话语的视角

2014-02-12 05:47■刘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词频报业澳洲

■刘 琛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2014马年春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基于批评性话语的视角

■刘 琛

本论文以澳华文媒体为对象,以对2014年马年春节报道为案例,运用语言学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辨析两类媒体在诠释中国文化形象时,如何通过话语策略实现其涉华报道议程,以及所采用的新闻框架的差异。研究主要以新闻价值构成的五要素为框架分析的依据,这五要素分别是时新性(timespan)、接近性(proximity)、显著性(Eliteness)、重要性(Importance/Superlativeness)和趣味性(Human Interest)。研究方法主要采用Wordsmith5.0对词频(wordlist)与词语搭配(concord)进行分析,评估上述要素对所选媒体的影响权重。以此为基础,鉴别所选媒体对中国文化事件的态度与议程设置。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次选择了马年春节这一时间性较强事件,因此时新性要素可以忽略。此外,根据其余四要素的定义,确定词频分析更适用于衡量重要性与趣味性,而词语搭配分析则更有助于评价接近性和显著性。为了更符合新闻框架分析的基本路数,在分析词频与词语搭配的结果时,辅助以新闻学内容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研究;华文媒体;中国文化;澳洲中文报业集团

一、对重要性与趣味性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Chinese Newspaper Group)创办于1986年,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华文新闻集团(the largest Chinese newspaper group in Australia)。它现已融入澳华人社会并扩及很多领域,发展成为旗舰式传媒集团。每天,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都会及时为澳大利亚华人社群提供各类资讯。集团凭借(视角)均衡且富有活力的新闻报道成为华人社区的砥柱(mainsta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事实上,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是澳媒体伦理的砥柱(In fact it is a mainstay of the ethnic media in Australia)”①。

借助哈佛大学图书馆Factiva数据库,以“马年春节”为检索词,检索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的新闻,发现其中收录的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报道的新闻共计74条。

1.重要性分析

概括而言,新闻框架中的“重要性”是指新闻事件本身对国际、国内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因此,分析一个媒体的重要性原则能够集中反映其对新闻的把关标准(Gatekeeping principle)。本研究在辨析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报道框架中的“重要性”原则时,选择从词频分析加新闻类别分析入手。在此,选择实词进行词频的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马年春节报道最高词频词汇统计(前10名)

通过词频分析可见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马年春节的报道量较大。词频分析显示该报的新闻选题比较丰富。就新闻类别而言,根据詹姆斯·韦佛(James Weaver)等人的研究(1984:356-363),新闻可以分为政治、经济与外交等17类,见图1。

上述统计说明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新闻议题涵盖的类别总体上较为有限,但是对于重要事件能够做到及时报道。此外,它对中国话题的关注较为全面,有助于读者掌握各类信息,例如:政治(占35%)、文化(占19%)、经济(占14%)和社会民生(占14%)等,因此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海外华人华侨深化对祖籍国的了解。

图1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马年春节报道新闻类别统计

2.趣味性分析

趣味性框架(human interest)体现了一个媒体对于公众兴趣点的定位。以传媒巨头默多克(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为例:它青睐的“有趣的”新闻是著名的3S,即:性(sex)、体育(sports)和丑闻(scandal)。因此,负面事件(negativity)更有新闻价值。

根据新闻标题在新闻中的特殊重要性,本研究对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报道的74条新闻的标题进行词频分析以判断其“趣味性”原则(见表2)。

以此为基础,为了明确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趣味性框架是否偏向负面性,本研究进一步对文本作出新闻内容分析。根据传播学者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 1952年)和巴迪(Richard Budd 1967年)的定义,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媒体态度呈现出以下突出特征(见表3):

表2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马年春节报道新闻标题最高词频词汇统计(前10名)

表3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马年春节报道新闻立场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澳洲中文报业集团与澳洲中文网等澳州主要华文媒体的理念不同。一般说来,春节期间的澳州华文媒体对所报道的事件几乎全部表示赞许。以澳州华文网络媒体主力军的澳洲中文网为例,该媒体对所报道的新闻几乎100%持肯定立场。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喜气洋洋的马年春节。然而,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报道中肯定立场为38%,批评为22%。其中,对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报道均持中性或表扬立场。对于大陆的各类话题,总体上以肯定立场居多,批评的焦点集中于“无视中央禁令,公务员顶风作案给领导送礼”等春节期间大陆个别地区出现的贪腐现象。此外,“楼价过高”“有条件的家庭更愿意选择私立医院‘马上生子'”以及“贵州芦笙场废弃显示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冷落”等大陆民生与文化问题都引发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担忧甚至质疑。

