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4-02-25 06:43吕俊芳
海洋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辽东湾遗产文化遗产

吕俊芳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渤海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吕俊芳1,2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精髓,其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考察等价值极大,利用具有地方特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抓手,也是文化繁荣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途径。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解析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功能;运用实地调查、半结构访谈等方法梳理了渤海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现状,诊断旅游开发利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渤海辽东湾

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今人类社会活动的积淀和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利用其发展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抓手,也是地域文化繁荣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途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1 历史文化遗产内涵、类别诠释

历史文化遗产泛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各类社会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活动痕迹和遗物,包含除现代人类社会产物之外的所有历史时期、所有表现和存在形式的历史产物。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社会性、阶段性和文化性等内涵特征[1],人类发展过程中,通过生产、生活等的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活动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特定社会活动的产物,彰显了社会性;人类社会历史阶段不断演替,在不同的阶段人类活动的发展水平、表现形式和主观追求不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反映,其阶段性突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积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其向人类传达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状况(如生产技术、建筑水平等)和精神文化信息(如哲学理念、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等),是人类文化的具体表现。

历史文化遗产内容繁杂,类别众多,就遗存形式分为遗迹类、遗址类、遗物类和遗风类。遗迹类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依托,空间地点较准确,但地面和地下历史遗存缺乏,没有较多痕迹和遗物可寻的人类活动场所;遗址类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遗留下来、地点准确,具有较为丰富地面和地下文化遗存的活动场所;遗物类历史文化遗产指固定文物,即为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创造和使用、能够反映社会发展、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器物。遗风类历史文化遗产指过去时代遗留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2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ASEB栅格解析

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开发较早的领域,是游客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窗口。历史文化遗产或以独特的建筑风貌、或以丰富的文化遗存、或以深厚的人文底蕴、或以古朴优雅的环境受到人们青睐,那些保存较完整、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大批旅游者前去参观,其旅游市场前景光明。但如何利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发展文化旅游功能值得研究。运用ASEB栅格法可以较全面地解析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价值功能。

历史文化遗产本身优劣势兼有,开发利用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消费需求方注重的活动、环境、体验、利益进行剖析(见表1),深刻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现代眼光挖掘传统题材,赋予传统资源以当代主流文化价值,“旧瓶装新酒”使其成为承接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此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提升地域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表1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功能ASEB战略矩阵Tab.1 ASEB strategy matrix of the value of tourism func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3 渤海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梳理

辽东湾位于渤海东北部,广义的辽东湾是指西自河北省大清河口东到辽宁老铁山角以北的马蹄形渤海海域,为方便实证研究本文的辽东湾特指辽宁省的渤海海域,主要涵盖葫芦岛市、锦州市、盘锦市营口市和大连市的西半部,共5市,这里是中华文明之源,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产众多。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2](葫芦岛的兴城城墙、崇兴寺双塔、姜女石遗址、九门口水上长城、中前所城、圣水寺,锦州的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广济寺古建筑群、北镇庙、北宁广宁城,营口的上帝庙、金牛山遗址、石棚山石棚、西炮台遗址,大连的中苏友谊纪念塔、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俄国建筑、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万忠墓、关东厅博物馆旧址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文物和古鱼雁故事等民间故事、剪纸、木偶、高跷、皮影等非物质遗产。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都适合旅游开发利用,只有那些具有历史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文化遗产才适合旅游开发利用,辽东湾具有旅游开发潜质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表2。

表2 辽东湾具有旅游潜质的历史文化遗产一览表Tab.2 Lis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with the potential of tourism in the Liaodong Bay area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利用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是开发保护的最佳途径。

4 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4.1 历史文化遗产开发现存问题

4.1.1 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破坏严重

在经济视阈下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是主要途径,一哄而上的旅游开发使历史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氛围受到严重威胁:一是本身的风化、损毁、老化、遗失,年久失修;二是旅游业的逐步深入冲击人文环境;三是商业气息浓重。例如兴城古城的原真性正在受到冲击和破坏。

4.1.2 开发利用方式单一,产品深度不够

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以观光游览方式为主、休学旅游为辅,对遗产整体开发和整合不够,旅游产品不但单一,而且雷同,和旅游参与性时尚不相符合,使旅游者很难体验到不同遗产旅游的差异性。例如九门口水上长城旅游面临此类问题。

4.1.3 展示性差,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

历史文化遗产通常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将其开发建设成为不同规模与档次的博物馆,对游人进行开放,以实现其旅游价值。博物馆核心功能是保护、研究和展示,同时受博物馆空间形态和展示方式等的限制,只能展示被割裂的信息符号,无法反映遗产全貌,难以向旅游者提供现场感和体验感,客观上减低了旅游者停留时间和重游率。例如辽沈战役纪念馆旅游等。

