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洞林湖生态公园

2014-02-15 09:14张文婷
园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田新城池塘

文·图 ◎ 张文婷

张文婷 奥丁(上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

郑州洞林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郑州城市发展重心向西倾斜,即着力发展郑西新城。郑西新城中正在开发的、面积达7平方千米的新田城规划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理念,设计集合生态住宅、生态农业、生态商业、生态旅游、生态度假、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于一体,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洞林湖生态公园即坐落在这样一座未来即将拥有7万人口规模的新田城中心,并担负着城市中央公园和新田城绿肺的功能。

相较政策更为动人的是,开发商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期望打造一座既有都市便利又有乡村宁静的新田城,真正实现人与城市、土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因此,无论情愿与否,开发商都必须尽力协调好建设区与环境的关系。这不仅是郑州西城发展的社会要求,更对日后新田城的可持续发展百利无弊。然而事实上,在设计初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包括:

水敏性城市洞林湖位于新田城自然地貌的中心区,是整座新田城的最低处,周围是起伏的丘陵。遇连日大雨,雨水会携带建设产生的大量黄土、泥沙和其他溶解性固体污染物,形成泥水汇入湖泊和池塘。遇干旱,湖泊逐渐干涸,膏腴之地化作尘土,自然湿地日渐萎缩。

水污染郭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通过明渠直接排放在公园北侧裸露的地表上。根据国家2002年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地表水IV、V类功能水域(洞林湖水质符合V类水标准)执行二级标准。而事实上,经过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实验检测中心专业测评,郭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并未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处理厂每日有450吨未达标的中水渗透进洞林湖流域的土地。这无疑使这片生态基底原本就已日渐薄弱的土地雪上加霜。

二线城市可持续发展成功案例较少尽管,“生态”二字已是老生常谈,但在郑州这座二线城市中,真正将生态手段运用到新城开发,并为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帮助的案例,并非屡见不鲜。作为郑州的卫星城,不论是从城镇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都同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难得的机遇。然而,于我们而言,尽可能利用设计体现区域的自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业主提供优质环境,或为开发商打造切实经济的景观,是对生态、栖居最根深蒂固的支持。

设计策略

洞林湖位于新田城自然地貌的中心区,周围是起伏的丘陵,行走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因地貌特征而产生的奇妙景观。在新城的景观设计与公共系统的构建中,水自然成为核心要素。因此,不论是从公园即将扮演的角色还是承担的使命,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与其在新田城建造一个千篇一律的城市公园,不如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掌握提出一些新的思路。郑州作为水敏性城市,全年充斥着干旱和洪涝的矛盾。所以,新城中的水不能是简单的装饰,它与生活在新城的人们根脉相承,是政府、开发商、设计者以及业主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担纲洞林湖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奥丁团队就本案提出“三水之华”的设计理念,将“灵动之水、生命之水、乐活之水”的概念引入公园设计,期望通过本次设计,形成一个活动体验多元化、生态结构多样化的公园,为市民“慢湖生活”提供优质景观场所。

灵动之水——创造灵动跳跃的休闲环境

未来新田城将形成拥有7万人口规模的新城中心,洞林湖生态公园将承担不同人群的各种活动需求。通过合理的设置线性空间,打造一个多元化,吸引人参与、体验的活动区域。经过团队观察,郑州作为缺水型城市,人们对亲水的渴望远远大于设计者初时的想象。因此,公园各个组团在空间环境的规划中十分重视与水面的关系,从公共到私密各个等级的空间设计都有考虑通向水面的视线通廊。围绕着洞林湖布置着宜人的亲水平台、栈道、吊桥和码头,而湖体本身成为空间和景观体系中毋庸置疑的中心。

生命之水——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

2.洞林湖位于整个新田城的最低谷,周围是郑西地区常见的土坎,这对场地与周边社区的联动造成阻碍。同时,郑州是缺水性城市,随着逐渐干涸的湖泊,亲水成为人们日益奢侈的愿望。而作为尚处于建设中的新田城而言,能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乏善可陈。因此,不论是从开发建设和社会效益角度考虑,新田城都迫切需要一处可容纳人们多元活动和引导新生活方式的公共空间

3.设计者在踏勘过程中,发现郭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被直接排放在公园北侧裸露的地表上。而根据专业测评,其水质并未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若长此以往将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绿化掩映中的公园道路