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发现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对中国文化事件的基本态度是支持与赞美,其立场是在春节之际,媒体的首要责任是增加喜庆祥和的气氛。在选择新闻事件时,它能够关注澳州华人社区的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联系纽带的积极作用。综合来看,这种框架体现了“和为贵”和“喜上加喜”等传统中国文化观念对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深刻影响。对于该媒体所面向的华人华侨用户来说,大体可以接受。与此同时,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西方新闻价值观所崇尚的“坏消息才是好消息(Bad news is news)”的影响。因此,它对春节期间出现的负面事件密切关注,认为这些事件同样具备新闻价值。从传播效果来看,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趣味性框架基本符合澳州华人华侨的文化理念,但同时也比较强调即便大家都怀有欢欢喜喜过个年的愿望,但告诉公众应知却未知的信息更重要。从文化观念的角度判断,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作风或许能够得到“现代派”华人华侨的响应,认为新闻报道无需过于顾及阖家欢乐的节日背景。然而,年长或传统的澳州华人华侨是否会认同“负面才是新闻价值”的文化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对接近性与显著性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1.接近性分析

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因为该新闻事件与自己生活的地方或者文化联系密切(geographical and/or cultural nearness/closeness)而选择阅读。通过词频分析,可以发现在接近性方面,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将澳州华人群体作为最主要的报道对象,这符合来自华人并为华人服务的要求。通过词频分析可见排名前10的与地点、社群(community)或文化有关的词都与澳华人息息相关,例如:“中国”“马年”“春节”和“春晚”等。此外,代词的使用也传递出亲切与温暖的信息,例如:“大家”“我们”和“朋友”等。从这个方面来看,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非常注重在澳华人的情感诉求,也愿意成为连接华人社群的桥梁。

然而,新闻框架研究应注重总结与剖析媒体的理念和原则。为了更为准确地评价其接近性框架,本研究补充了新闻传播学内容,分析并发现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对“接近性”的定义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见表4)。

表4 澳洲中文报业集团马年春节报道对象区域统计

分析结果显示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视野较为宽广并且成熟。首先,它对在澳华人的祖籍国非常关注。相比而言,澳洲中文网等部分华文媒体大多将“接近性”的距离限定于澳大利亚境内,所以有关祖国的信息更多地体现在我国驻澳使馆或总领馆等机构如何参与华人的庆祝活动并致以问候等。其次,澳洲中文报业集团与澳州主流社会的交流广泛,涉及政府、机构和喜爱中国文化的普通民众等不同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凭借这些资源为华人华侨融入澳大利亚提供更好的平台。这个优势是多数澳华文媒体所欠缺的,它们虽然与主流社会也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但是主要为两类:一种是广告客户,另一种是我国外交机构或在澳华人组织自己积累的“人脉”。因此,这部分媒体对主流社会的报道多数为马年春节促销计划和澳政府人士参加华人春节庆祝活动这两类。可以说,读者仅凭这些信息难以感受到澳主流社会与自身生活的“接近性”。第三,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将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乃至世界华人的春节话题都视为有“接近性”,从而生动地体现了“天下华人一家亲”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相比而言,很多澳华文媒体的“接近性”框架则稍显狭隘。其聚焦的活动几乎全部为墨尔本和悉尼等澳州主要城市的华人的马年春节活动,而且内容也比较单一,多为联欢会、庆祝活动、迎春茶话会和演唱会等,其对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华人如何共庆春节则鲜有涉及。

综上所述,就相近性框架而言,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立场是以华人为本,这一立足点值得肯定。此外,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对全球化背景下“华人圈”的定位较为科学,有助于提升华人的集体认同感。

2.显著性分析

显著性是指新闻是否为名人消息并因此具有轰动效应。为了测量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如何界定“名人地位(elite status)”,本研究通过词频及内容分析,锁定它在马年春节报道中,呈现的习近平、李克强、潘基文和马英九等人。通过Wordsmith 5.0对词语搭配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显著性框架的三个突出特点。