4.1.4 开发混乱、方式雷同,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规划和管理水平滞后

历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地域分散与旅游开发利用普遍性存在矛盾,现实中旅游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盲目开发、方式雷同,旅游开发成功率不高。以契丹民俗村为例,当地没有契丹村落和后人,也没有契丹的遗址、遗物、遗迹和遗风,只是在大凌河边费地修建了几座蒙古包和蔬菜水果园,就搞起了契丹民俗旅游,完全与契丹文化不沾边的“水上乐园”无法与民俗文化协调,破坏整体美感和历史性。

4.1.5 旅游开发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

随着工业文明和乡村城镇化模式的推进,使得城乡差异逐渐模糊,原来带有地域特征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影响,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3],尤其是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彻底改变,例如满族剪纸、庙会等;非物质遗产的无形性,使得其展示性不强,不易被旅游者感知,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较差。辽东湾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主体是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被边缘化,被旅游开发利用的往往是一些手工技艺类,加工生产形成旅游商品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例如锦州小菜制作工艺等。

4.2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对策

4.2.1 保护原真性,完整展示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一旦破坏将无法重现,所以对其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吸引旅游者的根本,首先要对其原真性进行保护,包括遗产本身和其遗存环境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之前严格评估旅游活动方式的影响,尽量杜绝游客直接接触可能产生的破坏;为保护遗存环境,科学规划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4],维护环境原貌和自然状态,保持遗产特色和环境氛围的延续。通过保护遗留的全部历史信息来维持真实的历史原貌,有历史依据的适当情况下可以修复,但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注意自然、历史、人文和谐,使其能够保留下去,例如辽西古塔的修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要积极培养传承人,使辽东湾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4.2.2 丰富旅游产品,开创体验模式

旅游者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走马观花的旅游观光已经落伍,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体验旅游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最高层次,也是旅游开发必由之路。所谓“体验”,就是以服务为舞台激活消费者内在心理空间的积极主动性,引起消费者心中的热烈反响,创造出让消费者难以忘怀的经历的活动。体验性要求旅游产品具有可参与性,让游客置身于精心展示的情境与场景中,通过自身的参与感悟,领略遗产的丰富内涵,解读遗产蕴涵的文化符号信息。旅游体验包括旅游观赏、旅游交往、旅游模仿、旅游游戏等,尽可能通过参与性较强的文化节目、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来增强游客体验的深度与丰度。

4.2.3 去博物馆式旅游开发,挖掘内涵做好文化展示

在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理念上,突破传统的博物馆思维,改变以往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游览方式,实现去博物馆化,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景区化、体验化和休闲化开发利用。多角度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根据遗产属性纵向展示某一方面文化的演替历史,依托遗产留存形式横向展示特定时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使旅游者立体化感受历史文化遗产演变进程。

4.2.4 突出经典,做好甄选,精心设计,加强

管理

并不是所有历史文化遗产都适合旅游开发,应突出重点,筛选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知名度大,遗存丰富、内涵深厚、文化展示性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负面影响低的旅游方式。从现代游客追求参与性和体验性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形象鲜明、吸引力强、难以替代的特色旅游产品,通过复制品制作、场景模拟演示、亲自操作制作、专题内容展示等系列形式,设计开发新颖别致的新型旅游活动方式[1],提升开发的成功率。

4.2.5 加大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比重

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其蕴涵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其现场消费的特点往往更能打动旅游者,从而留下深刻的体验经历,其旅游开发潜力更大,往往更需重视。通过对非物质遗产从静态到动态的环境营造、景观设计、活动安排等手段,合理加入休闲功能,增加历史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1]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辽宁省旅游局.导游基础知识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3]鲁勋洲.从泥娃娃的保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保护实践中的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4):141-143.

[4]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of Bohai Liaodong Bay

Lv Junfang1,2
(1.College of Tour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and it is of great historical cultural,artistic apprecation,and scientific expedition values.It has been a new ke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touse historicalculturalheritag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tourism,and it is also a best way of flourishing culture and protecting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made a omnibearing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value and func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The author use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s to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Bohai Liaodong Bay.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se,this paper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ourism.

Historicalculturalheritage;Tourismdevelopment;BohaiLiaodongBay

F592.99

:A

:2095-1647(2014)04-0024-05

2014-03-03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3BJY012,L13BJY032);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Z2013042)

吕俊芳,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旅游规划,E-mail:ljf020419@sohu.com。

猜你喜欢
辽东湾遗产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千万遗产
活态文化
辽东湾北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一段层序沉积相特征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名录
辽东湾坳陷南部旅大10-2构造区源盖动态耦合关系定量评价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