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磨课展示

2014-02-25 03:18王庆忠
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工教研组参与者

王庆忠

常规的教研组磨课活动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在现代科技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何把集体磨课教研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每位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举措。教研组磨课是一项集体智慧交汇,并使得每个成员实践和理论水平得以提升的活动。为提升教研水平、落实新的教育观念,需要把互联网平台、现代观课技术以及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碰撞、激发理性探索等因素有效结合起来。在扬州市第九次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上,笔者所在的江苏省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做了磨课提升现场展示,获得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赞许。

借助构建网络平台

云态磨课就是借助网络通信的强大功能,把磨课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弥散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参与教研活动的新鲜形式,保留参与教研活动的清晰过程,开辟参与教研活动的便捷途径。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能。

首先是建立校本磨课教研社区,为开展云态磨课提供网络技术窗口。世界互联网经过近40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当前,许多学校开办了自己的校园网并与互联网相通,同时办公电脑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位教师,手机的功能也不断扩展,这些都为云态磨课提供了硬件技术条件。

其次是明确校本磨课教研流程,为教师参与教研规范适时介入时机。磨课流程大体包括:第一阶段教研组确定研究的主题并与主备人共定课题;第二阶段主备人初备并在网络发布,同组教师助备并在社区跟帖;第三阶段主备人复备,教研组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第四阶段主备人实施课堂教学,教研组分工现场量化观察;第五阶段现场磨课,量化观察分析和备课教学反思;第六阶段主备人优化教学设计,教研组总结提升。从第二阶段开始,教研组成员就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不分时间和地点地参与教研活动,直到活动结束。

最后是制定校本磨课教研制度,为使教研活动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为促进每位教师参与教研,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由于每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时间、程度和质量都会在网络空间留下记录,这为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参照。

量化观察规范磨课

一般磨课往往缺少主题或主题不鲜明,缺少要解决问题的预设;参与者往往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对一节公开课做点评,比较随意、缺少整体性;常常出现有一两个人点评之后,再发言的人无话可说的现象,话语权被“前辈长者”或“领导权威”抢占,影响一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许多点评并不为他人认可,只是表面点头而已。以上种种弊端,都是对磨课教研活动本意的一种抑制。久而久之,磨课教研只能是人人不愿参与、参与只是形式而已的一种例行公事。

为克服通常磨课教研的种种弊端,特别是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等,矢量磨课就是把磨课教研活动从一开始就纳入到目标控制下的轨道上来,在磨课教研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呈现清晰的目标定向导航,最终达到人人有不可替代的参与,人人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课堂量化观察分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根据磨课教研的主题和一般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设计符合校本课堂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是得到公认的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但在课改的推动下,许多学校都打造了符合地域和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模式有不同,意味着侧重有不同,彰显着教与学的新理念有偏重。因此,在一般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校本特色课堂设计校本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量表设计的角度和细则要在教研组内进行广泛的探讨,探讨角度设计的科学性和细则对目标的指向性。这一探讨的过程就是磨课教研参与者明确观察目标的过程,也是理性碰撞提升的过程。二是根据参与磨课教研的人员构成和课堂观察的需要,做课堂观察分工和课堂观察定位。课堂观察分工绝不是随机的,需要做周密的安排,分工观察的角度既可以是他的专长,也可以是他需要弥补的短板,一切由目的而定。分工完成后,还需要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手段和课堂观察的位置做安排。

实证分析彰显“魅力”

魅力磨课是指由于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和课堂量化观察分工定位的实施,使得磨课教研活动形式更新颖、手段更特别,尤其是现场磨课阶段所呈现的量表分析和课堂实录带来的实感积累,以及理性火花的迸发给每一位参与者带来提升的快乐。魅力磨课是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磨课教研的热情,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帮助教师对课堂进行精确解构,以求优化教学设计和行为,从而建构精致高效课堂;通过个案实证的方法对课堂积累实感,以求激发参与者理性思维,从而推动课改不断深化。但魅力也有可能被异化,一方面由于主备人的课堂教学实践被量化观察发现更多、更细致的问题,其伤痛令人难耐;另一方面由于每位参与者的痕迹都清晰地保留在网络上,其瑕疵令人难堪。要保持魅力磨课,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磨课教研氛围,认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条,提倡主备人的“重教研,轻评价”和参与者的“重过程,轻结果”的教研原则。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工教研组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