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观的理解和解析

2014-02-15 09:14张雪松
园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效果

文·图 ◎ 张雪松

张雪松 唐山市大城山公园技术室,高级工程师。

笔者从事园林多年,对于一切的景观设计与效果分析都倍加关注。声景观是个新兴学科,是一种听觉景观的理念,主要研究人们对于声环境的感受以及声音如何影响人的主观感受。美好的声音不仅可以达到怡情、怡性的目的,还对智商、情商、健康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研究在许多美好的声音被漠视、被破坏的今天具有积极意义。

尽管在欧美这一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创作手段和评析方式也五花八门。但在中国,这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它的出现迎合了当代人追求生态、环保、健康、艺术的生活观念,因而备受瞩目。一时之间,各种研究方法、理论包括成果遍地开花,一切都呈现出新事物萌芽期欣欣向荣的姿态。

声景观在园林造景应用上的趋势和问题

现在许多人包括搞景观设计的人对这一理论体系的认知度和应用度还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首先笔者所处的唐山园林管理与设计人员每年都举行几次培训,关于这方面的培训内容经常寥寥几语或是毫无踪迹。只在一些大广场、公园见到过几个规模或大或小的音乐喷泉,与时俱进的变化是喷泉的样子和数量多了几个而已。反而一些高档会所、饭店应用方式要更灵活,比如配以轻音乐和灯光效果的形态各异的水墙,景观效果反而更好。但往往因为地点和场所的制约,做不出好的效果来。

以上情况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声景观的宣传和知识普及不到位;二是声景观的应用方式还很单一;三是声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不够。

声景观的理解深度差

声景观首先是被一批好学人士和求知人士从国外理论中搬过来的,所以一直以来好些人对该理论有种陌生感和敬畏的情绪,唯恐学走了样,或是学不到原汁原味。因此为保险起见,先学些中庸典型的东西,比如音乐喷泉,开始如此还有情可原,长期如此就漏洞百出。原因在于任何一个理论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是不断否定、不断革新的结果,原样照搬的东西是最没有活力和生命力,更何况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体系。

声景观的理解误区

一些“勇敢者”对该理论应用断章取义,对其改革过于大胆。大胆改革没有错,任何新理论的推行和成熟都离不开改革。但改革创新应该有范围,毫无边际的创新不属于任何理论体系。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本质的内涵思想与原则,这些是必须遵守的。声景观的理论实质是用声音要素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美好的声景观环境。因为鸟鸣悦耳,琴弦怡情,涛声豪迈,就大胆地应用于任何一个场所,如:流行歌声响彻操场,鸟鸣虫唱赧然出现在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商场,这样的声音效果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滑稽拙劣。切记声景观绝不是一些好声音的简单位移。

古人对声音美学见解独到

声景观理论是加拿大人于近代提出的,笔者通过学习其应用,研究其精神,发现中国古人对声音的景观效果感悟独特、记述意境深邃,资料详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价值。

古人对声音所产生的景观效果认知独特。从诗词歌赋中可见一斑。诗经中有百余首诗歌描写自然声、音乐声、社会声。其范围之广,描述之妙,记载之详,可堪称声景观经典。这之后其他朝代的古人也对声音的美妙效果有过别具特色的描写。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客,鼓瑟吹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之所以谈及古人非是炫耀或自傲,笔者以为声景观的研究与应用还应深入挖掘一切有关领域的“营养”,不应该局限于时间和空间,民俗与国度,而应广收博取,精益求精。

理解声音效果的重要的意义

1.理解古人对声音的效果描述可以给现代声景观设计提供启发。比如可以在园林造景中布置哪些场景、种植哪些植物、吸引那些昆虫、采用哪些种植模式,以便有利于隔音、造音、传音、滤音。