5.设计通过改到将中水引入曝气系统,即公园入口处的跌水景观

6.在距保留的原生湿地不远处搭造了便于观察鸟类迁徙的观鸟阁,成为了孩子们新的秘密基地

7.跨于洞林湖上的吊桥

保护现有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度利用、优化和提升,着力将自然融入到新田居民新的活动方式中去,引导人们健康的户外活动。比如,保留场地现存的植被,在新栽树木的树种配置上力求达到物种多样性,通过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空间的识别性和方向感。保留的芦苇荡和人工湿地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而穿梭在湿地间的木质栈桥则为生活在新城林宇中的都市人提供接近自然的途径。

乐活之水——静态生息的生活环境

围绕洞林湖,设计提出了“慢湖生活”的理念。首先,设计师对有限的造价进行合理分配,以利用现状资源为主,打造主次景观节点。其次,设计师在景观中融入了生态技术,从而在保证优质景观的同时倡导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理念。

实践操作

公园有一道点睛之笔,是公园标榜的“生态”二字的最佳诠释。那就是位于公园北侧的几汪形态柔和、醉人心扉的池塘,其承担着雨水收集、中水净化的功能。为了能解决郭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污染问题,设计师开始记录和观察这片土地。观察发现,洞林湖周边可利用的土地有限,要求建设方腾挪出新的土地作为土地处理的想法似乎不切实际,而在十分有限的公园土地上建设大型机械型水处理装置,则更显得焚琴煮鹤、不合时宜。因此,团队中的设计者综合专家组意见,考虑从曝气塘、活性污泥法、氧化沟中选取一个作为中水预处理的实施方案,再通过对距排污口不远处的养殖鱼塘进行改造设计,形成一套布局紧凑、运行稳定、管理便捷且成本低廉的水处理系统。

经过初步的评估,最终决定以跌水水景作为曝气系统。中水可通过涵管进入到跌水池中,经过层层跌落进行曝气。并且,为了尽可能缓解后续系统的压力,设计者要求在最低一层的跌水水池中种植了除氮能力极强的水葫芦。

8.设计打造了适宜人群活动的空间

完成了预处理部分的设计,鱼塘改造成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就变得有据可依。原本被直接排放在地表上的中水通过改道汇集到公园北侧的跌水景观中,再流经一系列具备平衡水量功能的池塘,在砂砾层和池塘中得到净化。根据odin人工湿地的运行经验,正常情况下经过池塘处理的水质可达到三类水标准。达标后的水被排入洞林湖,成为湖泊水体的补充,或可作为公园绿化灌溉的水源。

但是,就像所有的氧化塘系统可能面对的问题,这些鱼塘也在2014年的夏天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水华侵袭了这些池塘,并且逐渐扩散。这次事件看似是无妄之灾,实际因由却令人心惊。由于一场连日暴雨突发降至,泥水汇入公园湖泊和池塘,再加上郑州地区夏季日照强烈,致使池塘内长出大量的藻类。于是,为了恢复池塘的正常运作,奥丁团队的施工组开始进行人工打捞。但是,由于池塘内藻类生长速度过快,人工打捞的解决办法显得杯水车薪,施工组考虑再三后,决定将水华现象尤为强烈的1号池塘抽干,并重新注入洞林湖湖水。

9.改造后的鱼塘成为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

10.保留的原生态芦苇荡

为了使池塘运行稳定,并且能够有效地将池塘内氮、磷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转移,设计者经过计算,将145千克鱼苗投入4号池塘。微生物和水草吸取水中营养物质,鱼苗则以微生物和水草为食,待来日成鱼长成,人们便可通过垂钓、捕捞等方式收获。

目前,四个池塘和曝气系统运行已基本稳定。虽然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更多的问题将可能接踵而至,池塘是否会结冰,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由于人工湿地并未在该地区运行,因此,建设方和设计团队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替补办法。作为首个在新城建成和运行的人工湿地,设计师虽有必要担心,但仍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如何,通过此项设计,中水污染问题得到解决,开发商的初衷和公园的价值得到体现,并为郑州“宜居健康城”这类水敏型城市的水资源集约利用提出新的思路。

责任

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的日渐衰减、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崩离析,脚下的膏腴之地已孱弱不堪,所有一切有关环境的话题好像总是令人心灰意冷。与之相反,我们却生活在一个对设计尤为殷切的年代。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和社会氛围中,设计的当务之急是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具有价值的创造和解决办法。

这是奥丁团队作为景观设计师的态度:我们渴望解决有关城市发展、环境污染、文化艺术等诸多问题,平衡管理者、开发商、社会组织及广大市民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关系。责任感驱使设计师跨领域地去重新思考和审度这个世界,并竭力为缓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新田新城池塘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南有新田”的时代内涵
热闹的池塘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万州新田港建成两个多用途泊位
乐志婷作品
长江新城
池塘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