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建设环湾城市体育带的战略构想

2014-02-13 03:20郭向荣于传伟
体育科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泉州市体育场地泉州

陈 冲,郭向荣,于传伟

(1.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3.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建设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和体育多元化复合的巨大系统,现代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多元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体育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作为一项具有无限增加潜力的产业、作为一个亲和社会、沟通人际的媒介以及作为现代人积极体验和实践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战略而加以组合应用。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产业高度聚集区的中心地带,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体育产业高速发展,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群众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赛事举办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了第十二个五年的新时期下,泉州市委市政府在《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突出环湾区域规划建设,加快泉州环湾沿江发展,推动环湾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泉州雄厚的体育产业优势、渊源流长的闽南文化底蕴、“爱拼才会赢”的城市精神、广阔的海岸线等独特的社会、经济、侨台、人文、区位、地理优势资源,勾勒好环湾城市体育发展蓝图,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形象,打造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海湾新型城市,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术期刊网广泛了解关于城市与体育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1.2 访谈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就相关问题走访了泉州市体育社会学界、城乡规划方面的有关专家、领导,听取他们的看法、见解和对策。

1.3 田野调查法

通过实地的调查,对泉州环湾城市现有的相关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为研究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

1.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的方法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泉州市建设环湾体育带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泉州市建设环湾城市体育带战略构想的解读

泉州市建设环湾城市体育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基于对泉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布局思考,是对泉州环湾城市优越条件准确认识的结果。环泉州湾城市带包括环绕泉州湾的泉州主城区和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全部和南安市6镇,总面积约2 777 km2。环湾城市带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雄厚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域内拥有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山体、滨海水系等生态系统;绵长的沿江和沿海线,拥有得天独厚的沙滩自然环境,这些都为环湾城市体育带的建设提供了独特而又优美的自然环境;泉州自古海运就非常发达,规划中连接海港、空港、铁路全立交快速便捷的现代化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网络正逐步实现,城市内以及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非常便捷;另外,泉州的经济发展迅猛,至2012年,已经连续14年位列福建省经济发展第一名;自然、交通、经济,包括渊源流长的闽南文化底蕴,这些都为建设环湾城市体育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泉州人民已经认识到了环湾区域的优势,在《纲要》中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做了长远的规划,也对泉州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宏观规划,包括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等产业;推进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申办或配合申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单项赛事,培育有影响力、有泉州特色的赛事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体育俱乐部,建设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城市,引导并促进体育消费,打造海西运动休闲之都。综合以上各种条件和因素,笔者大胆提出了建设环湾城市体育带的战略构想。

2.2 泉州环湾城市体育资源的现状

体育场地场馆设施。从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数据来看,泉州环湾城市市区、晋江、石狮、惠安、南安体育场地总计达到5 162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达到3 469个。此后,泉州市以“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为契机,兴建、改造了一批体育场地场馆,市各类体育场馆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大幅度增加。

丰富的民间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两岸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泉州积极利用地方传统体育内容,且与一海之隔的台湾民俗一脉相承的历史资源,积极开展对台民间体育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举办了五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利用五祖拳文化平台,先后举办了多场次海峡武术交流赛事。2009年,永春白鹤拳史馆成功开馆,吸引了众多的海外、台湾同胞前来参观交流、文化寻根和技艺切磋活动。

体育赛事层次不断攀升。2008年,泉州市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至2011年,泉州已累计举办市级以上群众体育赛事1 300多场次,其中省级200多场次,国家级50多场次,国际级30多场次。除了国内赛事,近些年泉州也开始举办较为大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如2011年成功举办由32个国家和地区1 0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第十届亚洲空手道锦标赛暨第十一届亚洲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2011年8月份成功承办了由中国、俄罗斯、德国、秘鲁4个国家代表队参赛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泉州站)赛。此外,泉州已连续多年举办“宝珊杯”国际网联女子巡回赛。通过承办国际化赛事,进一步提升了泉州城市影响力,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报道,让更多的人们包括外国友人认识泉州,了解泉州。

体育产业高度发达。早在2007年12月,晋江就成为继深圳和成都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也是获得这一殊荣的首个县级市。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市体育中心经营收入逐年递增,管理日渐规范,服务公众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体育运动装备生产为主的体育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全市有大小体育运动装备生产企业3 000多家,涌现了一大批名牌和驰名商标企业;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之后,福建省201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将泉州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带的中心,晋江和石狮则是推动产业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泉州还将与厦门、漳州共同打造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此外,“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发行体育彩票30多亿元。这些为全市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3 泉州市建设环湾城市体育带的战略构想