2.理解古人对声音的效果描述可以给现代声景观设计和创造提供思考。可以为声音美学来源思考:真正美好感人的声景观是自然与生活的杰作;创造思考:应该着眼于模拟自然情景进行声景观创作,但创作绝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精选与加工;选择思考:美好的声音不仅仅是音乐,还可以是语言,或是一段电影声音的剪切、或是名著中一段精湛台词的诵读、又或仅仅是自然的人语;搭配思考:声景观绝不是一些美好声音的简单杂合,例如一些声景观设计师把好多虫鸣搭配播放,因为缺少变化,和对自然虫音的研究,效果差强人意。

3.美好的声音,离不开情景交融的场景,其关系犹如骨与肉,毛与皮,可有些自以为高明的设计师在声景观设计与应用上,却做着骨肉分离的工作,结果自然惨淡收尾。不是在皮上努力培养出漂亮的毛色,而是做换皮替毛的蠢事,尽管皮子再柔和,毛色再光亮也无法怡情悦耳。原因就在于,这样的分离结束了声音的生命,死的东西没有活力和变化。诗经里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层出不穷,虽纸传笔绘,却几千年来熠熠生辉。可见声景观设计必须注意声由景出,贴切自然。景离不开生活、工作、休憩场景;景离不开风俗、地域界定。好的声景观应该恰如其分,自然、动态、变换,该发则发,该止则止,该单则单,该复则复,岂是简单的重复与“黄金音”所能够替代的。

4.关于声景观,音乐家和电影创作者,甚至是歌曲创作者更有发言权。这些人虽然并不精通景观设计,可却对声音效果与搭配具有独到见解和体会。对于每一个新引进或是流行的东西,我们都不应该简单粗暴地伸手拿来模仿,这样的东西永远没有艺术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园林中声景观的营造方法

其实声景观的营造方法很简单,并非只有耗资巨大、气势恢宏的音乐喷泉才最有吸引力。建筑格局上的飞檐、出檐、风铃可以将风雨声阐释得更为美妙;雕塑、石器、瓦罐等艺术小品与水流结合简单布置,也可以营造出具有艺术画面、声音婉转柔和的声景观。这样的声景观布局简单,占用空间小,既可以布置于景区还可以点缀于室内,可见声景观的营造不仅仅依托于音乐、水体、植物,还可以依托于各种器皿、飞鸟、动物、鱼、蛙等介质。

声景观的创作空间极宽,创作手法多变,在创作时候,不必拘泥于一种材料,一种方式,而要因地制宜,巧借挪用,充分发挥想象。植物中也并非只有南方的芭蕉才可以营造出“雨打芭蕉声声急”的效果,北方的美人蕉不仅可以营造出类似的声景观,而且绿叶红花(也有其他花色)兼具娇艳多姿的视觉效果。还有好多植物的应用如荷花、芦苇、香蒲、睡莲、垂柳等都是捕捉自然中风雨之音的高手,不同品种的植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声景观。

此外,植物的栽植搭配方式,种植密度,管理方式,以及生长量与生长势都对景区中的声景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品种多意味着昆虫、鸟雀取食选择面广,是繁殖哺育更多昆虫的前提。植被密度高,复层结构丰满合理,生长良好,可以给昆虫、鸟雀提供完美的栖息场所。所以郁闭好、面积大、管理粗放的景区在昆虫鸟雀的数量和品种上占据明显优势,在吸收噪音,隔绝噪音上表现出色,也更容易营造出美妙的声景观。

声景观实例解析

声景观的典型——音乐喷泉

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感觉颇震撼,也喜爱并乐于欣赏。但欣赏和喜爱的点,与其说是声景观的声音效果,还不如说是视觉效果更让人震撼。喷薄变换的水姿和夏日里飞溅出的雪白水花,以及夜色中绚烂变幻的色彩,相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更让人怡情养目,所以景观效果不免有主宾倒置之嫌。尽管现代跟风之气浓郁,造成该声景观遍地开花,但音乐喷泉将水景观的形态美、色泽美、动态美及音乐的韵律美,完美结合,不失为一个大众喜爱的声景观效果。