首先,职务或级别决定相关新闻的显著性。以标题中出现“习近平”的9条新闻的修辞方法为例,其基本遵循的路数是,运用不同方法强调他的国家领导人身份:

例1:……理由是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

例2:……许多外国领导人纷纷给中国人民拜年……回首2013年,是习近平外交开局之年。

例3:……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于马年前夕,一口气推出两个全新执政决策机构……

例4:……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农历马年前夕,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冬季那达慕活动现场……

例5:国家主席习近平明言要严打迷信,……

其次,社会名人的显著性取决于“娱乐效应”。凭借显著性而得到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关注的非政界“名人”都是社会新闻甚至是娱乐版报道的对象。通过分析74篇新闻报道,除去习近平、马英九、潘基文和安倍等政界名人外,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主要是马云、郭台铭、陈光标和崔健等。有关他(她)们的新闻均以坊间的热议为主,不属于提供信息或观点的硬新闻,更符合软新闻的特征。

第三,普通人新闻的显著性与所关联的“名人”的显著性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百姓故事中出现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那么该事件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例如:东海官兵迎新春的新闻是因为宋祖英前去做慰问演出;以纽约和越南等地华人为案例介绍全球同贺马年春节是因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孙国祥夫妇参加帝国大厦亮灯仪式,以及越南著名经济学家范芝兰接受《人民报》专访等。

总之,在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新闻框架中,显著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所体现的三个特征也值得研究。第一个特点体现了澳洲中文报业集团在评价显著性方面,遵循了国际新闻界的普遍原则,即名人效应。对与国外既有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的新闻,该报倾向于强调报道对象的身份以证明这则新闻的价值。第二个特征则反映出它在当前新闻伦理论争中的倾向性,即不再完全遵从成为社会典范并以教育公众的传统新闻观,而是更愿意呼应甚至迎合部分读者的兴趣。第三个特征较为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或东方文化的影响。一般说来,西方媒体认为具有新闻价值的普通人的经历必须能够反映西方文化价值观,例如:追求自身价值,抑或是诠释了实现梦想的公平机会与权利等。因此,故事中是否有名人参与或得到肯定并不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上说,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所选择的百姓生活除了需要倚重社会热点之外,还需有赖于“名人”才能提升其显著性。

三、总结

通过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以新闻学框架理论为指导,对澳洲中文报业集团中国文化事件报道的新闻特点尤其是规律性认识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在“重要性”方面,澳洲中文报业集团能够关注与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在“趣味性”方面,视角比较均衡,没有和部分网络媒体一样迫于市场竞争而只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在“接近性”方面,立意高远,能够聚焦全球华人。与上述优势相比,澳洲中文报业集团的“显著性”原则显得有些滞后,过于看重“名人”的新闻价值。总的来说,澳洲中文报业集团所秉持的新闻框架是积极科学的。这种新闻态度说明了作为华文媒体,它能够为澳洲华人华侨作出有益贡献。

注释:

①The Chinese Newspaper Group the Largest Chinese Newspaper Group in Australia.http://www.1688.com.au/about/index.shtml.检索日期2014年3月11日。

① Bednarek,M.&Caple,H.2014.Why Do News Values Matter?Towards A New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Analszing News Discourse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beyond.Discourse&Society,vol.XX,X,pp.1-24.

② Blommaert,J.&Bulcaen,C.2000.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vol.29,pp.447-466.

③ Budd,R.W.,Thorp,R.K.&Donohew,L.1967.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New York:The Macmillan.

④ Cohen,B.1963.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13.

⑤ Fairclough,N.1992.Critical Linguistics in William Bright(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73.

⑥ Fowler,R.1991.Language in the News: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London&New York:Routeledge,p.71.

⑦ Goffman,E.1974.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1st Edi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⑧ Lasswell,H.D.,Lerner,D.&Pool,I.S.1952.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ymbols.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⑨ Lippmann,W.&Merz,C.1920.A Test of the News.The New Republic.vol.23,p.11.

⑩ Weaver,J.B.,Porter,C.J.&Evans,M.E.1984.Patterns in Foreign News Coverage on U.S.Network TV:A 10-year Analysis.Journalism Quarterly.vol.61,Summer,pp.356-363.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 俊】

猜你喜欢
词频报业澳洲
享誉海内外的澳洲奶酪
澳洲动物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