2.3.1 加快环湾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宜居性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文化、城镇化进程、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的体现,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欧美发达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对能够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事业高度重视。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体育设施规划体系中,更注重人们对开放空间的体验,强调体育设施与城市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社区许多设施都与公园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社区健身路径都建在公园里,游泳池往往同时成为公园的水上娱乐设施,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泉州市体育场地种类相对比较单一,而且比较集中。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市体育场地建设主要集中于篮球场、小型运动场以及排球场,三类场地建设高达82.3 %。同时,这些体育场地、场馆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市区以及晋江市。整个泉州市只有江滨一个体育公园,像体育广场等目前还处于空白的阶段。体育场地种类的单一、体育场地的过于集中导致公共体育场地供需出现了较大的失衡。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经验,同时结合环湾城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借着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态势,加大在泉州市环湾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城市宜居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2.3.2 充分挖掘传统体育资源,加强对台体育文化交流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地,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居全国第三,传统文化氛围浓郁。泉州不仅有五祖拳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武术项目,还有拍胸舞、端午节闽台对渡文化习俗、泉州刣狮、“蛇脱壳”古阵法这样集音乐舞蹈、传统体育、民俗文化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对台民间交流的前沿城市,形成了每年定期举办的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五祖拳文化交流和相关竞赛活动、海峡两岸武术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项目。同时,还利用泉州少林寺、永春白鹤拳史馆等为平台,积极开展相关旅游观光和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台湾同胞前来参与。例如,仅在2010年,泉州少林寺,永春白鹤拳史馆先后接待有组织的台湾体育文化交流团体就达到70多场次,2011年举办的第五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则吸引了超过十万两岸民众的参与,用“海上泼水”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共庆端午,交融情谊。

当前,人们对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步提升,对台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因此,应充分挖掘现有的传统体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活动质量,把闽南特有的文化,以及泉州对台特有的地理优势,发扬光大,打造成为我市的一大亮点。

2.3.3 创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

大型、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能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刷新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第二,大型、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能够拉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此外,赛事的举办,能够推进当地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泉州市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2011年成功举办由32个国家和地区1 0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第十届亚洲空手道锦标赛暨第十一届亚洲青少年空手道锦标赛,2011年8月份成功承办了由中国、俄罗斯、德国、秘鲁四个国家代表队参赛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泉州站)赛。此外,泉州已连续多年举办“宝珊杯”国际网联女子巡回赛。但是,这些赛事的举办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像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则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并且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因此,泉州应该依托环湾区域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当地的海滨自然资源与体育资源,设计、打造一项大型、高水的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泉州城市影响力,提高民众体育水平,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2.3.4 利用海洋资源,打造环湾城市体育休闲带

泉州湾,北起惠安县的崇武半岛,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海岸线140 km,岸线蜿蜒曲折,多港湾、滩涂及岛屿,有着发展体育休闲项目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白浪黄沙,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海湾中风平浪小,沙质细腻柔软,水下无礁石,具有鲜明的滨海特色。适合开展游泳、帆船、冲浪、滑水、划船、海上垂钓、潜水摩托艇等水上休闲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同时还能够带动包含交通、旅行社、旅游商品业、餐饮业相关的服务业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为主而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目前来看,泉州湾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体育休闲活动项目的开展、海洋资源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开发了一小部分的海滨浴场供人们游泳使用。根据“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整个发展的趋势,应充分利用环湾海洋资源,开发具有泉州独特气候特征、资源特征、生态特征、环境特征、人文特征、滨海特色的体育休闲产品,打造福建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环湾城市体育休闲带。

3 结束语

《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的城市和现代产业发展重心向环湾区域靠拢。体育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因此,泉州市体育事业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环湾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体育资源,加快环湾城市体育带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加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以及对体育活动与大型赛事的生态承载力的评估,防止资源承载负荷过大、生态环境恶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环湾城市体育带成为城市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1]泉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35-42.

[2]洪南福.区域空间整合构建滨海中心城市——环泉州湾城市带规划发展战略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7,32(2):93-96.

[3]鲍明晓.论体育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1-8.

[4]颜雪珍,王珊珊.奥运后泉州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R].福建: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9:30-36.

[5]颜雪珍,于传伟.泉州市群众体育发展研究报告[R].福建: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14-17.

[6]孙虹,苏巧凤.侨乡泉州体育产业给力,城市形象提升[EB/OL].(2011-08-16)[2013-12-20].http://www.chinanews.com/qxcz/2011-08-16/3262281.shtml.

[7]李蓉.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需求及分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2-5.

[8]孔庆波,崔瑞华.基于供求理论反思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32-36.

[9]刘雪丽,李鹏举.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水平的影响[J].运动,2012(6):32-34.

[10]李刚.对厦门马拉松赛成功打造城市名片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S1):178-179.

[11]曹卫,郭炎林.滨海体育休闲的理论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7-10.

[12]曲进,洪家云.论滨海体育休闲[J].体育文化导刊,2010(7):15-18.

[13]曹秀玲,张俊伟.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承载力及其预警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62-64.

猜你喜欢
泉州市体育场地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