1.唐山市惠丰湖夜晚的音乐喷泉瑰丽壮观

2.居住小区内的流水声景观小品

3.牛排店的流水声景观小品

4.大城山公园植被丰富、复层多样的自然植物群落成了昆虫的乐园

5.大城山东园的人工植物群落在声景方面显然有点单一

6.唐山市中大国际的红色飞檐、出檐,既有观赏价值又兼具雨声景观效果

一个印象深刻的小区声景观

唐山市有一个叫做增盛里的小区。这是个震后建成的老小区,尽管在建筑风格上陈旧单调,但的确是一个在声音效果上独具一格的小区。因为陈旧,所以居住在这里的人多是穷人或是老年人。没有汽车的喧嚣,也听不到趾高气扬的人语和喧沸的狗吠,偶尔一两句问答,带着舒缓的和气,闲逸的语调,从楼的缝隙中传过来,小贩偶尔穿行其中,叫卖声有种悠远的意味。这些与这里充足的阳光下安逸的葡萄藤、舒展的南瓜花一样,勾起一种温柔的情愫,是那样熟悉。偶尔有一个人影从窗户上探出头来,日已高升,仍旧睡眼惺忪,头发蓬乱,闲适意味十足。

该小区面积约5 000平方米,都是间距约15米的二层条式楼,小区中央有个面积近1 000平方米的广场。小区被布满了藤本植物和茂密灌木的铁栅栏环绕着,尽管在闹市之中,却独享安逸。静坐在广场的长椅上,小区里虫吟声、鸟鸣声、脚步声、人语声甚至呼吸声历历可闻。不远处的汽车喇叭声,人流声,遥远依稀,越发显得此地清幽出尘。小坐一会顿感心胸澄净、返璞归真、声音体会深刻而流连忘返,适宜闲居、写作或疗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佳的声景观典范,虽非刻意营造,无意之间却达到了极佳的声景观效果。

7.适宜风雨之音的声景观植物如睡莲和香蒲

8.可以美化雨音的声景观植物荷花

9.唐山中大国际成功的水声景观造景:跌水和喷泉与石雕小品相结合

10.唐山世纪龙庭小区“虽由人做,宛自天然”的植被结构为昆虫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丰富食源

一个成功的虫鸣声景观

走在城市的夜晚街头,上半夜喧嚣依旧,车吼人嘈,尤感噪杂无序;后半夜车少人稀,唯有路灯空明,植物单调,布置整齐的绿化带中寂然无声,间或簌簌,有一只老鼠迟疑地穿街而过惶急地跳入垃圾桶或是某饭店的下水道。大多数小区的夜晚是寂静沉闷的。

笔者前两年搬入一新小区,植被丰满,品种繁多,草、灌、乔、藤林林总总。总有拔不尽的野草野菜,于是成了昆虫的乐园。一年比一年多,螽斯、蟋蟀、金蛉子、油葫芦等昆虫栖息在树枝上、草夜间、石缝中,到了夜晚,简直组成了一支浩荡的乐团,上演着变幻无穷、此起彼伏的音乐。兴致来了的,高声嘶鸣,各展绝技;困倦了的就渐鸣间弱,慢慢退出来;间或高兴了又跟着鸣奏一两声。那样自然,那样随性,又那样变化无穷。

有些声景观设计者,也设计了虫鸣,但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他们把原因归咎于对昆虫的种类不够了解,因此没有预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该声景观设置的地点不佳,不该在过于嘈杂区域或灯火辉煌区域设置,情景不能交融,效果自然出不来;二是反复播放缺乏变化,再美好的声音,反复听的结果都会越来越糟糕,这是由听觉和心理双重作用而来的;三是播放音量不当、过高,其目的虽然是引起注意,以便畅听无阻,但往往适得其反。虫音本就变化少,其玄妙美好之处在于其音量抚慰听觉而非刺激听觉,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置身其中可以用听觉捕捉这样的美,也可以忽略不计,独享安静之妙。

声景观在城市景观的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声、背景声、人工声、活动声在人类对景观的认识过程中提供了重要信息,景观设计者应再结合建筑施工和环境艺术进行声景观设计,则更能满足人类活动的各项功能需求,提高客观环境的人性化水平。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效果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